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成语 >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200字

时间: 如英2 学习的成语

  成语故事读后感一:尽善尽美

  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语故事读后感二: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曾说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從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为毛遂的胆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会想“你不选我,我还懒得去呢”。

  成语故事读后感三:雪中送炭

  其中,《雪中送炭》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朝,太宗赵光义是个比较关心穷苦人的皇帝。有一年,下大雪了,天气非常寒冷,他在皇宫中突然想起了穷苦百姓,于是就派官员拿着粮食和木炭送给京城那些穷苦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们有米做饭吃,有木炭生火取暖。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雪中送炭的故事也就由此而来。雪中送炭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给人送去木炭取暖,让人感到暖和,比喻在别人处于极端困难和危险的境地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不时让我想起在四川发生的地震灾害中,许多人失去了家园,还有人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危难的时刻,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为灾区人们送去温暖。

  我相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一定会战胜困难,迅速展开恢复重建工作,灾区人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成语故事读后感四:三顾茅庐

  今天我读了一篇《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的是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早操失败,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诸葛亮住茅庐草棚,精研史书,是个杰出的人才。于是专程到隆中去拜访。而诸葛亮得知后故意躲开,刘备两次扑空,第三次看见诸葛亮在睡觉,不敢惊动他,一直等他醒来,诸葛亮为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一起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立蜀汉政权。而现在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来表示诚心实意的邀请。在请求别人帮助时,一定要有诚意,这不只是礼貌的问题,更是态度问题,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同时通过读了这则成语也激起了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了。

  成语故事读后感五:万众一心

  自从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万众一心”这个成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万人一条心,比喻只要千万人一条心,团结一致,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都能战胜。

  这使我想到了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这使许多人被困、受伤,毁坏了他们的家园,毁坏了他们的校园,还夺走了那么多人的生命,许多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妈妈。但是,全国各地都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资助灾区人民。我们学校老师和学生都主动捐款,支援灾区。就连胡锦涛和温家宝也来到了灾区现场,抚平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解放军、武警部队、志愿者和灾区人民一起展开了救援大行动。为灾民送去了食物和水,他们用手和挖土机把废墟挖走,把困在废墟里的人救了出来。医生还全力医治受伤人员,有的在废墟里埋了七天七夜还被救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灾区人民已经脱离了危险,他们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帐篷,小朋友们有了帐篷学校。现在,全国各地继续帮灾区重建家园。建筑人员在建设新的房屋、学校、医院;供电人员在抢修电力,恢复正常用电;交通部门在抢修道路,恢复正常交通;水利部门在抢修水利,恢复正常供水……

  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克服这场困难,帮助灾区建好美好的新家园,让灾区人民重新过上美好的生活,让灾区的小朋友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

2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