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注意事项 >

2016理工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时间: 欣欣2 高考注意事项

  理科生如何报考工科类院校

  2、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文理科

  高考刚落下帷幕,不少家长开始思考填报志愿的事情。而根据过来者的经验,选择专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易。日前,教育部依据去年9月初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公布了2008年185个本科专业和251个高职(专科)专业的就业状况以及每个专业的毕业生规模,其中本科部分还单列了“211工程”院校相应专业的就业状况,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提供了一份参考。

  数据显示,招生数量相对较少的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于文科和理科专业,其中采矿、石油、地质、冶金工程等专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而像法学、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等传统的热门专业,其就业率基本在70%左右。

  3、名校就业有优势

  数据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体现在部分专业“211工程”院校和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虽然高校总体就业率仅在65%至70%之间,但是“211工程”院校的治安学就业率超过95%;对于侦查学、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总体就业率在75%至80%,但“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在95%以上;贸易经济专业总体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而“211工程”院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同时,高职(专科)专业的就业率也不错,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轻纺食品、旅游等8大类专业就业率均达到80%。其中,铁道机车车辆、船舶工程技术、港口业务管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就业率最高达到95%以上。

  4、热门专业并不突出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学生都扎堆热门专业,但是统计数据表明,热门专业的就业优势并不突出。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专业来说,2008年的毕业生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上,可谓热门专业。但是,总体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而“211工程”院校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在85%至90%之间。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也位列热门专业之中,毕业生规模在5万人至10万人之间。其中,法学、临床医学专业总体就业率在70%至75%之间,汉语言文学专业在75%至80%之间。

  5、工科专业优势明显

  而相比之下,不那么热门的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明显较高。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飞行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无论是“211工程”院校还是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而这些专业毕业生规模较小,一般为1000人至5000人左右。

  侦察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就业状况较为理想,总体就业率在90%至95%之间,“211工程”院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金属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各校就业率均在90%至95%之间。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的调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亟需大量工程科技人员参与建设和科研。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大量拔尖学生不再“投身”艰苦的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而是涌向金融、银行、法律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

  理工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在今日的大学校园,“一流学生学财经(最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早已不是新闻。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是学生的观念有偏差,选择过于功利,对此,我不敢苟同。

  首先,选择什么专业,现在很少有同学根据自身兴趣;也很少有同学根据某所学校的学科专业实力;而是根据就业情况,哪个专业就业好、就业工作环境好、薪酬待遇高,就选择哪个专业。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高科技,是这种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同学们没有兴趣?这是拜基础教育所赐,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很多学生的个性、兴趣被扼杀,只要求学好语数外,获得高考的高分,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大多是用考分对应学校、选择专业。据媒体报道,我国招收高考状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选择经管。这意味着每6名状元,至少就有1人在这个学院。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填写志愿第一步,用分数对应高校,状元很多选清华或北大;第二步选专业,高分自然选择热门的、往年录取分数高的专业。

  为什么大学最有特色,最具实力的专业,不受欢迎?除了这些专业中有不少是属于传统产业,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也不一定高之外,这些学科专业在大学里也不受待见。原因很简单,其一,不如经管之类的专业办MBA班、EMBA班那样来钱快,其二,这些专业,尤其是其中的基础学科,有一段时间,就业情况远不如经管、电信,在追求就业率的宏智下,有的专业甚至一度徘徊在生死线上,谈何吸引优秀学生?

  就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高校追求就业率的就业工作导向看,上述情况没有丝毫转变,反而有所加速,“逃离工科”,就这样不仅成了学生的选择,也是学校的办学趋势。

  这是学生“现实”的选择,但绝非“理智”的选择。单从就业看,这几年来,就业的冷热门已经悄然转变,那些被冷落的理工科专业,由于学校招得少,社会需求却增多,开始慢慢走俏,而那些学生追捧、学校厚爱的专业——也就是大幅扩招、大把收学生银子的专业,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这就是当下所谓的“热门专业冷就业”,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发布的《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或离职量最多的10个专业,占本科失业量的44.0%,位居前五大专业的依次是: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他地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与此相似。

  姑且抛开兴趣——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下,要让同学们有明确的专业兴趣,实在太难了——就从现实出发,为今后的饭碗,不要在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也有必要重新认识理工科。其实,从供需关系看,只有人才供给少于社会需求的专业,才是热门,以此标准衡量,当前考生们追逐的热门,早已成了冷门。这实在应该引起考生们的高度警惕。

4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