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初二语文 >

初中语文课本应该怎么看?

时间: 文桦2 初二语文

  要看课本,怎么看?今天学习啦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初中生应该怎么看语文课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基,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论考试形式、考试题目怎么变化,最后都逃不出课本知识的范围。所以学习提高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把课本读懂吃透。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应用到学习中的时候却常常出问题。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是我在大学的同班同学,浙江当年的数学单科第一名,147分。他跟我说过他学习数学的经历。他说他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都非常好,只有一科不好,哪科呢?数学。到了高二暑假的时候,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补起来。他怎么补的呢?方法很简单。就是把高一高二高三的数学书全都拿出来,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包括每一个定理是怎么证明的,每一个例题是怎么解答的,有几种解答方法,都完全看懂看透。然后再辅之以一定量的练习。就这么简单,两个月,当然是非常辛苦的两个月之后,高三开学,他的数学成绩就能始终保持在班上前三名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读高三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上课的前五分钟给大家读一段报纸的习惯。有一次在《中国青年报》上就刊登了这么一则报道: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考进了国家重点大学。记者采访她的父亲怎么教育孩子的,她父亲就说方法很简单,就叫她看书,看课本,把物理、化学书上的所有定理、公式、例题都背得滚瓜烂熟。当然这个事情比较特殊,和那个女孩的天赋有关系,并不一定值得大家效仿。但吃透课本知识,打好基础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小考、中考、高考出题是根据什么出?肯定是根据指定的教材来出,不是根据某家出版社的教辅材料来出。升学考试的题目,几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当然经过很多层的综合和深化。为什么我说这么绝对呢?你要研究出题人的心理,能参加升学考试命题是一项荣誉,而且可以利用这个资格赚钱的,比如出书、讲课等等,一旦出错了某道题,或者太偏太怪,大家在课本上没学过,立即就有很多学生、老师、考试专家出来批评指责,那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名利皆受损害。所以升学考试命题是非常小心的,绕多少弯子它最后也要落脚到课本上来。离开课本而去做参考书,实在是舍本逐末之举。

  要看课本,怎么看?有人说这也能是个问题?我从小到大看了多少课本,难道还不知道课本怎么看不成?但据我所知,确实有很多人读了十来年书,仍然不知道课本怎么看。比如数学书,很多人拿起定理推论一通狂背,自以为把这些结论背下来就行了,而对于每个定理怎么证明的,每个推论如何推导的,一概不关心。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说两点:

  一是“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放心运用”。你把定理背下来,不知道它怎么来的,真正做题的时候用起来就不那么顺手。而且一旦记忆出了点差错,记得不太清楚,那就麻烦大了,很可能因此一道十多分的大题就此白白丢掉了。比如三角函数中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那么多那么复杂,一不小心把cos记成sin,或者把负号记成正号,就完全错了。即使你记对了,也有种担心,万一记错了怎么办。而如果你把它的整个推理过程弄明白了,第一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记不清楚的时候可以自己快速地把它推算出来。还有很多的物理、化学公式也是一样。



  初二语文学习方法

  一、定位

  弄清课文在什么单元,重难点在哪里,学习课文有什么长处,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培养出什 么能力。《再别康桥》处于现代新诗单元,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从编辑意图看,本单元教 学除了解读诗的一般规律外,还需要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以便能从中汲取营 养,从中收获情感,启迪思想。作为新月派代表作,《再别康桥》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 表情达意,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特色。

  二、切入

  怎样接近时代背景,走进作者的生活,课文怎样打动了你。对于《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 ,自行搜集材料,走进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唯美倾向的新月派诗歌,从诗歌中体验作者如何将 情感消解于自然意象之中,说说你被诗歌的什么地方打动了?想想为什么?等等。

  三、探究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深入一步去把握课文的整体思想,探究、研讨各 种独 特的艺术魅力。《再别康桥》内容方面:体验“轻轻”“招摇”“揉碎”“悄悄”“沉默 ”等这 些词语在诗句中的表达作用;体味“金柳”“青荇”“潭”等这些特殊意象的意味。形 式方面: 诗行长短的参差错落,声调韵律的舒缓有致,给人一种特殊的节奏感、韵律感,使人 感受到诗歌 的形式美和音乐美,这种真挚情感应在反复诵读中体会。

  四、拓展

  联系课外知识或自己的亲身感受,有哪些内容与课文相关、相似。对于学《再别康桥》就可 以阅 读徐志摩的《偶然》《残诗》等,在诵读、思考、讨论中感受诗歌的艺术美。

  五、实践

  对于已把握的知识用于实践,这才真正地体现了知识的力量。生活中、学习中如果可用自己 学到 的知识解决问题,何尝不乐。学了《再别康桥》,在与别人谈到徐志摩时,你就要有自己 的视点 ,自己的认识,甚至在其它更重要的场合更要发挥它的作用。

1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