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

高中地理考试中常见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 燕妮2 高三地理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高中地理考试中常见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为什么出错误呢?

  首先是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尤其是基本概念不清,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理解应用较差;地理逻辑关系混乱,不理解地理基本的因果关系,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有很多的学生忽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学习,误解为只要重视能力就可以,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没有理解,没有形成体系而是死记硬背。所以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基础知识混淆,张冠李戴,答非所问。如天气与气候、降水比例与降水量概念不清;“西风带”答成“西北风带”、“西北季风带”;把“沙尘暴”等同于狂风四起,扬起地面尘土;地处迎风坡,为下沉气流,多地形雨”; “夏季,副高和东北信风带北移,盛行上升气流,不易形成降水等等。

  其次是学生读图、识图、提取、筛选和分析地图信息的能力较差。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像去表达空间的概念,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力度在逐渐加强,读懂“地图语言”,提取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内容的变化等均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而考试中常常暴露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正确地提取、筛选和分析信息。因此捕捉地图信息是把握题目内涵,进行图文转换,有效解题的关键。

  第三是学生审题不明,表达不清。许多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表达不准确,加上没有应用地理术语,从而难以表达出准确的含义,难以按照试题的要求答题,当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应有的错误。认真仔细地看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切中要害,是解题和答好试题的前提。审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对试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晰答案的关键所在,审题不清导致答题失误是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在考试中经常有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

  还有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经常有学生分析问题不仔细,思维能力不全面,回答问题时常漏答,学习中学生只要求加大知识的深度和难度,而不注意知识的广度,也就是不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常常有漏答和答题不全面的错误产生。学生考试中错误的原因还表现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地理运算能力差;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的现象严重等等都是导致考试错误的原因。

  针对学生的这些错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相对的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学习,理清知识的脉络。

  地理学科无论平时考试还是高考都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基本意识是空间概念的建立和区域特征的认识,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地理试题不管其形式如何千变万化,最终都在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等主干知识上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抓好主干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注意强化地理知识点的整合应用和地理概念教学,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理解,对重点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并形成专题,最终构建出清晰且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对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要不断用实例加以巩固加深。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最终要引导学生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进而学会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区域发展问题。

  2、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

  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针对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加强指导学生从题干文字和图表中获得信息,特别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去搜索相关信息。为此在阅读图表材料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仔细、完整,要做到“穷尽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切忌马马虎虎,“读不准、看不清”。地理图像可广泛联系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便于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验证地理原理和说明地理问题。因而,对地图、图表、数据等地理图像的判读和所提供信息的运用,是学习地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在学习中要加强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从图中、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分析。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地理图像的判读方法,掌握一些地理图像的绘制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像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对新颖图像、变式图像的应变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3、重视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是一门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学生能把学过的课本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同当今世界上资源、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从中提高学生的地理行为素质。因此在地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时政大事和生存环境,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事实材料,加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课本的结合,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关注热点焦点新闻。

  4、加强审题答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从学生考试的情况来看,不少答卷都反映出学生不会解答题目、不会读图、不会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还有很多学生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他们认为答案一定是自己平时背到的知识,其实很多答案就隐藏在题目、材料、地图中。故平时应加强对学生审题的训练和解题技巧的培养,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让学生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第三,教会学生从题目、地图、材料中获取答案的方法和规律。第四答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地理术语贫乏、词不达意、层次不清等问题,答题的科学性、严谨性很差。所以平时还必须训练学生答题时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语言科学规范。得分率低的题目往往不是对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题目,而是对表达能力要求高的主观题上。

  要提高解答能力,老师平时还应多提供些具体的、典型的试题案例,认真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的方法,形成基本的解题“套路”,然后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

  5、重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文字基本功的培养。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考生试卷中普通存在错别字较多、辞不达意、表述不清、语言不规范等,表面看起来是地理方面的问题,但究其根源还是学生的基本素养差。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地理课上,也不仅仅是高三或高中阶段,而应该是从小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包括写字的规范性、语言的规范性等等。这也需要我们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严格管理、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学生平时作业考试出错的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又要有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突破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落实,又要有综合能力、解题技巧的提高。那么就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地理素质得以提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