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必修二期末试卷题

时间: 如英2 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必修二期末试卷题

  A.悲怆(chuàng) 眷顾(juàn) 逃遁(dùn) 贫瘠(jí)

  B.潦倒(liáo)譬如(pì) 融化(lóng) 赫然(hè)

  C.嘶叫(shī)疏落(sū) 迷瞪(dèng)囫囵(hú)

  D.歧韵(qí) 魂魄(pò)腐蚀(shí)韶音(sh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笑逐颜开 黄梁一梦 出奇不意 心急如焚

  B.明察秋毫 幅员广阔 轻而易举 典雅端庄

  C.瞻养父母 归根结底 晶莹透明 前赴后继

  D.忠心耿耿 相濡以沫 百感交积 擅长歌咏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逸恬淡 逸闻轶事 B.略胜一筹 领略秋景

  C.不能自已 死而后已 D.缓慢悠长 自在悠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不能用括号里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

  A.他的结局对于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那种人,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见异思迁)

  B.要想学好一种乐器,必须要从小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这个道理。(水滴

  石穿)

  C.在许多电视剧中,部分官员和地产商一个鼻孔里出气,哄抬房价。(沆瀣一气)

  D.人家有灾难,你怎可以悠闲地看热闹?悠闲地看热闹,至少有坐山观虎斗之嫌。(洞若观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祖国的建筑中,具有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

  少发现。

  C.实现工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6、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老队长很受大家尊敬。不幸的是,他在一次施工事故中一命呜呼了。

  B.令嫒这次获儿童画全国大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C.我在这个问题上请教了很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同,向叶先生请教。

  D.老黄,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长命百岁。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的小说,带有浓重的颓废情绪,毫无积极意义。

  B.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C.中国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我的空中楼阁》是其代表作:

  D. 《西安这座城》的作者是贾平凹,其代表作有《废都》《浮躁》等。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注】公元761年,杜甫从甘肃携家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当时他刚刚50岁,贫病交加,这首诗正作于当时。题中的江指成都锦江。

  A.首句写锦江春光之盛,花木之繁。花曰“稠”,蕊日“乱”,花怒放江滨曰“裹”,用词

  新奇,富于创造力,将江边千红万紫、叶艳争妍的美好景象完全描绘出来。

  B.次句笔调一转,春光虽美好,身体却很衰弱,独步江畔,本是赏春,结果反倒“怕

  春”了:这个“怕春”,实是爱春的深化,也感叹自己年老体衰、举步维艰。

  C.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将病弱之体置于花稠蕊乱之中,由赏春到

  怕春,诗人的那种叹老伤病,“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精神状态就清晰地呈现在读

  者面前了。

  D.这首后两句笔调再转,虽然“行步欹危”,但“我”还能写诗咏花,饮酒赏花,诗和酒还是供“我”驱使着的,“我”还不需要别人来照顾呢。

  9、语言运用。

  写出下面故事中厨师自说三罪的潜台词。(3分)

  晋文公在用餐时,发现烤肉上缠绕着一根头发,于是大发脾气,要治厨师的罪。在这危

  急关头,聪明的厨师连忙跪下来说:“臣有罪!臣的罪有三条:切的刀快得像宝剑,能割下

  肉却割不断头发,这是罪一;烤肉时,我用铁签穿起肉来反复翻动,却没有发现这么长一根

  头发,这是罪二;炉火熊熊燃烧,肉熟了,头发竟没有烤焦,这是罪三。有此三罪,的确不可饶恕。”

  。

  10、诗词名句填空(每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阅读理解(14+12+10,共36分)

  (一)阅读《再别康桥》节选部分,回答11—15题。(14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1、节选诗中的“青荇” “彩虹” “星辉”等意象有什么作用?(3分)

  12、节选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13、请写出节选诗的韵脚字。(3分)

  14、你怎样理解“招摇”“甘心”二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15、节选诗最后一节改全诗第一节的“轻轻”为“悄悄”,你认为有何深意?(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选择题每题2分,第18题4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

  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___a__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_ b _ 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_ c __ 数着一丝一丝__d___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

  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

  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6、给文中a,b,c,d空缺处选择填入的词语,最适当的一项是( )

  A.煮 听见 列 洒 B.泡 听得 细 漏

  C.冲 细听 忙 射 D.烫 聆听 点 照

  17、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此理

  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的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18、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

  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

  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

  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19、作者说‘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这“秋意”指的是什么?表现这“秋意”的景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诗句中,与文中意境最相吻合的一项是 (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向偏。(陶渊明《饮硝》)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盂浩然《道故人庄》)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10分)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

  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 a ,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 b 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

  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量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__c___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器、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各种人的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仔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漕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 d 的水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采这柔和之

  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节选自《壶口瀑布》,有改动)

  21、作者用了很多词语描写水,请把至柔至和推推搡桑_C_如丝如缕,D.畅畅

  快快,填在文中的a,b,c.d处。(2分)

  a. b. c.  d.

  22、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路上去坚实而又

  松软。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23、下列对文章的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

  B.作者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动词,展现出壶口瀑布的动态美。

  C.选文中,作者以“我”的内心感受来衬托瀑布之险。

  D.作者在写景中抒情言志,文章意境雄浑,感情真挚。

  24、作者说:“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分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

  用。(2分)

  25、品读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瀑布,这样写的

  好处是什么? (2分)

  三、写作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作文。(40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对于炎黄子孙而言是一年中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既与传统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又融合了历史中寒食、上巳等节日内涵,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欢乐节日。祭扫与踏青的习俗体现了一种“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在公祭民族先祖、英雄,祭奠家族的祖先的同时,还可以亲近大自然,在春天的气息里,感受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请以“清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字数600左右。

4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