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汇总之通假字

时间: 子媚2 高三语文

  通假字大全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受”通“授”

  4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曾”通“增”;“内”通“纳”

  46.再拜便辟。

  “辟”通“避”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毋”

  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5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倍”通“背”

  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与臣有卻。

  “卻”通“隙”

  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

  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

  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

  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60.不嗛,则奋击。

  “嗛”通“慊”

  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

  62.太尉判书,辞甚巽。

  “巽”通“逊”

  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

  “覆”通“复”

  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66.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7.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

  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无”通“毋”

  6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

  71.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

  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通“掘”

  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

  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76.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7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

  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拓展: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法)二、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法)三、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看了“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汇总之通假字”

5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