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高中旅游地理检测题及答案

时间: 如英2 地理学习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旅游地理的知识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旅游地理检测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中旅游地理检测题及答案:

  贵州黄果树景区全面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了天星自然生态景区、具有浓郁布依族民族特色的石头寨景区等六大主题景区,构建起集民族特色、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一体的“黄果树旅游圈”,并与周边邻近的其他景区连成一条黄金旅游线路。距离黄果树景区约50千米的天龙屯堡古镇,就直接受益于这条精品线。据此回答1~3题。

  1.石头寨等六大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中的(  )

  A.地域组合功能的发挥    B.集群效应的显现

  C.多样性特点 D.科学价值

  2.天龙屯堡这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明朝小镇成为旅游新亮点,主要得益于(  )

  A.景观的地域组合优势的发挥

  B.古镇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景观的教育性功能的存在

  D.景区接待能力的提高

  3.天龙屯堡古镇不能单独辐射全国市场,因为该旅游资源尚缺乏全国等级的(  )

  A.长存性特点 B.多样性特点

  C.可创造性特点 D.非凡性特点

  解析:第1题,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三大方面。地域组合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同或不同类型景观的配合状况;集群状况指的是某一地域的景观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出现,相互促进发展。本题中黄果树瀑布是主要景观,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同时石头寨等景区也丰富了黄果树景区的内容,所以说石头寨等六大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中的集群效应的显现。第2题,距离黄果树景区约50千米的天龙屯堡古镇,能成为新的旅游亮点,主要是从地域组合上看,黄果树为自然景观,天龙屯堡古镇有较好的人文景观,二者之间是很好的补充,即地域组合较好。第3题,该古镇虽然历史较长,但与全国其他古城相比,非凡性特点较差,所以仅以此镇还不足以吸引全国各地游客。

  答案:1.B 2.A 3.D

  旅游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也影响旅游者正常旅游目的的实现。据此回答4~5题。

  4.旅游活动中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A.游人过多,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B.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

  C.焚烧垃圾产生的浓烟

  D.野外烧烤产生的浓烟

  5.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污染产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解析:第4题,旅游活动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车辆尾气排放。第5题,该题的知识要点是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认为旅游业是“无污染产业”,是一种认识误区,旅游业也会污染环境;只要提高认识,就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不都是由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还有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弃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故A、B、C三项是错误的。

  答案:4.B 5.D

  6.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1:图1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材料2:图2反映了入藏游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1)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

  (3)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入藏游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基本知识、经济意义及分析归纳、读图能力。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西藏近25年国内旅游人数的变化;②西藏近2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③西藏游客人数及旅游团数的季节分布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西藏近25年来旅游人数的变化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第(1)题,根据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可归纳出西藏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第(2)题,联系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征即可判断出正确的选项。第(3)题,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结论。第(4)题,青藏铁路的通车改善了西藏地区的交通状况,有利于扩大对外联系、改善投资环境等,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ACDFG

  (3)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 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或春夏季)

  (4)①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或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④利于加强西藏与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⑤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⑥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⑦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一、选择题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过杭州。但在接待境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不适合于桂林风景区的是(  )

  A.这种景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

  B.这种景观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C.这种景观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凡性、长存性

  D.境外游客是桂林风景区接待的主要旅游者

  2.对于国内游客来说,杭州与桂林相比(  )

  A.游览价值高 B.通达性好

  C.经济距离长 D.环境承载量小

  解析:第1题,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备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桂林山水是我国十大旅游胜地,非凡性突出,并具备长存性;由题干可知,桂林山水的游客主要来自境外。第2题,杭州与桂林的游览价值相当,但杭州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靠近旅游消费市场,交通便利,通达性好。

  答案:1.A 2.B

  2010年10月,由国内一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揭晓,入选新十大名山的有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贡嘎山、西藏珠穆朗玛峰、云南梅里雪山、安徽黄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乔戈里峰、西藏冈仁波齐峰、山东泰山、四川峨眉山。而华山、庐山等自古闻名的“名山”却遗憾落榜。据此回答3~5题。

  3.新入选的“十大名山”共同具备的优势条件有(  )

  ①山的相对高度较大,自然植物带比较多 ②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原生态环境比较好 ③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④交通通达度高,区位条件优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关于华山、庐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整体上升,险峻雄奇 ②都是断块山,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 ③山岳冰川广泛发育 ④都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导致某些“名山”落选的原因可能有(  )

  ①自然观赏性不高 ②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③景区过度开发,原生态环境被破坏 ④现代人更注重追求回归自然的山水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可看出,新入选的“十大名山”大部分都在西南地区,原生态环境较好,而且多为高山。第4题,华山、庐山都是著名的断块山,且地势险峻。第5题,“名山”景区人文痕迹太过明显,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的观念相悖,从而导致“名山”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答案:3.A 4.A 5.C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据此回答6~7题。

  6.有关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的旅游环境容量不能突破2亿人

  B.每年的旅游合理容量是2亿人

  C.每年的旅游极限容量是2亿人

  D.随着合理的旅游开发建设,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

  7.为减轻环地中海地区旅游环境容量过大造成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建设旅游新设施,以吸纳更多的游客

  B.提高飞机票、火车票等的价格,以限制游客人数

  C.对旅游景区实行分流管理,对易饱和区实行限流措施

  D.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游人入内

  解析:旅游地的接待容量是有限度的。地中海地区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说明目前该地区的旅客已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容量,但如果合理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该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对旅游区限制游客的数量,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旅游地。

  答案:6.D 7.C

  读图,回答8~9题。

  8.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9.与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地区是(  )

  A.西欧平原 B.湄公河三角洲

  C.五大湖沿岸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本组题考查对图示景观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8题,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等水分条件充沛、可溶性岩石广布的地区;B选项描述的是山区景观;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往往交通条件比较差。第9题,从图中景观可以看出是稻田,为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答案:8.C 9.B

  某年夏季,一旅游者来到下图所示的半岛旅游。据此完成10~11题。

  10.旅游者住在某城市的一家普通旅馆。房间里没有空调,中午休息时还需要盖上薄薄的被子,这家旅馆可能位于(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11.图2为旅游者到海边城市丁城拍的一张“河流”照片,该河流水量较大,水位无季节变化。关于图中“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河流”实际上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峡湾

  B.该“河流”的水源来自半岛西部山地降水

  C.该“河流”为人工挖成,水是淡水

  D.该“河流”为人工挖成,水是咸水

  解析:第10题,夏季阿拉伯半岛炎热干燥,旅馆较为凉爽,应该是距离海洋极近的高山,所以是在甲地。第11题,阿拉伯半岛全年降水稀少,有不少“无流国”,所以“河流”水量较大、水位没有季节变化,只能是人工运河,引海水入河道而形成的。

  答案:10.A 11.D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

  材料2: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然而,在2010年“五一”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日均12000人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扫兴。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宣传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

  (1)材料1、2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价值?

  (2)材料1中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2中黄果树瀑布让“游客大为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两个景区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第(1)题,两地一个是地质地貌景观,一个是山水景观,同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第(2)题,武陵源――→人为建设过多视觉污染破坏自然风貌

  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第(3)题,结合材料,联系教材中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可得到答案。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2)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视觉污染”)。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水源枯竭。

  (3)环境污染或破坏;破坏生态系统;扰乱当地社会秩序;损毁自然景观。

  13.云雾山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一佛教名山,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图为其景区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景区管理处欲在A处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馆,突出山林地区的饮食特色。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由于雾峰景区交通不便,又有D、E间一段危险山路,游人一直稀少。景点管理处规划了一条A、F间的盘山公路,为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树。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游旺季云峰景区山路上游人络绎不绝,早已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从管理角度谈谈你的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填湖造地会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引发诸多环境问题;修建大型野味餐馆,会使大量野生动物遭到捕杀,生物多样性减少。第(2)题,砍伐古树,既破坏植物资源,也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第(3)题,游人过多,超过了环境承载量,不但破坏旅游环境,也会影响旅游质量。

  答案:(1)不可以。因为填湖造地会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环境问题,且此餐馆以经营野味为主,这对保护野生动物不利,使野生动植物减少,破坏当地旅游资源,更有可能使一些国家保护的动植物遭到破坏。 (2)不可以。因为千年古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在A、F间修建索道,这样既保护古树,又方便游客 (3)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开放性试题,只要建议合理即可)

2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