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初三语文诗词相关选择题汇总(2)

时间: 欣欣2 初三语文

  11、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A、这首诗为七言绝句,抒发了自己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情感。

  B、一、二句意为:石灰石从深山中被人们用多少次的锤敲凿挖才取出来,经过烈火焚烧后好像很清闲。

  C、三、四句意为:面对粉骨碎身石灰石完全不怕,只求得为人们留取青白,高度赞扬了石灰的品格。

  D、全诗以"石灰"为意象,写了石灰的品格,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12、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3、对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欲渡黄沙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这诗句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是诗人于天宝三载初离朝廷,离开长安时所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排济出京的遭遇感到不平。

  B、所选诗句的前两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所选诗句的三四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表示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D、所选诗句的最后两句中"云帆"指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因水天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14、对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

  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D、尾联系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效儿女之态。以此作结,恰当好处。

  15、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中军置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车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而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16、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A、这首诗描绘了初春小池的清丽可爱,表达了作者欣赏时的喜悦心情。

  B、"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泉眼"指泉的出水口,"细流"指泉水流得细小、舒缓。

  C、"树阴照水爱晴柔"描写是晴光下小池澄澈柔美的景象。

  D、后两句是佳句,也是名句,景物形象鲜明,一个"立"字极写了小池的美丽。

  17、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A、这是一首描写、歌唱西湖的诗,清代王文浩说:"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一、二两句描绘了晴天和雨天的西湖都是美丽的。

  C、第三句中的"西子"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

  D、"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的描写了不管什么时候的西湖,总是合适好看。

  18、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

  D、结尾两句诗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19、读下面诗歌,做①-②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20、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诗词相关选择题汇总的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A 17、D 18、D 19、D,C 20、B

1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