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 >

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3(2)

时间: 嘉欣2 高考试题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学科&网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互联网+”代表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通过互联网的深度广泛应用实现产业发展。

  材料一

  2014年2月,以为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

  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国家发改委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报告提出,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大数据开放创新工程,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

  材料二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停车位的平均缺口率达76.3%,同事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高达44.6%。某地运用化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线下停车场资源,建成智慧停车系统,将车牌号与车主手机捆绑,提供周边车位查询→抬杆放行→导航定位→停车缴费的全程智能解决方案(见图8)。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互联网+停车”智慧系统的应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学科&网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2)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fen )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图10),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43.[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学.科网图11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直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

  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分)

  47.【历史——选秀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15分)

  材料

  1981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学.科网(7分)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

下一页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3的内容更精彩

7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