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指导

时间: 燕妮2 初三语文

  中考记叙文的考试题型大致包括概括类题型、理解类题型、赏析类题型、表达类题型。其实在考前复习阶段,只要针对每一种题型在答题思路、技巧上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辅之以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在考场上遇到此类题型时就会得心应手,失分情况也会大为减少。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指导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在阅 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大。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记叙文阅读的 命题趋势较为明显:内容上,设题将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大,选材的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肯定有所体现。选材上,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与评价,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将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传统的题型仍有保留,新的题型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体验和感悟,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 、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点解析

  1.把握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连续的时间和地点,必须注意其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和地点间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要素、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 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真正地把握事件这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 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他要素。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2.辨析记叙线索。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者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只要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 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根据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3.理清记叙顺序。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 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4.理解记叙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使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在记叙文 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法缺一不可。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将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把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掌握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 的内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

  5.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 的词语。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正确分析和体味记叙文中的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作用;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对关键性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 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6.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述;也可以立足于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敢于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要注意的是,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 顶点。当然,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备考策略

  一要注重提高阅读能力。对于记叙文阅读的备考首先在于一个“读”字。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不会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也不会有灵敏的语感。所以,要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质优美的记叙文。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使自己获得了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要掌握答题 技巧。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