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范文3篇

时间: 文桦2 复习方法

  高三地理复习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散渗透在初高中的7+3本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复习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究竟应如何搞好高三地理复习,这是地理老师必须面对的。如何开展好地理备课组活动,共同提高高考地理复习效率?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3篇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范文一

  为更好迎接 高考, 实现高考预期目标, 以"注重积累, 夯实基础, 放慢进度, 细处入手"为复习理念, 力求做到指导有针对性, 训练有实效性, 复习有整体性。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高考地理试题的基础上, 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 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做如下计划:

  一、基本情况

  从课堂反应和学生交谈中了解, 由于长时间没有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失分较多;遇到难度稍深的题目便不易得分; 地图定位还不准确;要冲击高分层, 没有起色。从目前情况分析, 由于没有知识的积累, 回答没有深度,缺少训练, 往往不能准确地审题。

  二、 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二轮复习, 每个点要训练到位。 在依托课本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学案的重难点点拨,把握知识点的侧重方向。利用学案的自我综合测评题和一轮材料有选择的进行训练。 严格按照考点要求, 狠抓落实, 努力抓好各个考点, 不贪多求快, 力求一步一个脚印, 逐一达标。

  第三轮复习,依托专题,综合重难点和考点,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规范答题能力的训练。在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 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做几套综合、模拟试题, 巩固或检测专项的掌握情况, 加强"回头看", 有针对性地弥长补短, 提高正确系数。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三、时间安排

  复习分为二轮:第二轮(3、15—5、10)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第三轮(5、12—6、4)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要求:

  1.两线共进。即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 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 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 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 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 有主有次, 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2、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高考研讨活动, 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 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3、落实培优补差。针对学科的偏科现象,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 查陋补缺, 对症下药, 采用不同的形式, 进行辅导。

  4、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 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 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 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 要让学生自己练, 自己讲答题的思路, 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 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掌握答题的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 具体策略制订后, 关键在于落实,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使之不断完善。这就需要全体成员全方位的团结协作, 群策群力, 搞好教科研活动, 实现资源共享,。

  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范文二

  一 自然地理复习策略

  地理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初中区域地理等三部分知识。其中自然地理是高考考查的主要知识模块,内容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个部分。自然地理知识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考生们普遍感到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较难,成为地理考试得高分的“瓶颈”。但相对于人文地理的复习来说,自然地理部分知识体系清晰、原理性和规律性强,只要方法对头、策略得当,复习的效果往往较好。

  1了解考纲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纲(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考纲规定的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考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后,要对照四方面要求,看看自己地理学科考核能力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强化和提高。

  考生一般要在考前训练和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适应高考试题的题量和难度,了解考查的主干知识,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纵观06~08年三年的我省考生参加的文综全国卷二的地理试题,与自然地理相关的考题分值约占50﹪左右,常考的考点有地球运动规律、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大气运动原理、水循环与洋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主干知识。20XX年是我省实施新课程后第二次高考,试题将平稳过度,对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比分仍为较大,考查的知识点也比较集中。因此,考生平时要重视对自然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2梳理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自然地理的复习重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对该部分内容的复习,考生若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内化。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自然地理内容知识点,熟悉教材;第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自然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自然地理内容的知识体系(如下图所示)。

  3通过专题复习,进行归类整合

  自然地理知识中,有许多内容是常考的知识点。根据常考知识点的分布,在高三复习阶段对自然地理复习时,可重点选择进行专题复习,从知识联系角度归类、整合同一主题下的知识内容,以使知识系统化。该部分内容的复习专题主要有:地球运动规律、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大气运动原理、水循环与洋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下面就如何进行“大气运动”专题复习,作简要的分析:

  (1)构建本专题的知识体系,宏观把握复习的知识内容,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进行因果关系分析。

  (2)整合学科教材内容,同类知识集中归类复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复习效果。与大气环境中的“大气运动”知识相关的内容较多,涉及必修和选修教材、高中和初中教材,这需要在教师帮助下进行适当的教材整合。

  (3)“大气运动”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是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的重要因子。对“气候”知识我省采用的中图版教材涉及的篇幅少,只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框,而且是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安排,这就要求考生和教师根据考情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气候”知识内容的补充。

  4重视典型案例,掌握分析方法

  通过教材中提供的一般案例的分析,了解、掌握特殊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是我省采用的中图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新课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考生在自主学习、自主复习中,就需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如在复习地形(自然要素)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教材(必修Ⅰ第四章第一节)中举例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大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就应理解山区,特别是内陆山区由于受地形和水源条件的制约,聚落多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水源条件较好、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的山麓冲积扇,交通线路多沿地形起伏小、城镇相对集中的山麓地带走向。

  5联系区域人文,学会综合分析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二是地域性,地理学要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差异、联系。高三复习阶段,自然地理内容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如人文地理中区位理论的分析,影响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建设、商业等分布(或布局)的因素由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而自然因素就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看,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查往往以某一区域为背景,在分析区域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的,这就要求在区域地理复习时,要运用自然地理的原理或规律,学会综合复习。如以“日本”为例分析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所处的纬度位置(主要在30°~45°N)和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决定其气候为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作为岛国,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影响到日本工业采取临海型布局形式、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由于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因而多火山、地震;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短急,则水力、森林资源丰富,地形多山地和丘陵、少平原,复杂、地块小,影响到日本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精耕细作,发展生物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

  6 以图导思导学,提高学科能力

  地图(包括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

  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地理学科试题的特色,也是多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形式。

  考生在识记、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结合、运用相应的地图。如世界洋流分布模式要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并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理解,以图来导思导学。在利用图示分析、回答问题也要能够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如07年全国文综卷Ⅰ的第6题,试题中提供的下图中的左图,考生可以转换成右图(图中的深阴影区域框为左图区域)进行分析作答。

  二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高考试题往往以区域地理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知识或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高考试题钟情于区域地理,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也体现出综合能力考核的需要。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基础知识和事实材料,是地理学科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和原理运用的重要联系点,正如有些专家所说:“文综高考的瓶颈在地理,地理的高考瓶颈在区域”。

  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在高考地理复习的有限时间里,能用来进行区域地理的时间不多,而区域地理部分又具体、内容又多、教材内容简单,大部分是学生自己看得懂、却记不清、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参与复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翻开书懂而离开教材就记不清的特点,在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部分时采取什么策略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应是每位任课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区域地理高考命题特点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卷,区域地理高考命题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区域差异入手,分析区域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不同

  2、从区城特征入手,分析特定的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区城自然或人文要素统计资料为信息,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4、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

  5、以区域空间作为载体来考查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为此,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体现区域性,利用区域图进行深化复习,以提高空间概念和掌握区域特征:利用中国和世界区域图,熟悉重要的区域及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强化学生空间概念;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特征或区域要素特征的描述和理解;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对比,以便更加细致地掌握区域差异和差异的原因;利用区域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特点区域和热点所发生的区域的自然条件的分析。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一)、构建心中地图,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1、掌握两幅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将考纲规定的世界地理中的13个区域、8个国家和中国地理各分区的经纬度位置和范围、海陆轮廓、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位置落实到地图上。 其次,形成大脑中的两种地图: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组成的综合图,世界、中国各地理要素的专项图。复习中引导学生识图、填图,使地图活化,做到心中有地图。这是落实地理基础知识,把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地理原理分析的重要基础。

  2、判定区域位置

  (1)依据经纬线判定区域位置

  在分析高考试题对区域地理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以某一经纬线或沿一段经线、纬线为载体,同时结合海陆轮廓、位置、行政区轮廓、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某一或几个区域或局部区域的综合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经常出现的。

  (2)依据山脉、河流、铁路线、植被带、矿产、城市等判别区位位置。高考对局部区域考查,往往以山脉、河流、行政区轮廓、铁路线等切入区域知识考查。

  3、区域位置判定实战演练

  复习中,通过演练全国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模拟题中关于区域位置、判定的试题,或教师自己有针对性的编制试题,让学生识图、填图、判图、析图,最终达到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区域位置判定的目的。

  (二)、整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

  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经济——农业、工业等、人口、城市、交通等)要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本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

  把握区域特征指的是对区域内各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状况、特征、成因等的描述和阐释。对某一种地理要素学会搭架子,如图所示:

  (三)、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空间尺度跨度大的不同区域,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侧重点。近年的文综试题在区域地理考察中,频繁出现对比、类比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分析对不同区域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如:比较日本三湾一海工业与俄罗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的异同、原因,我国季风气候与日本、韩国季风气候的差异、原因,美国东西海岸自然环境的差异及成因,我国各大区域的气候(气温降水),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国土开发及存在主要问题、产生问题原因、整治措施,南美洲40°S以南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及成因,我国长江流域形成回归线上的沙漠中的绿洲及原因等等。通过区域比较从而区别不同区域把握住区域的典型特征。

  (四)、加强区域之间联系性

  高考试题,一般综合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人文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特征、规律及区位因素、区域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国土整治的措施。在复习中,教师应结合当前复习内容,有针对性选择、使用练习题,练习题要立意明确,设问要巧妙、科学、合理,答案要规范、准确,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五)总结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在做区域地理试题时,首先,从题干、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准确判断考查区域的范围,位置。其次,结合已掌握知识,抓住关键字或关键词。仔细分析试题考查了哪些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该区域的地理事物,现象具有怎样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由果及因,组织哪些知识点来解答,然后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区域地理的复习,做好位置判定,夯实基础,把握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科学练习,培养应试技巧,学生就能在高考中自由的搏击。 三 地理复习的几个阶段及目标

  1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第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阶段,完成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1—3的复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中学阶段地理知识。

  2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第二轮复习

  专题复习,构建网络,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系统化,图示化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

  3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第三轮复习 回归基础、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把握信息,提高信心。

  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目标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

  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20XX年8月中旬—20XX年1月上旬)

  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复习;选修(三)和选修(六)的复习

  2、第二轮复习(20XX年1月—4月中旬)

  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20XX年4月中旬—5月底)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四、具体内容

  (一)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1、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复习建议: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厘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3)建议“复式教学”,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同时复习。每节课40分钟分二阶段,第一阶段5分钟,主要检查某一区域地理的复习情况,第二阶段35分钟上必修地理部分。主要是解决区域地理无时间复习,另外考虑区域地理的复习特别是空间定位问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复习周期。教师应建立一个复习的模板,分解整个区域地理的知识块,通过模板的形式,让学生天天对局部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特征概括,上课5分钟着重于检测纠正。

  (4)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二)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要求: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

  2、复习建议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4)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

  ①地理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②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③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④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⑤题型专题。

  (三)三轮复习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

  1、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强化个别辅导。

  2、复习建议

  (1) 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地图,抓地理核心。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进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4)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5)训练解题能力。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对题目要做到 “一题三吃”,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致错分析补救,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2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