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卷题及答案(2)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试卷题答案

  1.【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逐一分析选项:一看选项是否与原文相关信息相符,二看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C项中的“当时”应为“近年来”。

  2.【解题提示】解答此题关键要分清陈述对象,不能张冠李戴。所以要完整把握和揣摩原文中的句子,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根据选项找到与之对应的原文信息的所在位置,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加以比对,并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进行判断,看表述是否一致。D项中原文表述是“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而不是“牺牲了外在的形式”。

  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的依据在第一、六两段;B项的依据在第四、五两段;D项的依据在最后一段。而C项,“主题的确定性和思想的单一性让位于内涵的复杂性与情绪的朦胧性”不是“使得诗歌变得内涵复杂、情绪朦胧”。

  【易错提醒】该题的易错点在于原文与选项之间的条件转换,所以要将原文和选项仔细比照辨析,发现二者的异同。

  4.【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案:追查、追究。

  5.【解析】选B。在筛选信息时应注意题干的要求。“好为民兴利”指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包括劝农耕作、兴修水利、提倡节俭等。其中①句反映他爱护老百姓,⑤句反映他节俭的作风,因此应排除含有这两句的选项。

  6.【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对阅读材料中相关文意的理解能力。“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在文中没有涉及,文中主要是斥责罢免府县官吏家中的子弟。

  7.(1)百姓归依他,住户人口成倍增长,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称他为“召父”。(得分点:归,狱讼,衰,爱)

  (2)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得分点:以为,时,以,奉)

  附【译文】

  召信臣,字翁卿,是九江寿春人。因为明经甲科而担任郎官,后来离开京城补任谷阳官。后因官吏考绩列为优等而升任上蔡长官。他管理上蔡时视民如子,一直受到任地老百姓的称赞。后来越级提拔为零陵太守,不久因病归退。(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升为南阳太守,仍然同在上蔡时一样管理百姓。

  召信臣为人勤奋努力,有办法有谋略,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一心要使他们富足。他亲自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田间小路出入,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很少有安闲地休息的时候。他巡视郡中的水流泉源,开通沟渠,修筑水闸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设施总共几十处,以便扩大灌溉面积,水田年年增加,多达三万顷。百姓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有了多余的粮食来贮藏。召信臣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规定,刻在石碑上竖立在田边,来防止争斗。下令禁止嫁娶送终时铺张浪费,一定要从节俭出发。府县官吏家中子弟喜欢闲游,不把耕田劳作当重要的事看待,他就斥责罢免他们,严重的还要追究他们,用行为不法的罪名处治他们,用这种做法显示他崇尚劳动厌弃懒惰的态度。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广泛推行,郡中的人没有谁不尽力从事农业生产,百姓归依他,住户人口成倍增长,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称他为“召父”。荆州刺史上报召信臣替百姓做好事,他管辖的郡因此充实富足,皇帝赏赐召信臣黄金四十斤。他被升职任河南太守,政绩品行常常被评定为第一,皇帝又多次增加官阶赏赐黄金给他。

  竟宁年间,(召信臣)被征召为九卿,(他)上奏请求皇上光临上林苑各偏远宫馆,不要再加修葺整治供帐,(召信臣)还上奏请求裁减乐府黄门的乐舞艺人以及宫馆中使用的兵器、日常用品的大半。太官园中种植冬天生长的葱、韭菜等蔬菜,种在暖房中,白天夜晚都要燃烧没有光焰的火,这些蔬菜也要等达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生长。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就一一奏请皇帝免除这一切,(这样)每年节省了几千万的费用。召信臣年纪大了死在任上。

  公元四年,皇帝下诏书祭祀对百姓做过好事的百官卿士,蜀郡推荐了文翁,九江推荐了召父。当年郡守率领官员属吏一齐行礼,在召信臣的坟墓前建立祠堂,而南阳也建造了主祠。

  8.【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中形象的鉴赏能力。本诗描写景色的部分为前三联,首先从前三联中筛选出重要的意象,如“雪”“溪云”“樵人”“白屋”“寒日”“危峰”“野火”“冈草”“断烟”“石松”等,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因为题干中有“简要叙述”的要求,所以只答意象不叙述不能得满分。

  答案: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1分)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采樵人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2分)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2分)(意思对即可。只答意象给2分)

  9.【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归纳尾联内容不能脱离前三联,分析尾联作用要使用术语,要注意尾联的归隐之情源于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的经历。

  答案: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里传来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3分)这两句起点活全诗的作用,点明了归隐的主旨。前六句写了所望之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的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有声有色、活泼动人。(3分)(意思对即可)

  10.【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答案:(1)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11.(1)【解析】选B项给3分,选D项给2分,选E项给1分。选A、C项不给分。A项中的“整个一生”是错误的,原文中应该指父亲去世十年来。C项中的“克制和坚决”是错误的,母亲的犹豫和终于没有接电话,并不是伟大的精神,而是迫于子女的压力无奈放弃。E项中的“习惯地看一眼电话”,说是害怕仍有人给母亲打电话和母亲结婚,只对了小小的一部分,主要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和后悔的心理。

  (2)用了倒叙的写法,先交代了母亲“出了情况”这一结果,引起读者注意,增强小说的吸引力。流露出我们的吃惊和对母亲再婚的反对心理。总领下文,为下文介绍母亲“出了情况”的经过做了高度的概述。为后文的“可母亲还是出了情况”埋下伏笔。

  (3)电话是小说中的一个线索,具有展现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提前回家所发现的电话,是母亲和老年大学同学在通话,母亲处在高兴中,情节的开端,母亲出了情况。

  新的周末大团圆时六点的电话,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打来的电话,母亲处在无奈中,情节的发展,母亲被迫放弃。

  六点准时响两声的电话,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报平安的电话,母亲再婚的想法被我们彻底打消了,情节的发展。

  顽强地持续着的电话,是老人女儿的电话,老人临终乞求与母亲见一面,情节的高潮。

  (4)赞同老年人再婚。赡养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做儿女们的责任。儿女们虽然可以给老人提供许多物质上的条件,但老年人在情感精神方面的需要,是儿女们不能提供和取代的,给老人找合适的老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儿女们不能太自私,只是从自己的脸面出发,或者从自己的子女需要老人照顾出发,来威胁老人、伤害老人,这是不仁道的行为。

  12.(1)【解析】选AC。B项这句话是说乔布斯不想做虚伪的“好好先生”,而并非不满于庸俗的生活,更何况乔布斯自称来自中产阶级。D项“残暴”“对掌控权的迷恋”不确切。E项,原文说比尔·盖茨“在产品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只是在产品方面。比尔·盖茨在赢得业务上很有野心。

  (2)亨利·福特这句话是说,现实永远落后于需求,制造者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永不止步地追求。乔布斯引用这句话是想说: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消费者将来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创新,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3)①有激情,有理想;②努力创新、反对功利;③注重人文与科学精神;④率真、待人真诚、诚实、不虚伪;⑤懂得感恩、有奉献精神。

  (4)【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题在评分标准的设置上有弹性,即同时给出几个标准答案,学生答对其中一点或几点均可得分。但探究题的探究,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条理的探究,而是在探究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限制,是探究性与限制性的统一。如本题就要求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加以探究。

  答案:正面论点:我认为做产品比追求利润更重要。(2分)

  ①打造传世公司,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打造能够引导消费的产品,而非简单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比如说福特公司。(2分)

  ②像苹果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传世,是因为他们的创新中深藏一种人文精神,在产品中充分表达创作者的自我。比如类似的宝丽来公司。(2分)

  ③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远比获取利润更难。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有所贡献。深受人们喜欢的迪士尼、英特尔就是这样的传世公司。(2分)

  (论点2分,文本论据2分,现实论据2分,表述流畅2分)

  反面论点:我认为追求利润是做产品的前提。

  ①能获取利润是制造伟大产品的前提,比如微软赢得了业务,也取得了成功。

  ②追求利润客观上也会弘扬人文精神、回报社会,也会成为可以传世的公司。(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句中用于图书热销不当。B项,“金刚努目”(也写作“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凶恶。用于句中正确。C项,“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名词短语,用于此句中不恰当。D项,“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这里理解成了地理环境优越,显然不合语境,用于此句中不恰当。

  14.【解析】选B。A项成分残缺,句中“作为”缺少宾语,在“理念”后加上“的引子”;C项塔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D项成分残缺,在“农民”前加上“对”。

  15.【解析】选D。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判断出首句,根据语意,临窗看到“满眼波光”,应该看到湖面上的情景,因此③应该是首句,然后由远及近,由傍晚到黄昏到暮色,根据空间和时间顺序得出正确的排序。

  16.【解析】本题考查语句仿写的能力,根据所给例句续写文字,首先要注意审题,由例句中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推断,应该得知描写对象不同,因此,要另选话题,按照“××,如果……,那它(他)就永远不……”的格式,注意内容上的衔接和语言的流畅。

  答案:蛹儿,如果害怕被束缚,那它就永远不能成就化蝶的美丽 航船,如果害怕被侵袭,那它就永远不能享受远行的幸福

  17.【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语段压缩等的能力。转换时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不能和题干重复,解答时,注意里面的关键术语,比如“个人主义主张行动”“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集体的意识”“集体的获救”等。

  答案:(1)如果蚂蚁各自逃生,它们就有可能跌入河水而丧生。

  (2)如果它们抱成一团,每只蚂蚁可能就会因此而得救。

  18.【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出发”在字典上的解释为:①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②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写作时,可立足于“出发”的本义,展开联想。可采用添加成分法寻找立意点。可在“出发”前面加上某些词语,如“快乐出发”“马上出发”“带着希望出发”等,也可在“出发”后加上某些词语,如“出发的心情”“出发的启示”等。写作时应注意,写记叙文要联系现实生活,以情动人;写议论文要引经据典,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参考例文】

  出  发

  杨静帆

  出发,是衣袂飘飘,乘舟出川的太白发出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凌云壮志;出发,是一身朴素,出山求学的润之发出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誓言;出发,坚定你的信念,拥抱梦想,不断前行。

  “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都希望能写出一部通史。”父亲的临终遗言坚定了司马迁的信念,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尤其是遭受了腐刑之后,他重新出发,拖着残疾之躯,踏遍万水千山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出发,让他屹立于中华大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放大了周恩来的梦想,他开始出发,走向世界的外交舞台。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为中国外交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中国开始渐渐地活跃在国际外交的舞台上,周恩来也成为中国人民最爱戴的领袖之一。出发,让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我一定会完成《康熙大帝》的。”创作磨砺了二月河的意志,他开始在文学的道路上出发,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翻阅大量书籍,在图书馆与家之间来回奔跑。历经4年,他终于完成了160余万字的《康熙大帝》,此书一出,轰动一时。出发,使他从一个矿工变成一个名作家。

  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只要出发,就能获得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我已踏上高三的征程,开始向高考出发,我会坚定信念,磨砺意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像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中搏击云海的雄鹰,波峰涛谷中飞翔的白帆,让我们扬帆远航,马上出发!

看过“高二语文试卷题”

4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