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其它答案 >

第三版材料科学知识点整理(2)

时间: 炎婷2 其它答案

  淬火内应力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热应力与组织应力两种。工件的变形与开裂是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的结果,但热应力与组织应力方向恰好相反,如果热处理适当,它们可部分相互抵消,可使残余应力减小,但是当残余应力超过钢的屈服强度时,工件就发生变形,残余应力超过钢的抗拉强度时,工件就产生开裂。

  为减小变形或开裂,出了正确选择钢材和合理设计工件的结构外,在工艺上可采取下列措施:

  1.采用合理的锻造与预先热处理;

  2.采用合理的淬火工艺:正确确定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避免奥氏体晶粒粗化。对形状复杂或导热性差的高合金钢,应缓慢加热或多次预热,以减少加热中产生的热应力。工件在加热炉中安放时,要尽量保证受热均匀,防止加热时变形;选择合适的淬火冷却介质和洋火方法(如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以减少冷却中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等。

  3.淬火后及时回火:淬火内应力如不及时通过回火来消除,对某些形状复杂的或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的工件,在等待回火期间就会发生变形与开裂。

  4.对于淬火易开裂的部分,如键槽,孔眼等用石棉堵塞。

  16.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哪几种?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说明表面淬火前应采用何种预先热处理。

  答: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使表面获得马氏体组织得到强化和硬化,心部组织并不发生变化,保持高的韧性。

  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火焰加热淬火相比较有如下特点:1)感应加热速度极快,只要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就可以把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而且淬火加热温度高(AC3以上80~150℃)。2)因加热时间短,奥氏体晶粒细小而均匀,淬火后可在表面层获得极细马氏体,使工件表面层较一般淬火硬度高2~3HRC,且脆性较低。3)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后,淬硬层中存在很大残余压应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件的疲劳强,且变形小,不易氧化与脱碳。4)生产率高,便于机械化、自动化,适宜于大批量生产。但感应加热设备比火焰加热淬火费用较贵,维修调整比较困难,形状复杂的线圈不易制造表面淬火前应采用退火或正火预先热处理。

  17.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对铸铁石墨化和基体组织有何影响?(p394)

  答:(1)化学成分

  1)碳和硅。碳和硅是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铸铁中碳和硅的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充分进行石墨化。由于共晶成分的铸铁具有最佳的铸造性能。因此,将灰铸铁的碳当量均配制到4%左右。

  2)锰。锰是阻止石墨化的元素,但锰与硫化合成硫化锰,减弱了硫的有害作用,结果又间接促进石墨化的作用。故铸铁中有适量的锰是必要的。

  3)硫。硫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它不仅强烈地促使白口化,而且还会降低铸铁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所以硫是有害元素,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

  4)磷。磷是弱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同时能提高铁液的流动性,但磷的含量过高会增加铸铁的脆性,使铸铁在冷却过程中易开裂,、所以也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2)冷却速度

  铸件冷却缓慢,有利于碳原子的充分扩散,结晶将按Fe-G相图进行,因而促进石墨化

  18.W18Cr4V钢的Ac1约为820℃,若以一般工具钢Ac1+30-50℃常规方法来确定淬火加热温度,在最终热处理后能否达到高速切削刃具所要求的性能?为什么?W18Cr4V钢刀具在正常淬火后都要进行560℃三次回火,又是为什么?

  答:若以一般工具钢Ac1+30-50℃常规方法来确定W18Cr4V钢淬火加热温度,在最终热处理后不能达到高速切削刃具所要求的性能。因为若按常规方法来确定淬火加热温度,则合金碳化物不易溶解,不能满足在高速切削时刀具应保持红硬性、高耐磨性的要求。为使奥氏体得到足够的合金化,必须加热到远远大于Ac1的温度,既1280℃左右。18Cr4V钢刀具在正常淬火后都要进行560℃三次回火,这是为消除残余奥氏体。

  19.什么是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是指将合金加热到固溶线以上,保温并淬火后获得过饱和的单相固溶体组织的理。时效是指将过饱和的固溶体加热到固溶线以下某温度保温,以析出弥散强化相的热处理。

  20.陶瓷的典型组织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对陶瓷性能各起什么作用?

  答:(1).由晶相,玻璃相,气相组成(2).1、晶相:主要组成相由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而成,决定陶瓷的高熔点、高耐热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性、高脆性等性能。

  2、玻璃相:非晶态固体,将晶相粘结在一起,降低烧结温度,抑制晶相晶粒长大和填充气孔。

  3、气相:气孔(5%-10%)。对性能的不利影响:增加脆性、降低强度、电击穿强度降低,绝缘性能降低。对性能的有利影响:提高吸振性,使陶瓷密度减小。

  21.试述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答:灰铸铁中石墨呈片状,片状石墨的强度、塑性、韧性几乎为零,存在石墨地方就相当于存在孔洞、微裂纹,它不仅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减少了基体受力有效面积,而且在石墨片尖端处形成应为集中,使材料形成脆性断裂。石墨片的数量越多,尺寸越粗大,分布越不均匀,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就越低。由于灰铸铁的抗压强度、硬度与耐磨性主要取决于基体,石墨存在对其影响不大。球墨铸铁中石墨呈球状,所以对金属基体的割裂作用较小,使得基体比较连续,在拉伸时引起应力集中的现象明显下降,从而使基体强度利用率从灰铸铁的30%~50%提高到70%~90%,这就使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疲劳强度不仅高于其它铸铁,而且可以与相应组织的铸钢相比。蠕墨铸铁中石墨呈团絮状。与灰铸铁相比对金属基体的割裂作用较小,蠕墨铸铁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与韧性有明显的提高。

  22.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是什么?并说明界面的作用。

  1.粒子增强型复合材料增强机制

  ①弥散强化复合材料,其粒子直径0.1~0.01μm、体积分数约1%~15%,增强强度。

  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粒子直径为1~50μm、体积分数大于20%,改善耐磨性或提高综合力学性能。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是材料主要承载组分,其增强效果主要取决于纤维的特征、纤维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纤维的体积分数、尺寸和分布。界面使基体和增强相相容。界面应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23.现有下列零件及可供选择的材料,给各零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选择合适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或使用状态).零件名称:自行车架,连杆螺栓,车厢板簧,滑动轴承,变速齿轮,机床床身,柴油机曲轴.可选材料:60Si2Mn,ZQSn6-6-3,QT600-2,T12A,40Cr,HT200,16Mn,20CrMnTi.

  答:自行车架:16Mn焊接连杆螺栓:40Cr最终热处理方法:调质;车厢板簧:60Si2Mn最终热处理方法:淬火+中温回火;滑动轴承:ZQSn6-6-3使用状态:铸造;变速齿轮:20CrMnTi最终热处理方法: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机床床身:HT200最终热处理方法:去应力退火;柴油机曲轴:QT600-2最终热处理方法:等温淬火。

  24.拟用T10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1)试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答:(1)球化退火,作用:利于切削加工。得到球状珠光体,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后面淬火处理作组织准备。淬火+低温回火,作用:使零件获得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消除淬火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

  (2)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

  答:显微组织:M回+Cm,大致硬度:60HRC.

  (3)制定最终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冷却介质)

  答:工艺规范:760°C水淬+200°C回火

  25.有一传动轴(最大直径φ20mm)受中等交变拉压载荷作用要求沿截面性能均匀一致,

  (1)选择合适的材料,(2)编制简明工艺路线,(3)说明各热处理工艺的

  主要作用(4)指出最终组织.可供选择材料:16Mn,20CrMnTi,45,40Cr,40CrNiMo,T12

  (1)答:选用20CrMnTi

  (2)答:简明工艺路线:备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机械加工。

  (3)答:热处理工艺的主要作用如下:正火:主要为了消除毛坯的锻造应力,降低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同时也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以后的热处理做组织准备。渗碳:为了保证传动轴表层的含碳量及渗碳层深度的要求。淬火+低温回火: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足够的韧性,其中低温回火的作用是消除淬火应力及减少脆性。

  26.某型号柴油机的凸轮轴,要求凸轮表面有高的硬度(HRC>50),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Ak>40J),原采用45钢调质处理再在凸轮表面进行高频淬火,最后低温回火,现因工厂库存的45钢已用完,只剩15钢,拟用15钢代替。试说明:

  (1)原45钢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答:正火处理可细化组织,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调质处理可获得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疲劳强度;局部表面淬火及低温回火可获得局部高硬度和耐磨性。

  (2)改用15钢后,应按原热处理工序进行能否满足性能要求?为什么?

  答:不能。改用15钢后按原热处理工序会造成心部较软,表面硬,会造成表面脱落

  (3)改用15钢后,为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在心部强度足够的前提下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

  答:渗碳。

  看了“第三版材料科学知识点整理”的还看了:

1.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2.高中历史选修4知识点

3.2016年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4.2016北师大版物理知识点

5.2016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5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