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知识单元检测题

时间: 文桦2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工作是整个化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点,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一化学知识单元检测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知识单元检测题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0•海南卷)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

  C. 二氧化碳 D.甲烷

  解析: 形成酸雨的是SO2,氟氯代烃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 A

  2.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

  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现代生活、科技的联系。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仍然要消耗汽油,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B不正确;而A、C选项利用新能源可达到目的;D很明显体现节能思想。

  答案: B

  3.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A 刚玉、金刚石 三氧化二铝

  B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硅酸盐

  D 沙子、石英 二氧化硅

  解析: 本题考查了材料化学。金刚石是一种碳单质,所以A项错。

  答案: A

  4.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  )

  A.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D.氨气通入水中

  解析: 在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中,SO2作还原剂;在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在反应:Cl2+2FeCl2===2FeCl3,Cl2作氧化剂;反应NH3+H2O NH3•H2O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5.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浓HNO3与Cu产生NO2,与稀HNO3产生NO,Zn与稀H2SO4产生H2,而与浓H2SO4产生SO2。

  答案: A

  6.

  如图所示,室温下,A、B两个容积相等的烧瓶中分别集满了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当打开止水夹K,使两烧瓶内气体充分接触后,容器内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A中气体 H2 NH3 NO

  B中气体 Cl2 HCl O2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 同温、同压下,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少,则压强越小。①中,H2+Cl 2=====光照或点燃2HCl,气体物质的量不变;②中,NH3+HCl===NH4Cl(固体),气体物质的量为0;③中,2NO+O2===2NO2,气体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34。

  答案: A

  7.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HCl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

  解析: 氯气能溶于水,但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很小。

  答案: C

  8.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

  A.HCl B.Cl2

  C.CO D.NH3

  解析: 该气体由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水除尾气,应该是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

  答案: D

  9.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NH4Cl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解产生的气体可以隔绝空气也使幕布不易着火。

  答案: B

  10.(2010•山东卷)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 Na2O2与CO2反应时,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氧气,B项错误;NO在空气中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故C项错误;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滴入少量石蕊试液时,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项错误。

  答案: A

  11.右图装置可用 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SO2的相关性质。A项中,SO2使酸性KMnO4褪色说明SO2有还原性,不是氧化性。C项中SO2与NaOH反应生成产物仍为无色,现象不明显,但SO2与NaOH反应了,故C错;D项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H2SO3的酸性,不是SO2的酸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AlO-2、Br- B.H+、Fe2+、SO2-4、NO-3

  C.K+、NH+4、CO2-3、OH- D.Ca2+、Al3+、NO-3、Cl-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大量共存问题。A项中AlO-2水解呈碱性,可使Mg2+转化为Mg(OH)2;B项中NO-3、H+构成了强氧化性条件可将Fe2+氧化;C项中NH+4与OH-可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D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2-3+2H+===CO2↓+H2O

  解析: A中通入少量 SO2应生成正盐,所以A错误;氨水中NH3•H2O为弱电解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所以C错误;CaCO3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所以D错误。

  答案: B

  14.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  )

  A.3∶1 B.1∶3

  C.2∶1 D.1∶2

  解析: 因为气体与水反应前后体积减小一半,而造成气体体积减小的原因在于:

  3NO2+H2O===2HNO3+NO ΔV

  3 L 1 L 2 L

  V 23 V

  故原混合气体体积为23V×2=43V,其中NO2体积为V,则NO体积为13V,V(NO)∶V(NO2)=13V ∶V=1∶3。

  答案: B

  15.在铜跟稀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 mol硝酸被还原了,则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 X k b 1 . c o m

  A.38mol         B.83mol

  C.23mol D.32mol

  解析: 由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知,参加反应的8 mol HNO3中被还原的只有2 mol,被氧化的Cu的物质的量为3 mol,即

  3Cu ~ 2HNO3(被还原的)

  3 mo l  2 mol

  32mol 1 mol

  解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参加反应的HNO3的作用:14起了氧化剂的作用,34起了酸的作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0分)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5种物质,可发生如下转化: ,其中:a是单质,b是气体,c、d是氧化物,e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如果a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固体,试推断这5种物质(填物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 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如果 a是一种常见气体,试推断这5种物质(填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解析: a为单质,b为气体,则a为非金属单质,b为氧化物或氢化物;若b为氧化物,则c为更高价氧化物,若b为氢化物,则b中的X元素为负价;d中X元素的化合价比在c中更高;e为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设相同元素为X)。

  答案: (1)硫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硫酸

  (2)N2 NH3 NO NO2 HNO3

  17.(10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它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解析: (2)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的依据是: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3)中,由于乙同学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浓H2SO4中,因为2NH3+H2SO4===(NH4)2SO4而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NH3。

  (4)中,利用加热NH4HCO3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必须分离除去H2O(g)和CO2,所以只有丙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若用NH4Cl代替NH4HCO3,不能制取纯净的氨气,因为分解产生的NH3和HCl极易在试管口化合生成NH4Cl固体。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 (3)乙 (4)丙 不能

  18.(9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形成喷泉必须有比较大的内外压强差,形成压强差的方法可以是气体溶于水,也可以通过氨气和HCl反应生成固体等。

  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在Ⅱ中NH3被水吸收,形成压强差,Ⅰ中HCl进入Ⅱ中,HCl和NH3反应生成固体NH4Cl,形成白烟。要在烧瓶Ⅰ中形成“喷泉”,就要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c活塞),最后,关闭a,打开b。

  答案: (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2)Ⅱ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

  19.(13分)如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和H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1 mol X分解得到A、B、C各1 mol。

  试解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H+G―→A+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Cu―→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合成C,合成后采用加压降温液化方法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能用上述方法分离出C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框图可知A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弱酸的铵盐,该弱酸易分解,而且产生的气体能与Na2O2反应,猜想X应为NH4HCO3或(NH4)2CO3,又知1 mol X分解得到A、B、C各1 mol,故X只能是NH4HCO3,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答案: (1)NH4HCO3 H2O

  (2)①C+4HNO3(浓)=====△C O2↑+4NO2↑+2H2O

  ②4NH3+5O2=====催化剂△4NO+6H2O

  (3)3Cu+2NO-3+8H+===3Cu2++2NO↑+4H2O

  (4)NH3易液化

  20.(10分)(2010•长沙高一检测)已知SO2+I2+2H2O===H2SO4+2HI,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料气(含SO2、N2、O2)中的SO2的含量。

  (1)若原料气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装置组装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______________(填a、b、c、d、e)。

  (2)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当装置Ⅱ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

  立即停止通气。

  (3)若碘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体积为20 mL,收集到的N2与O2的体积为297.6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 (1)原料气先通过Ⅱ装置除去工业原料气中的SO2后再利用Ⅰ、Ⅲ装置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故气体的流向为:c→d→b→a →e。

  (2)依据题目提供的I2与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SO2-4+2I-,当溶液中蓝色褪去时,表明I2与SO2恰好完全反应。

  (3)由反应方程式可知:

  SO2   ~   I2

  22 400 mL 1 mol

  V 0.05 mol/L×0.020 L

  V=22.4 mL

  则SO2的体积分数为22.4 mL22.4+297.6mL×100%=7%

  答案: (1)c→d→b→a→e

  (2)SO2+I2+2H2O===4H++SO2-4+2I- 蓝色褪去

  (3)7%

  高一化学知识单元检测题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大量生产和使用铁、铝、钛、铜四种金属的时间顺序是(  )

  A.铜、铁、铝、钛 B.铁、铝、铜、钛

  C.铜、铁、钛、铝 D.铁、铜、铝、钛

  解析: 活泼性越强的金属在自然 界中往往更易以化合态存在,且因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较弱,往往生产和使用的时间就偏晚。Cu、Hg、Ag、Au、Sn、Pb等金属都是最早使用的几种金属,它们要么只以化合态存在,要么熔点很低易冶炼。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晚期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铝在自然界只以化合态存在,且工业上是通过电解氧化铝获得的,只在近代发明电以后才实现。钛合金尽管有耐腐蚀、熔点高等优良性能,但最大的缺点是提炼比较困难,因为钛在高温下可以与氧、碳、氮及其他许多元素化合,故钛使用很晚。

  答案: A

  2.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据有关报道,目前已经能冶炼出纯度较 高的铁。你估计这种“纯铁”不会具有的性质是(  )

  A.硬度比生铁低 B.熔沸点比生铁高

  C.能与Fe2(SO4)3溶液反应 D.不能与盐酸反应

  解析: 依据题目叙述,可认为这种“纯铁”为纯净物,与生铁(合金)相比,硬度小,熔沸点低。同时它具有单质铁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答案: D

  3.

  用于飞机制造业的重要材料是(  )

  A.Mg-Al合金

  B.Cu-Sn合金

  C.Al-Si合金

  D.不锈钢

  解析: 飞机所需合金一般具备密度较小,硬度较大、不易生锈等优点。

  答案: A

  4.用铜锌合金制成的黄铜制品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其真伪的是(  )

  A.观察外观 B.放入盐酸中

  C.测定密度 D.高 温灼烧

  解析: 铜锌合金制成的黄铜放入盐酸中,质量减轻,可以观察到合金溶解并且有气泡冒出,而黄金不溶于盐酸中;黄金密度大,测定密度可 以鉴别;高温灼烧,黄金没有变化,而铜锌合金外观上有变化。

  答案: A

  5.已知下列序号的元素为金属元素,其中属于稀土金属元素的是(  )

  A.20号 B.31号

  C.69号 D.114号

  解析: 57号~71号的镧系元素及21号Sc和39号Y属于稀土金属元素。

  答案: C

  6.只含有下列成分的物质一定不是合金的是(  )

  A.Fe、C B.Cu、Z n

  C.Al、Cu D.C、Si

  解析: 由合金的定义可知,合金中至少有一种成分为金属,其他成分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答案: D

  7.碳素钢的分类依据是(  )

  A.硬度 B.含碳量

  C.用途 D.机械性能

  解析: 碳素钢以碳的含量多少分类,小于0.3%的为低碳钢,0.3%~0.6%的为中碳钢;大于0.6%的为高碳钢。

  答案: B

  8.我国人民早在商代就已掌握青铜(铜锡铅合金)冶铸技术。在商代首都——河南安阳,曾经出土多处炼铜遗址和大量青铜器件,其中有一件司母戊大鼎,高33 cm、长110 cm、宽78 cm,重875 kg,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壮观的一件珍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

  B.青铜合金具有比铜单质更好的机械性能

  C.青铜不易生锈是因为铜的性质不活泼

  D.铜被最早使用是因为铜的性质不活泼,易冶炼

  解析: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易于冶炼为单质,故A、D正确;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故青铜比铜单质的机械性能好,且提高了其抗腐蚀性能,故B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 C

  9.

  纯铁的熔点为1 535 ℃,在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合金)在1 200 ℃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 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低

  D.在高炉中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 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物质的熔点,生铁的熔点低是因为Fe与C形成了合金。

  答案: C

  10.碲锌镉(Te-Zn-Cd)晶体可以用于制造红外探测器的基础材料,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Te、Zn、Cd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无固定的熔沸点

  B.它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

  C.它的熔沸点比Zn的低

  D.它的硬度和强度比Cd的大

  解析: 碲锌镉晶体是由Te、Zn、Cd按一定比例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只要比例确定,其组成就固定,因而有固定的熔沸点;合金具有比成分金属低的熔沸点、高的硬度和强度。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合金的用途是应用了合金的哪些性质?

  (1)用钢制造机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硬铝制造飞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锈钢器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德合金制防爆安全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的性质决定了其广泛的用途。保险丝是用武德合金(50%铋、25%铅、12.5%锡和12.5%镉)制成的,熔点只有67 ℃,比组成它的任意一种金属的熔点都低得多。

  答案: (1)钢的硬度大,有韧性、良好的 延展性,弹性和机械性能好 (2)硬铝质轻且坚硬 (3)不锈钢耐腐蚀 (4)武德合金熔点低

  12.(1)选择填空:将铝的用途与性质搭配起来(每个选项只选用一次)。

  A.质轻 B.延展性好 C.易传热 D.易导电 E.氧化时放热

  ①太阳能热水器:________;②飞机:________;③焊接铁轨:________;④电缆:________;⑤铝箔________。

  (2)佛山是有色金属 之乡,其中铝合金材料的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铝合金材料属于___ 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单质”)。

  解析: (1)铝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的应用是由于它的导热性好。铝合金硬度大质轻,是制造飞机的良好材料,铝被氧化时放热可作铝热剂,因而可用来焊接铁轨。铝用做电缆和铝箔则分别是由于其导电性和延展性。

  (2)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肯定是混合物。

  答案: (1)①C ②A ③E ④D ⑤B (2)混合物

  13.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采黄金的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炼黄金的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  )

  ①污染水体 ②破坏臭氧层 ③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金子。它的冶炼方法如下:将ZnCO3、赤铜(Cu2O)、木炭混合加热至800 ℃,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则药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 (1)提炼黄金所使用的氰化物为剧毒物质,能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排入环境会污染水体。私自开采则会破坏植被。(2)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发生的反应为:ZnCO3=====高温ZnO+CO2↑,C+2ZnO=====高温2Zn+CO2↑,C+2Cu2O=====高温4Cu+CO2↑,可见所得的金光闪闪的“药金”即为铜锌合金。

  答案: (1)D (2)铜锌合金 ZnCO3=====高温ZnO+CO2↑,C+2Cu2O=====高温4Cu+CO2↑,C+2ZnO=====高温2Zn+CO2↑

  14.某课外活动小组收集了一种合金进行研究。

  (1)外观暗灰色,表皮光滑。

  (2)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绿色;合金片熔化,但不滴落。

  (3)取刮去表皮的金属10.0 g,放入足量H2SO4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9.96 L。

  (4)另取刮去表皮的金属10 .0 g,放入足量NaOH(aq)中,也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9.96 L。

  试据此判断,合金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下列元素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Ag  b.Mg   c.Na  d.Fe

  如果该合金中只含两种元素,它们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焰色反应呈绿色,表明此合金中含有铜。相等质量的合金分别与H2SO4(aq)或NaOH(aq)反应,放出等体积的H2,表明该合金中含有两性金属铝,且不再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否则与酸反应放出的H 2多。

  2Al          3 H2↑

  54 g 67.2 L

  m(Al) 9.96 L

  m(Al)=8.0 g,

  则m(Cu)=10.0 g-8.0 g=2.0 g

  m(Cu)∶m(Al)=1∶4

  答案: (4)Cu、Al a m(Cu)∶m(Al)=1∶4

  高一化学知识单元检测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2010•渭南高一检测)经分析,某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解析: 若只含一种单质,则为纯净物,若不只一种单质(如O2与O3),则为混合物,故选D。

  答案: D

  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解析: ②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⑤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⑥中纯碱为盐。

  答案: D

  3.(2010•宿迁高一检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解析: ClO2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

  答案: A

  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 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解析: HNO3属于含氧酸、一元酸、强氧化性酸,是化合物。

  答案: B

  5.(2010• 佛山高一检测)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2(OH)2CO3]

  B.硝酸 烧碱 绿矾[FeSO4•7H2O]

  C.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解析: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分类。A项中纯碱为Na2CO3,属于盐,错误;C项中乙醇属于有机物,不是碱,错误;D项苛性钠为NaOH,属于碱,错误,故选B。

  答案 : B

  6.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混浊不清 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C.不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解析: 现象都是由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这一本质引起的。

  答案: D

  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解析: 分散质的直径为1~100 nm的粒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 B

  8.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有关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将FeCl3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得到红 褐色液体

  C.在NaCl溶液中加入KNO3溶液看不到沉淀

  D.同一支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可能发生 堵塞

  解析: A中河流中夹带的泥沙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发 生聚沉而形成三角洲。B中制得了Fe(OH)3胶体。C中不反应,与胶体知识无关。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号的墨水中胶粒不同,可能吸附的电荷不同,若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胶粒可能会相互中和所带电荷而聚沉,使钢笔堵塞。

  答案: C

  9.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

  B.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

  C.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 微波使分子产生振荡而发热,手术时是由于使金属刀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

  答案: C

  10.向氢氧化铁溶胶中逐滴加入一种液体,首先使溶胶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加入使沉淀消失,这种液体是(  )

  A.0.5 mol•L-1盐酸 B.0.5 mol•L-1硫酸镁溶液

  C.0.5 mol•L-1氯化钾溶液 D.蒸馏水

  解析: 使Fe(OH)3胶体消失的物质为酸,加酸时先凝聚,继续加则与Fe(OH)3反应。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将 A中的人按B中的分类标准分类,

  A                  B

  姚明           110米跨栏运动员

  乔丹   中国运动员

  刘翔   美国运动员

  阿兰•约翰逊 NBA球员

  答案: 见下图

  1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 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①C+O2=====点燃CO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必定符合同一标准,就会有某一共同的性质,利用一类物质和另一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出物质之间转化的方法:非金属――→氧气①酸性氧化物――→碱盐――→水酸;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酸盐――→水碱,该题对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给限定了8种物质,从这8种物质中选 出符合条件的物质进行各类物质间的转化。

  答案: ②CO2+H2O H2CO3

  ③CO2+Ca(OH)2===CaCO3↓+H2O

  ④Fe+2HCl===FeCl2+H2↑

  ⑤CaO+2HCl===CaCl2+H2O

  ⑥Ca(OH)2 +2HCl===CaCl2+2H2O

  ⑦CaO+H2O===Ca(OH)2

  13.半透膜与滤纸一样有许多小孔,但孔径比滤纸小,为证实半透膜只能通过离子和较小的分子,胶体分散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现把10 mL淀粉胶体和50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和胶体的透过性。由于溶液可透过半透膜,故试管内含Cl-,

  Ag++Cl-===AgCl↓;而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试管内不含 淀粉,加入碘水后,不变蓝。

  答案: (1)出现白色沉淀 (2)无明显变化

  (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14.AgNO3、KI、KNO3都是无色晶体或白色固体,而AgI却是黄色固体。

  (1)指出AgI的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到0.01 mol•L-1的KI溶液中,生成黄色胶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浓的AgNO3溶液和浓的KI溶液混合,生成黄色沉淀,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写出使AgI胶体聚沉为AgI沉淀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区分KI溶液和AgI胶体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gI是由Ag+和I-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2)KI遇到AgNO3时生成AgI,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AgI聚集成较大颗粒即成了胶体的胶粒,若生成的AgI很多,则成为沉淀;(4)使胶体聚沉可加入电解质、加热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区别溶液和胶体可用丁达尔效应、电泳、加电解质等方法。

  答案: (1)盐(或银盐或氢碘酸盐)

  (2)AgNO3+KI===AgI(胶体)+KNO3 复分解反应

  (3)AgNO3+KI===AgI↓+KNO3 复分解反应

  (4)加入某种盐溶液(如NH4Cl浓 溶液) 观察,无色的是KI溶液,黄色的是AgI胶体(或进行丁达尔效应实验,有丁达尔效应的是AgI胶体,无丁达尔效应的是KI溶液;或进行聚沉实验,加入浓KI溶液,生成黄色沉淀的是AgI胶体,无明显现象的是KI溶液;或进行电泳实验,某极区颜色变深的是AgI胶体,颜色不变的是KI溶液等合理答案均可)

2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