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初一语文 >

怎么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时间: 燕妮2 初一语文

  日常工作中,常会有人提到“的”“地”“得”用法的问题,不少学生对“的、地、得”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乱用一气,作业自然会在“的”“地”“得”用法上出错,并且屡改屡犯。大家都知道,“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各不相同。

  怎么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一)、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二)、例说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他高兴地(得)笑了。既可以用“地”,也可以用“得”。到底用哪一个?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

  1、他高兴地笑了。是在表述一件事情。也即是说,你现在是要表述这件事,那就用“地”。

  2、他高兴得笑了。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他为什么笑了。是因为高兴所以笑了。或这可以理解为,他高兴的结果是笑了。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他”高兴的程度或高兴的结果,就可以用“得”。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三、强化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 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 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花一般(补语)。

  四、一些用法及区别

  “的”、“地”、“得”作为助词,在句子中起着结构的作用,都读作“de”,而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混淆。有的时候,用不同的“de ”,尽管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得哭了。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地哭了。

  前一句强调“难过”,“哭了”是对难过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难过”是对哭这一动作的修饰。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如:漂亮的女孩、高大的身材、聪明的孩子、可爱的宝宝、火红的太阳……

  可以发现,“的”后面的词都是名词,也是中心词。“的”前面的词对其起修饰的做用,是定语。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痛苦地挣扎、认真地思考、大声地唱、急速地滑落、飞快地行驶……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词性,“地”前面的词均用来描绘、限制他们,做状语。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如:难过得泪流不止、累得吐血、疼得撕心裂肺、打扫得干干净净……

  其中,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在补充说明它们时,要用“得”做助词,及表示程度的词来做为补语。

  综合以上关于助词的用法,可以简单归纳为:

  定语+ 的 + 名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

  状语+ 地 + 动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形容词(动词)+ 得 + 补语(动词) (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