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习题答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3套

时间: 文桦2 习题答案

  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今天学习啦小编将与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练习题及答案,共3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49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9分)

  系百索子( ) 门楣( ) 红苋菜( )

  络子( ) 腌( ) 车胤( )

  门槛( ) 贴符( ) 钹( )

  蛋壳( ) 招徕(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荸荠( ) 朱砂( ) 和辙押韵( )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招lái_______  铁xuàn_______   隔hé_______   hún_______饨

  小bó_______ 雪花lào_______ qiáo_______麦皮 合辙押yùn_______

  3.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随机应变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C.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油嘴滑舌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拾金不昧

  4.解释词语。(3分)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

  ②与有荣焉:_______

  ③囊萤映雪:_______

  ④肃然起敬:______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8分)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 (3分)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7.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6分)

  仿句:语文是________ ____,让人_______ _____;

  语文是_________ ___,让人________ ____;

  语文是_________ ___,让人_________ ___。

  8.判断正误。(4分)

  (1)《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他小说的成熟。( )

  (2)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作者善于从小场景、小叙事中写出人生的滋味。( )

  (3)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鲁迅从街头巷尾的商贩的吆喝中听出了生活情趣,因而写下了《吆喝》一文。( )

  (4)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他的小说《神鞭》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9.吆喝是一种口头广告。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方法有:A.告诉你制作的全过程。B.简单的制作方法。C.既简洁又生动形容货物的特点。D.借甲物形容乙物。E.靠戏剧性来吸引人。请将这几种吆喝方法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5分)

  (1)“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 )

  (2)“葫芦儿——冰塔儿。” ( )

  (3)“卤煮喂,炸豆腐哟。” ( )

  (4)“萝卜赛过梨。” ( )

  (5)“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 )

  10.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2分)

  11.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2分)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29分)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4分)

  第①段:

  第②段:

  1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4分)

  14.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6分)

  A处:

  B处:

  C处:

  1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16.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4分)

  17.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8.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4分)

  (二)(22分)

  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19.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3分)

  20.第①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叫卖的方法?(3分)

  第②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3分)

  21.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4分)

  22.文中的吆喝声都带有浓郁的____________特色。(2分)

  23.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4.在你的家乡,你听到过哪些吆喝?请写下一两种。(4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元xiāo( )节 lì( )枝 枸qǐ( )

  门kǎn( ) 脸jiá( ) páo( )制

  挑tì( ) 家pēi( ) zhàn( )浆

  发niān( ) shàn( )长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9分)

  起哄( ) 喝彩( ) 绰号( )

  模样( ) 怵( ) 撂高的( )

  一瞅( ) 抠下( ) 气氛(  )

  拘束(    ) 枸(   )杞 薏(   )仁米

  橄榄(   ) 门槛(   ) 过瘾(   )

  煨(   )炖 挑剔(   ) 家醅(    )

  3.解释下列词语。(7分)

  估衣:

  发蔫:

  怵目惊心: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家醅:

  酬谢:

  4.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

  B.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引用)

  C.作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很惬意的。(比喻)

  D.明明有流水,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借代)

  5.填空。(6分)

  (1)《春酒》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

  (2)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_____ ___ 的朴实的生活图景。2001年,琦君把她过去写的26篇儿童故事整理起来,付梓出版。书名就叫做《______ __ 》。

  (3)《春酒》是一篇诗化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________ ____,抒发了_________ ___之情。

  6.写出几个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2分)

  7. 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先体会文章中的细节,然后试着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4分)

  此处巧妙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本体是___ _____,喻体是_____ ___。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这里写“我”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写出了“我”_______ _的神情。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2分)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_____ ___。“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________ 。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1分)

  此处细节描写,把阿标叔_________ _______ 的性格鲜明地体现出来。

  (4)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写得好?请你把它抄在下面,并略作分析。

  (怎样分析呢?先看看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用了以后有怎样的好处?如果没有,看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效果怎样?现在,试试看吧,你能行!) (4分)

  我找的细节描写是:

  我的分析是:

  8. 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这破手艺也想嫌钱,贱卖都没人要。

  B.这泥人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

  C.小杂货摊上,摆满了玩具。

  9.《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_________ ___的形象。两位艺人都只选择________ ____件小事来写,却写得形神兼备。文章的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___ ____风味,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年画、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选取一种,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40字以内)(3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20分)

  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二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11.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4分)

  12.第①段中有两处运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十二碟”:__________ __。

  “我请你吃十二碟”:_________ ___。

  13.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14.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段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4分)

  15.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30分)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16.在写刷子李之前,为什么先描绘天津码头的情况?(4分)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18.“码头上的活法”是怎样的一种活法?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6分)

  19.作者怎样看待这天津码头的活法?(4分)

  20.刷子李有什么绝活?他的做法是不是有些故作姿态?(6分)

  21.你认为在当今社会,这种活法还能行得通吗?(6分)

1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