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生物 >

高三生物基础练习题4套

时间: 文桦2 高三生物

  高三生物基础练习题一、遗传的分子(物质)

  F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F1[2012•江苏卷]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B [解析]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因子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但受当时科学水平所限,他并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虽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但因为在提取DNA时还不能将其中的0.02%的蛋白质去掉,受到当时一些科学家的质疑。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则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没有掺杂任何蛋白质的DNA,因此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说服力。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总是等于嘌呤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2.C5、F1、I1[2012•福建卷] 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 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A [解析] 细胞学说要点之一是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B项中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B不匹配。C项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条件,C不匹配。D项是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D错误。

  F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

  5.F2[2012•福建卷] 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D [解析] 考查有关DNA分子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运用。根据题意,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也可和单链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但子链延伸终止。在该模板上共有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这样,可能在第1、2、3、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位点上发生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与单链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也可形成不含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的子链,所以总共有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F3 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7.F3[2012•天津卷] 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据图回答:

  (1)过程①酶作用的部分是________键,此过程只发生在非结合区DNA。过程②酶作用的部分是________键。

  (2)①、②两过程利用了酶的__________特性。

  (3)若将得到的DNA片段用于构建重组质粒,需要将过程③的测序结果与____________酶的识别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选用何种酶。

  (4)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DNA序列区为基因的________。

  (5)以下研究利用了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性质的有________(多选)。

  A.分离得到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取rRNA

  B.用无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合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实成熟

  7.(1)磷酸二酯 肽

  (2)专一性

  (3)限制性核酸内切

  (4)启动子(或转录起始区)

  (5)A、C、D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1)DNA酶作用是水解DNA分子,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蛋白酶作用是水解蛋白质分子形成多肽,作用部位是肽键。(2)①②过程利用了每种酶仅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即专一性。(3)DNA要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再与质粒重组,因此要对其识别序列进行比对。(4)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在基因的启动子上,才能驱动基因转录。(5)蛋白酶能特异性地酶解蛋白质,而分子杂交手段和抑制成熟基因转录出的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碱基互补结合,都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特异性原则;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合色素是因为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相似相溶原理,酒精并不是特异性的溶剂,所以B项错误。

  5.F3 [2012•安徽卷] 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图1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5.C [解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DNA的表达过程,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理解。由图可知,该细胞正在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真核细胞中核内DNA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转录和翻译不能同时发生,A、D项错误;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而不是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B项错误;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不存在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同时进行,C项正确。

  F4 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综合

  2.F4[2012•重庆卷] 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2.A [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增殖及遗传的有关知识。噬菌体增殖时首先将其DNA注入到宿主细胞中,然后在宿主细胞内以噬菌体DNA为模板,以宿主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等为原料,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之后再组装成子代噬菌体,最后细菌细胞破裂,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去。故A正确,B和C都不正确;噬菌体是病毒,二分裂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因此D也不正确。

  2.F4[2012•四川卷] 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产生的生长激素属于大肠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

  B.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变异可以遗传

  C.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与尿嘧啶含量相等

  D.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2.B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相关知识。生长激素并非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因此应属于次级代谢产物,A错误;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应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存在尿嘧啶,C错误;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因此不需要DNA连接酶,应该是RNA聚合酶,D错误。

  5.F4[2012•山东卷]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 的结构、复制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个噬菌体DNA分子中含有鸟嘌呤个数为5 000×2×(50%-20%)=3 000个,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至少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3×103×99=2.97×105,故A错;噬菌体增殖需要自身的DNA分子作为模板,利用细菌内的酶作为催化剂和细菌内的物质作为原料等,故B错;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为2个,只含有31P的个体为98个,比例为1∶49,故C正确;DNA分子发生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可能改变,而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所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变,性状也就不发生改变,故 D错。

  1.[2012•宁波测试]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B [解析]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A选项错误。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两者遗传物质有差异,B选项正确。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C选项错误。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依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选项错误。

  2.[2012•衡水期末]如图表示某生物的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若左链中的G发生突变,不一定引起该生物性状的改变

  D.对于任意双链DNA而言,(A+C)/(T+G)=K在每条链都成立

  2.C [解析]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不具有特异性,A选项错误。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选项错误。若左链中的G发生突变,但改变的不一定是编码区,不参与转录、翻译环节,且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所以不一定引起该生物性状的改变,C选项正确。对于任意双链DNA而言,(A+T)/(C+G)=K在每条链都成立,D选项错误。

  3.[2012•厦门期末]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G-C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

  C.DNA分子全部解旋后,才开始进行DNA复制

  D.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酶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新的子链

  3.B [解析] DNA复制时,遵循A-T、G-C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选项错误。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C选项错误。脱氧核苷酸靠DNA聚合酶的作用连接形成新的子链,D选项错误。

  4.[2012•琼海一模]如图为细胞膜上神经递质受体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等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

  A.①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四个条件

  B.方便起见,获得该基因mRNA的最佳材料是口腔上皮细胞

  C.图中①②③过程一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人的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B [解析] DNA的复制需要模板、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酶和能量等条件,A选项正确。神经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即使核DNA相同,但转录而成的mRNA不同,欲获得该基因mRNA的最佳材料只能来源于神经细胞,B选项错误。结合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①②③依次代表神经细胞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三个过程都发生碱基的互补配对,C选项正确。囊性纤维病患者细胞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D 选项正确。

  5.[2012•郑州质检]图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

  ①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②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③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

  ④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环丙沙星会抑制a过程,利福平将会抑制b过程

  B.除青霉素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抑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作用

  C.过程d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0种,tRNA最多有64种

  D.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5.C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环丙沙星会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过程(a过程);利福平会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可抑制细菌的转录过程(b过程);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可抑制细菌的翻译过程(d过程)。只有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不会影响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e过程是逆转录过程。A、B、D选项都正确。翻译过程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0种,tRNA最多有61种,C选项错误。

  高三生物基础练习题二、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H1[2012•课标全国卷]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3.B [解析] 本题考查哺乳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哺乳动物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B正确。

  H2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

  24.H2[2012•山东卷] 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_______以储存能量。

  (3)胰腺中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4.(1)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或肝糖元) 脂肪

  (3)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糖类代谢、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分泌蛋白合成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由图可知,物质X由葡萄糖转化而来,并进入线粒体中,可以判定X为丙酮酸;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并合成肝糖原,储存能量;还可促进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能量。(3)胰高血糖素由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4)葡萄糖可转化为丙氨酸,用14C标记葡萄糖后,部分丙氨酸中会出现放射性,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之一;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经过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的再加工和包装,通过囊泡的运输最终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5.H2[2012•江苏卷] 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 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图4

  A.餐后60 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25.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人血糖浓度及胰岛素浓度变化与餐后运动的关系,解决题目的关键在于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由图中信息可知,餐后45分钟运动结束至60分钟,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原因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而是在运动过程中血糖的不断消耗及胰岛素分泌峰值比对照组提前,出现在餐后45分钟,故A错。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可知B项正确。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IGT)人群的胰岛素分泌峰值所对应的时间及两者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可知C项正确。餐后运动的实验组血糖浓度会因为消耗有所降低,能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D项正确。

  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4.H3[2012•浙江卷]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4.B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内容,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骨骼肌细胞中,每一个肌细胞靠近细胞膜处有许多细胞核,这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它是由许多胚胎细胞经细胞融合而成。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突触后膜比前膜更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接受突触前膜发出的信号。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即只有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多个受体结合后,才能引起动作电位。所以答案选B。

  25.H3[2012•山东卷]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制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25.(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兴奋的传导、传递及免疫等知识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点静息电位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根据M上有神经节可判定 M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N是传出神经,屈肌和伸肌是效应器;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在该神经元内传导,也能传到肌肉,由于神经元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b。(3)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积聚;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为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1.H3[2012•全国卷]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1.B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活动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反射活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和人对体内外的环境变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A项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才能建立反射活动,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D项正确;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B项错误。

  30.H3[2012•课标全国卷]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图(a)             图(b)

  图4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30.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与理解、分析能力。

  (1)结合题中图形和题干中给出“深吸气后肺扩张”的信息可知,肺中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入脑干,脑干经分析综合发出信息,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扩张肌,完成反射。因此可以判断出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对应的效应器。(2)屏住呼吸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3)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①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以构成突触小体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而观察图(b)我们可以看到突触小体是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接触的,所以突触后膜是位于该神经元的细胞体上。

  4.H3[2012•课标全国卷]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4.C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当人并没吃到酸梅,但是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大量增加,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该反射过程中效应器是其所支配的唾液腺,在这个过程中,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经突触传递时,会有“电—化学—电”信号形式的转化。

  29.H3[2012•江苏卷] 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9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_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_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 原因是受试者的_______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29.(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神经调节,考查学生曲线分析及理解能力。(1)据图可知,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基本恢复饮酒前水平,表明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能力。(2)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降低,说明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延长。(3)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视觉形成的部位;控制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控制简单反应的发生。(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据此可知,乙醇影响突触处的兴奋传递。(5)反射完成的前提是完整的反射弧,若受试者患有神经系统疾患,则无法判断乙醇的影响。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因此会干扰乙醇对神经行为影响的实验结果。

  2.H3 [2012•安徽卷]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A [解析] 本题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及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当神经元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这种通过通道的形式,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膜电位恢复过程中,Na+的排出是在Na+-K+泵(ATP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而完成的,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H4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27.H4、J4 [2012•广东卷]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2)。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

  注:K0是罗非鱼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

  图2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27.(1)升高 垂体 抗利尿激素 (2)J b K2

  (3)产毒藻―→浮游动物―→杂食性鱼类(罗非鱼)―→FNE

  [解析] (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根据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J型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附近波动。(3)根据题意分析可以获得捕食关系:

  产毒藻浮游动物杂食性鱼类(罗非鱼)FNE

  ,藻毒素沿着食物链(网)逐级富集。

  30.H4、K2 [2012•安徽卷] Ⅰ.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____。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________部位发生了病变。

  (2)下丘脑的__________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_接受信息。

  Ⅱ.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

  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0.Ⅰ.(1)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高 (腺)垂体

  (2)神经分泌细胞 相互拮抗 细胞内受体

  Ⅱ.(1)3% (2)80 偏高

  (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计算能力。Ⅰ.(1)若抗体阻断了TSH的效应,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值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将减弱,垂体合成和分泌的TSH会增加。TSH是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给患者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患者(腺)垂体发生了病变。(2)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调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TH对垂体的作用正好相反,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TH对垂体的作用是相互拮抗。TH进入垂体分泌细胞内再发挥作用,说明TH的受体在细胞内。

  Ⅱ.(1)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这一个营养级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2)设种群密度为m只/hm2,则40m=1530,m=80,由计算公式可知,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m值会偏高。(3)在不考虑能量未被利用、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被分解者分解的情况下,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和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H5 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3.H5[2012•重庆卷] 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3.B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的麻疹病毒,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子组成,因此应该是大分子物质,A错;疫苗初次进入人体,可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C错;麻疹病毒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不是T细胞,D错。

  3.H5[2012•四川卷]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3.D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因此表中的胸腺淋巴细胞指的是T细胞,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T细胞)混合培养后,胸腺淋巴细胞再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能杀伤肺癌细胞,可见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会有淋巴因子分泌出来,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因此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实验中并未涉及B细胞,因此也就不会有效应B细胞产生,当然实验组的培养液中不会含有抗体,D错误。

  32.H5[2012•全国卷] 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__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____________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病毒含有________(填“1种”或“2种”)核酸。

  (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________。

  32.(1)吞噬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2)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

  (3)1种

  (4)细胞融合

  [解析] (1)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从而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并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时(相当于二次侵入),记忆细胞迅速识别并增殖分化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毒消灭。(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4)在动物细胞融合时,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

  5.H5 [2012•广东卷]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5.B [解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所以A错。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通过三道防线起作用,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都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4.H5[2012•福建卷]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A.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4.C [解析] 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家兔的血清也可使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4.H5 [2012•北京卷]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4.D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考查考生知识转移的能力和运用能力。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和免疫过的淋巴细胞放在一起,4小时后测定上清液中同位素的释放量,说明两种细胞在一起能导致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的破裂,据此能反映出是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D说法正确。

  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5.H6[2012•重庆卷]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5.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被阉割的动物不能产生性激素,因此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低,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会增加,A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应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人眼球受到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因此不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叩击膝盖下的韧带产生膝跳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而该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的,因此会涉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此传递过程由神经递质完成,故D正确。

  3.H6[2012•天津卷]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3.B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综合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动物有关感受器在接受运输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相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经分析、综合后将兴奋通过某些传出神经传到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使分泌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该过程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所以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动物被运输刺激后首先经下丘脑相关部位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使皮质醇含量升高,再经负反馈调节作用使皮质醇含量恢复正常,D正确。

  5.H6[2012•四川卷]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5.B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血浆胰岛素含量增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转化,因此血糖消耗速率加快,同时胰岛素还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故血糖补充速率下降,由此可知,曲线a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b表示血糖消耗速率,因此A不正确,B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的补充速率等于血糖消耗速率,血糖主要的消耗途径是细胞呼吸,而主要的补充途径是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此若较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血糖浓度会降低,C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消耗速率远大于血糖的补充速率,血糖含量减低,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神经中枢应当兴奋,D错误。

  12.H6[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 病毒主要攻击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12.B [解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这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的,不能再增殖分化。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利用动物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适当提高免疫力。

  3.H6[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3.D [解析] 淋巴管阻塞引起淋巴回流困难,组织细胞间液体增多,可能引起下肢水肿。血液中的钙盐含量过多会引起肌肉无力是正确的。当二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能发生过敏反应也是正确的。腹泻能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流失,但不会有蛋白质的大量丢失。

  1.[2012•德州期末]内环境稳态对人体代谢具有积极意义,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B.内环境稳态可以保持机体的温度、pH等不变

  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B [解析] 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A选项正确。机体可以通过生理活动来维持温度、pH的相对恒定,B选项错误。

  2.[2012•潍坊一模]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一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得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丘脑

  B.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不会受到影响

  C.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

  D.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

  2.C [解析] 小白鼠是哺乳动物,即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为增加产热而维持体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耗氧量增加。小白鼠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实验组小鼠因下丘脑被破坏,所以失去体温调节能力,其酶促反应速率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具有正常体温调节能力的小鼠表现为酶促反应速率稳定,低温耗氧量大,因此甲组小鼠正常,为对照组,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乙组小鼠被破坏了下丘脑,为实验组,下丘脑参与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故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也受到影响,B选项错误。青蛙是变温动物,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乙曲线相似,D选项错误。

  3.[2012•江苏一模]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B.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C.抑制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D.图示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C [解析] 根据题图,非糖物质在PEPCKI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而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又会促进乙酰化酶与PEPCKI的结合形成乙酰化的PEPCKI,从而降低细胞中PEPCKI的浓度,进一步抑制糖异生途径,使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之一,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机制可能通过增强PEPCKI酶的活性实现的,A选项正确。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时,一方面糖异生速度加快,血糖浓度居高不下,另一方面PEPCKI乙酰化途径有限,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B选项正确。可以确定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途径之一应该是使PEPCKI活性降低,即促进PEPCKI的乙酰化,C选项错误。糖异生途径中葡萄糖对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的影响是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D选项正确。

  4.[2012•安庆质检[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4.C [解析] 体温调节中,引起骨骼肌收缩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A选项正确。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骨骼肌构成了效应器,B选项正确。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沿反射弧传导和传递,其中突触的结构使兴奋单向传递,C选项错误。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选项正确。

  5.【2012•宝鸡质检】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分布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糖蛋白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性腺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反馈作用

  5.C [解析]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C选项错误。

  6.[2012•九江一模]某人食用含肉毒杆菌的罐头食品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下列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

  B.注射肉毒杆菌凝集素

  C.注射抗原促使机体产生抗体

  D.注射淋巴因子促使机体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6.A [解析] 根据这个人的症状得出:该人染上了肉毒杆菌,是肉毒杆菌的外毒素导致该人致病。肉毒杆菌抗毒素、肉毒杆菌凝集素都是免疫球蛋白,而抗毒素的作用就是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让外毒素的浓度降低,A选项正确。

  高三生物基础练习题三、生物的变异

  G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8.G1 [2012•广东卷]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3。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图3

  (注:序列中的字母是氨基酸缩写,序列上方的数字表示该

  氨基酸在序列中的位置,①、②、③表示发生突变的位点)

  图4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4。据图4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

  植株乙: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A (2)替换 增添 ③

  (3)y2 获取Y基因,构建Y基因的表达载体,用含有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感染y2的细胞 叶片衰老后 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 水稻Y基因通过调控叶绿素降解,使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

  [解析]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3,B从第6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为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4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2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增添;从图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就是由③处的变异引起。

  (3)本实验通过具体情境考查对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欲通过转基因实验验证水稻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的功能,首先应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y2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甲,作为对照组;再获取Y基因,构建Y基因的表达载体,用含有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感染y2的细胞,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乙,作为实验组。然后观察两植株叶片颜色变化。如果植株甲叶片衰老后维持“常绿”,植株乙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则可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即水稻Y基因通过调控叶绿素降解,使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

  G2 染色体变异

  6.G2 [2012•广东卷]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6.D [解析] 题干中“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重组酵母菌仍能发生变异,A正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与原来酵母菌的不同,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故酵母菌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来决定。

  G3 人类遗传病及优生

  30.G3[2012•江苏卷]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10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图10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若Ⅰ-3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 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5 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如果Ⅱ-5 与Ⅱ-6 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Ⅱ-7 与Ⅱ-8 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④如果Ⅱ-5 与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30.(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 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 或HhXTY ②1/36

  ③1/60 000 ④3/5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及概率计算,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1)由患病者的父母都正常可以判断,甲乙两病都为隐性遗传病。甲病女患者(Ⅱ-2)的父亲(Ⅰ-1)正常,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多在男性发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可确定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①据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可知,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HhXTY、HhXTXt,Ⅱ-5为HHXTY(1/3)或HhXTY(2/3)。②同理可知,Ⅱ-6为HHXTXT(1/6)、HhXTXT(1/3)、HHXTXt(1/6)、HhXTXt(1/3),如果Ⅱ-5和Ⅱ-6结婚,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hhXtXt)的前提是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HhXTY(2/3)、HhXTXt(1/3),概率为2/3×1/3×1/4(hh)×1/2(Xt卵细胞)×1(Y精子)=1/36。③Ⅱ-7的基因型为HH(1/3)、Hh(2/3),她与Ⅱ-8所生的女儿患甲病(hh)的概率为2/3×10-4×1/4=1/60 000,此题中性别已经确定,因此不需要再计算性别的概率。④据前面分析,Ⅱ-5为HH(1/3)或Hh(2/3),与h基因携带者(Hh)所生孩子中HH、Hh、hh的概率依次为1/3×1/2+2/3×1/4=1/3、1/3×1/2+2/3×1/2=1/2、2/3×1/4=1/6,因此在正常个体中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Hh/(1-hh)=1/2/(1-1/6)=3/5。

  31.G3、L6 [2012•安徽卷] 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4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图4

  (1)根据图4,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Ⅷ(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Ⅳ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Ⅲ、Ⅳ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5所示,结合图4,推断Ⅲ3的基因型是________。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Ⅳ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图5

  (3)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如图5所示。由此建议Ⅲ3________。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若F8比某些杂蛋白先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________。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________。

  (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____________,构建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31.(1)不能 0

  (2)XHXh 图解如下

  在Ⅲ3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带有基因H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XHXH卵细胞。XHXH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XHXHY受精卵。

  (3)终止妊娠

  (4)洗涤平衡凝胶,并使凝胶装填紧密 大

  (5)启动子 内含子

  (6)去核的卵母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减数分裂、蛋白质的提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1)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两条X染色体,有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形成了一个含有

  XY染色体的配子,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未移向两极,形成了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配子,故无法判断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Ⅲ4的基因型是XHY,肯定将XH传给女儿,女儿不可能患血友病。(2)Ⅲ2是血友病患者,含有Xh,图中位于下部的条带均应含有Xh基因,上面的条带应含XH基因,则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2是非血友病患者,且从条带的位置可以看出其基因型是XHXHY,故不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出现异常产生含有XHXh的配子,精子的形成过程正常,图解如答案所示。(3)Ⅲ3再次怀孕的孩子是男孩,从条带结果看含有基因Xh,为血友病患者,应当终止妊娠。(4)凝胶装填色谱柱后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目的是洗涤平衡凝胶,并使凝胶装填紧密。(5)表达载体上的调控组件包括启动子和终止子,基因必须含有启动子才能开始复制。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出成熟的mRNA时经过了剪切,mRNA上不含有内含子,cDNA是mRNA通过反转录得到的,也就不含内含子。(6)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是去核的卵母细胞。

  G4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32.G4 G6[2012•浙江卷]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__________获得再生植株。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______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32.(1)表达  有害性 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胚状体

  (3)4

  (4)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综合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由于是该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最终相应表达产物不能合成,说明表达(转录和翻译)不能正常进行,发生在基因内部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此变异对该生物来说不利于其生存,所以是有害突变(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用射线照射说明用了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在获得愈伤组织后可以通过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这种单细胞发育成胚状体,胚状体继续发育,可以形成植株。乙和丙得到的抗病高秆植株基因组成是AaBb,经过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基因组成有:AB、Ab、aB、ab四种。遗传图解见答案。

  28.G4[2012•江苏卷] 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8。图中A、B、C、D 表示4 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 条染色体,C 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 与CC 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____________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__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 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8.(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体细胞杂交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本题考查变异原理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两种植物AABB与CC杂交的后代为ABC,是不育的,需经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异源多倍体AABBCC。也可将两种植物AABB和CC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而成。(2)异源多倍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为ABC,普通小麦产生的生殖细胞为ABD,因此杂交后代①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CD,进行减数分裂时可形成7个AA四分体和7个BB四分体。体细胞中共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3)杂交后代②中来自C组的染色体条数是随机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易丢失。(4)染色体片段在不同染色体间的转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G5 生物的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24.G5[2012•江苏卷]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24.AC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生存需占有一定的栖息空间和资源。由于人为因素的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减少、栖息地种类变少,使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资源,从而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再加上生物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往往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B错。生物多样性是千万年进化的结果,新物种产生速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有条件下,一些物种因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而灭绝是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会破坏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导致生物的多样性降低,故D正确。

  5.G5[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5.D [解析] 种间竞争使两个种群的生物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化石是古代生物在特有的条件下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资料。外来物种能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进程。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G6 生物的变异综合

  32.G4 G6[2012•浙江卷]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__________获得再生植株。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______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32.(1)表达  有害性 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胚状体

  (3)4

  (4)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综合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由于是该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最终相应表达产物不能合成,说明表达(转录和翻译)不能正常进行,发生在基因内部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此变异对该生物来说不利于其生存,所以是有害突变(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用射线照射说明用了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在获得愈伤组织后可以通过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这种单细胞发育成胚状体,胚状体继续发育,可以形成植株。乙和丙得到的抗病高秆植株基因组成是AaBb,经过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基因组成有:AB、Ab、aB、ab四种。遗传图解见答案。

  2.G6[2012•天津卷]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脱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2.D [解析] 本题考查育种及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①②过程是脱分化,需要植物激素诱导才能发生,A正确;③过程有可能会诱导花药壁(2n)分化成二倍体植株,B正确;单倍体育种所产生的低芥酸植物都是纯种,比杂交育种效率高,C正确;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即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也可以发生联会,D项错误。

  1.[2012•石家庄质检]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正常细胞和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1.C [解析] 洋葱细胞经解离后已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只能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形态,C选项错误。

  2.[2012•厦门期末]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所有生物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后代

  C.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出现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导致三倍体西瓜出现无子性状

  2.C [解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够遗传给后代,A、B选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既可发生基因突变(间期)又可发生染色体变异(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C选项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属于染色体变异,D选项错误。

  3.[2012•宝鸡质检]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

  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C [解析] 种群密度太小,基因频率会飘忽不定,随机增减,甚至导致某些基因丢失,相反,种群密度大时基因频率稳定,C选项错误。

  4.[2012•郑州质检]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从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来分析,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会患的遗传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类遗传病可通过对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查而确诊。

  (2)“眼耳肾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其遗传有明显的选择性,即母亲患病,子女都可能患病,而父亲患病则只有女儿患病。据此可以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回答问题。

  第1组

  黄色无纹×黄色无纹

  ↓

  黄色无纹 黄色有纹

  3  ∶  1

  第2组

  黄色无纹×绿色有纹

  ↓

  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

  1  ∶  1  ∶  1  ∶  1

  第3组

  绿色有纹×绿色有纹

  ↓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

  2  ∶  1

  ①根据________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②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根据这种判断,若第2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染色体组型(或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①第1组和第3组 无纹、绿色 ②A基因纯合致死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

  [解析] (1)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指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和形态结构畸变,可以发生于每一条染色体上,该类患者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可通过对患者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检查而确诊。(2)父亲患病只有女儿患病,所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患病,子女都可能患病,此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3)①第1组黄色无纹鸟自由交配,子代表现性状无纹∶有纹=3∶1,可知无纹为显性性状;第3组的绿色有纹鸟自由交配,子代表现性状绿色∶黄色=2∶1,可知致死基因型为AA,控制绿色,且绿色为显性性状。②第2组中黄色无纹与绿色有纹作亲本交配,子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该双亲的交配属于测交类型,子代绿色无纹基因型为AaBb,根据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应为9/16 A_B_,3/16A_bb,3/16aaB_,1/16aabb,即双显∶单显∶单显∶双隐的比例为9∶3∶3∶1。但因AA显性纯合致死,故致死的基因型应为1AABB、2AABb、1AAbb。故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

  高三生物基础练习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E1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

  27.E1、E2[2012•福建卷]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

  P    裂翅♀ × 非裂翅♂

  F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

  图1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

  图2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27.(1)杂合子

  (2)P  XAXa  ×  XaY

  裂翅     非裂翅

  F1 XAXa  XAY  XaXa  XaY

  裂翅♀∶裂翅♂∶非裂翅♀∶非裂翅♂

  1 ∶ 1 ∶ 1 ∶ 1

  (3)非裂翅(♀)×裂翅(♂)[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 不变

  [解析] 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2)裂翅(XAXa)×非裂翅(XaY)→裂翅(♀)、裂翅(♂)、非裂翅(♀)、非裂翅(♂),比值为1∶1∶1∶1,见遗传图解。(3)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X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能判断。可用组合:非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裂翅只有雌;也可以用组合: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非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后代非裂翅只有雄。(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AD和ad,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也使胚胎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的个体存活,A的基因频率不变。

  30.E1 [2012•北京卷]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交配组合 ●×

  ×■

  ×

  ●×■ ●×□ ○×■

  产仔次数 6 6 17 4 6 6

  子代

  小鼠

  总数

  (只)

  脱毛 9 20 29 11 0 0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

  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 杂合♀, 杂合♂

  (1)已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状性是由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的脱毛性状不是_______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________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______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________的原因。

  30.(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5)d

  (6)提前终止 代谢速率 产仔率低

  [解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基因突变等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1)根据伴性遗传的概念来判断,该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因而相关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2)Ⅲ中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脱毛∶有毛≈1∶3,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分离定律。(3)Ⅳ组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是由于环境,后代应该会出现有毛小鼠。(4)偶发出现的基因突变为自发突变或自然突变。基因突变一般具有低频性,种群足够大时才能出现多种突变类型,而该种群较小,要想得到多种变异类型,只有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模板链G变为A,在mRNA中应该是C变为U,可见符合要求的只有d项,即由CGA变为UGA。(6)由题干信息“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说明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了。甲状腺激素受体功能下降,则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减弱,进而导致小鼠细胞的新陈代谢下降。从题中给出的6组杂交组合可以看出,雌性脱毛小鼠的子代数目比较少,这也可能与雌性脱毛小鼠的细胞代谢速率降低有关。

  4.E1 [2012•安徽卷]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C.18

  4.B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计算能力。由题干条件“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发生突变”可知,本题在计算时要用到公式(p+q)2=1。种群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则抗病个体中RR∶Rr=1∶1,所产生的配子中,含R基因的比例为3/4,含r基因的比例为1/4,这些抗病植株随机交配,后代中感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4)×(1/4)=1/16。

  E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31.[2012•四川卷]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Ⅱ.E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T、t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③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31.Ⅱ.(1)①aaXBXB 4

  ②2∶1 5/6

  (2)①常 ttAAXbY ②8 1/5 ③2 4

  [解析] Ⅱ.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分析题干可知,控制眼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A、a就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雌果蝇的表现型是粉红眼,题干中指出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因此亲代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F1代全为红眼果蝇,故亲代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F1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代基因型为aa__的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占1/2,雄果蝇有两种aaXBY和aaXbY,各占1/4,因此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3×1/2=5/6。(2)①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分析此对性状),纯合的雌果蝇基因型应为XTXT(XtXt性反转且不育),与雄果蝇(X-Y)交配,F2代不发生性反转。而题目中F2代雌雄比例为3∶5(若不发生性反转,则F2代雌雄比例为1∶1),根据(1/2-N)∶(1/2+N)=3∶5得N=1/8,说明雌果蝇中有1/4发生性反转。所以T、t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而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F2中无粉红眼出现,由此可知F1代中不含a基因,全部都是AA,再者F2中出现了性反转现象,因此F1代全部都是Tt,综合以上分析,题干中指明母本为纯合红眼雌果蝇,则基因型为TTAAXBXB,那么父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就是ttAAXbY。②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F1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因此F2代雄果蝇中含Y染色体的个体的基因型有3×2=6种,而发生性反转的有ttAAXBXB和ttAAXBXb2种,共8种基因型;F2代雄果蝇中雄果蝇所占比例是5/8,不含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在F2代中所占比例为1/4×1/2=1/8,所以不含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占所有雄性个体的比例是1/5。③若雄性可育,说明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B或b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那么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可观察到2个荧光点;若雄果蝇不育,则是性反转的结果,细胞中只有X染色体,不含Y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条X染色体,可观察到4个荧光点。

  34.E2[2012•全国卷]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__,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4.(1)灰身∶黑身=3∶1 大翅脉∶小翅脉=1∶1

  (2)BbEe Bbee

  (3)4 1∶1∶1∶1

  (4)BBEe和BbEe bbEe

  [解析] 根据子代数据,灰身个体有(47+49)只,黑身个体有(17+15)只,二者比例约为3∶1,亲本为Bb×Bb。大翅脉个体有(47+17)只,小翅脉个体有(49+15)只,二者比例约为1∶1,亲本为Ee×ee。所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BbEe,灰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Bbee。雌蝇产生卵细胞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会产生BE、Be、bE、be四种比例相等的卵细胞。BbEe×Bbee后代中灰身大翅脉个体基因型为BbEe和BBEe,黑身大翅脉个体基因型为bbEe。

  31.E2[2012•课标全国卷] 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_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______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31.(1) 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2)1∶1 毛色正常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分离定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根据题干中“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分析,且产生了新性状(毛色异常),则只能是由aa突变为Aa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则两亲本和同窝中的雌性鼠的基因型均为aa,毛色异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所以杂交子代毛色异常∶毛色正常为1∶1。(2)根据题干中“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亲代基因型均为Aa,毛色异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毛色正常同窝中的雌性鼠的基因型为AA或者Aa。若雄性鼠与同窝中基因型为Aa的雌性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毛色正常的性状分离为1∶1;若雄性鼠与同窝中基因型为AA的雌性鼠交配,后代都为Aa,即毛色全部表现正常。

  27.E1、E2[2012•福建卷]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

  P    裂翅♀ × 非裂翅♂

  F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

  图1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

  图2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27.(1)杂合子

  (2)P  XAXa  ×  XaY

  裂翅     非裂翅

  F1 XAXa  XAY  XaXa  XaY

  裂翅♀∶裂翅♂∶非裂翅♀∶非裂翅♂

  1 ∶ 1 ∶ 1 ∶ 1

  (3)非裂翅(♀)×裂翅(♂)[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 不变

  [解析] 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2)裂翅(XAXa)×非裂翅(XaY)→裂翅(♀)、裂翅(♂)、非裂翅(♀)、非裂翅(♂),比值为1∶1∶1∶1,见遗传图解。(3)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X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能判断。可用组合:非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裂翅只有雌;也可以用组合: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非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后代非裂翅只有雄。(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AD和ad,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也使胚胎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的配子和含ad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的个体存活,A的基因频率不变。

  E3 基因在染色体上

  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4.E4[2012•江苏卷]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图2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 与4 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14.D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根据题意,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故D正确。B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中3与4的自由分离与产生红色性状后代没有关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故C项错。

  10.E4[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 染色体

  10.B [解析] 人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的遗传必然是与其携带基因相关联。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8.E4[2012•江苏卷]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1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图1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8.A [解析] 由题目中给出信息2n=6得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有染色体6条。而图中给出的是8条。可以推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一起移向了图中的细胞。图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相等,不存在染色单体没有分开的现象。而C、D两项中的“多复制一次”则不可能出现。

  E5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

  E6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

  1.E6[2012•四川卷] 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DNA的半保留复制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1.C [解析] 本题考查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分化的相关知识。在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发生细胞分裂和分化,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因此B和D都能发生,而C是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因此C不会发生;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A也能发生。

  E7 细胞质遗传和伴性遗传

  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31.E8[2012•重庆卷]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如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________________。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____________(填字母)。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__________(填字母)。

  31.(1)9 AaBb×aaBb、AaBb×Aabb 1/8

  (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27

  (3)①3/2

  ②K和M

  ③L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基因结构及育种的有关知识。(1)题干中明确指出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秆色和叶型的基因型各有3种,分别是AA、Aa和aa,及BB、Bb和bb,因此野生型青蒿最多可以有基因型3×3=9种。若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3/8,即A_B_的个体有3/8,3/8看作是3/4和1/2相乘的结果,显性个体在后代中占3/4,显然是杂合子自交的结果,而显性个体占1/2,则是测交的

  结果,因此其杂交亲本的组合可能是AaBb×aaBb,也可能是AaBb×Aabb。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aabb)所占比例都为1/2×1/4=1/8。(2)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四倍体青蒿细胞内的染色体是36条,因此它与野生型的二倍体青蒿杂交,它们杂交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为36/2+18/2=27条。(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G+T)/(A+C)互为倒数,因此若一条链上该值为2/3,则其互补链上该比值为3/2。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含有不编码蛋白质的内含子(如图中的K和M),若要使真核细胞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应将内含子去掉。cyp基因的编码区中只有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若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发生替换,则mRNA上第50个密码子被替换,也就是第148、149、150三个碱基中发生改变,由此推知该基因外显子的第148、149、150对脱氧核苷酸中发生替换,又由于J区段是81个碱基对,L区段是78个碱基对,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L区段内。

  6.E8[2012•天津卷]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6.C [解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同时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据题干信息,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B_X_X_和B_X_Y,又已知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r在雌性和雄性中均占1/2,故A、B均正确;又推出F1代出现长翅几率为3/4,雄性几率为1/2,长翅雄果蝇应为3/8,C选项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bbXrXr)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也是正确的。

  27.E8[2012•山东卷]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27.(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伴性遗传、概率计算等知识,同时考查实验结果预测、分析的能力。(1)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8条,有两个染色体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发生了减半,到了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加倍。(2)减数分裂过程中其中两条性染色体会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这两条染色体会分开,与另一条性染色体随机分入一个细胞,这种情况共形成4种配子,Xr、XrY、XrXr、Y;雄果蝇产生的精子有XR、Y两种,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XRXrXr,其中XRXrXr死亡。(3)F1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和AaXRXr,F2代的表现型及其概率为3/8灰身红眼、1/8黑身红眼、3/8灰身白眼、1/8黑身白眼,F2代中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是1/16AAXRXr、1/8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是1/16AAXrY、1/8AaXrY;灰身红眼雌果蝇中AaXRXr的概率是2/3,灰身白眼雄果蝇中AaXrY的概率是2/3,二者产生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2/3×2/3×1/4×1/2=1/18。(4)三种情况下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同,第一种情况下基因型为XRY,第二种情况下基因型为XrY,第三种情况下,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有O和XRXR两种,O型卵细胞与含Xr的精子受精得到的个体为雄性不育(根据题干中图可知),基因型为OXr,要判定其基因型可让该个体与正常的白眼雌果蝇交配,通过子代的情况可判定其基因型,进而可以判定属于哪种情况。

  6.E8[2012•山东卷] 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6.B [解析] 该遗传病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根据题干信息AaBB个体表现正常,Ⅱ-2个体含有B基因,表现患病,推论当个体基因型中同时含有A和B基因时个体表现正常,当个体基因型中只含有A或B时,或不含有显性基因时个体表现为患病;Ⅱ-2和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说明其子代基因型为唯一,且同时含有A和B,结合Ⅱ-2、Ⅱ-3的表现型,可判定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Ⅲ-1和Ⅲ-2的基因型为AaBb;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婚配,则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A_bb)+3/16(aaB_)+1/16(aabb)=7/16。

  11.E8[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 的基因型

  D.F2的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1.D [解析] 题目A项中非等位基因不一定就是能自由组合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基因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基因的位置没有明显关系。杂合子和纯合子基因组成确实不同,但在某种情况下会表现出相同的性状,如当完全显性时AA、Aa的性状表现相同。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是为了测定F1产生的配子类型。在理解了测交方法之后可以用于检测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F2中3∶1的性状分离比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密切相关,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假说中明确提出过。

  25.E8 [2012•广东卷]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1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图1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25.CD [解析] 设色盲基因用A-a表示,根据题意可以推出,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题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非秃顶色盲儿子(BBXaY)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均为非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B_XaXa)1×1/4=1/4,B错误。秃顶色盲儿子(BbXaY)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后代关于色盲或正常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即生出患色盲女孩的概率为1/4,但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均为非秃顶,D正确。

  1.[2012•金华期末]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三种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紫色×红色→398紫色,395红色;紫色×白色→200紫色,205白色;紫色×紫色→98红色,190紫色,94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色与红色杂交,后代均为红色

  B.白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均为白色

  C.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既有红色,也有白色

  D.可用紫色与红色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1.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控制亲本性状的基因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当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WW)时,则控制紫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Ww), 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ww);二是当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ww)时,则控制紫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Ww), 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WW)。故不论红色个体,还是白色个体,都是纯合子,红色与红色杂交,后代均为红色;白色与白色杂交,后代仍为白色,A、B选项都正确。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均为紫色,C选项错误。紫色为杂合子,红色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二者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D选项正确。

  2.[2012•合肥一模]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亲本基因型为(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2.C [解析] 题图中D(d)基因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即DD和Dd,且比例为1∶1则亲代基因型为DD和Dd,S(s)基因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即SS、Ss、ss,且比例为1∶2∶1,所以亲代基因型都是杂合子,C选项正确。

  3.[2012•马鞍山质检]科研人员为探究某处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和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杂交组 F2总数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 1 699 1 592 107 14.88∶1

  2 1 546 1 450 96 15.10∶1

  A.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和红鲤的比例为1∶1

  3.D [解析] 由题干“用黑色鲤鱼和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可知黑色为显性性状,A选项正确。由表格的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位于细胞核的两对等位基因(假设为A、a和B、b)控制的,B选项正确。黑鲤基因型为AABB、A_bb和aaB_,红鲤基因型为aabb,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C选项正确。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AaBb×aabb),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D选项错误。

  4.[2012•安庆质检]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图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行为相同

  B.②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

  C.③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由④可判断该动物一定是雄性

  4.D [解析] 图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可能是第一极体。

  5.[2012•郑州质检]报春花的花色有白花和黄色两种,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A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F1的表现型是白色

  C.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

  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

  5.C [解析] 根据题意,至少有一个A且不能有B存在时才表现出黄色。故开黄花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Aabb,A选项正确。AABB与aabb杂交,F1为AaBb,表现型是白色,B选项正确。F1自交得到F2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比例是9∶3∶3∶1,有A而且无B的占3,其余的为13,所以C选项的答案是3∶13,C选项错误。 F2中占13的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7种,D选项正确。

2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