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
这首是抒情遣怀诗,作者面对当时的情景,抒发了心中的愁绪。
作者经由宜阳,面对历经安史之乱而遭破坏的一片荒凉景象,触景生情。前两句“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融情于景:作者站立城头,只见土地荒芜,野草丛生,原先的山泉涧水再也无人用来汲引灌溉,任其流去。后两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借景抒情:以前这里曾是古树、名花的行宫佳境,如今萧条冷落,花谢树枯,再也无人前来观赏,春山一路,只有飞鸟的哀啼了。全诗显示作者的阵阵感慨叹惜。
点绛唇·雨恨云愁 王禹偁
雨恨云愁①,江南依旧称佳丽②。水村渔市③,一缕孤烟细④。
天际征鸿⑤,遥认行如缀⑥。平生事⑦,此时凝睇⑧,谁会凭阑意⑨!
〔译文〕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
〔简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景,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不遇的苦闷情怀。艺术上的特色是:运用比拟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用词含蓄而不晦涩。
〔注释〕
①【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此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有自然景物之美,亦表现个人愁怨的情感,可谓“一箭双雕”、“情景交融”。
②【江南】泛指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依旧】副词。照样。【称】叫,叫做。【佳丽】(容貌、风景等)美丽;美好。语出:南齐诗人谢脁《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③【水村渔市】水村:水边的村落。渔市:买卖鱼类的场所。整句是表现江南农村富饶的景象。
④【一缕】一线。〖缕lǚ:本义:麻线。此作量词“线”〗。【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唐·王维)。此句也是“虚实相间”:一缕孤烟细,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又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
⑤【天际】天边。【征鸿】即“征雁”:远行的雁,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⑥【遥认】从远处辨明。【行】飞行。【如缀】像连在一起的样子。
⑦【平生】一生;有生以来。【事shì】○本义:官职。
⑧【此时】这时候。【凝睇】眼睛一动也不动,犹注视。如:柳永〔诉衷情近〕:“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睇dì:斜视,流盼,引申指眼睛。)
⑨【谁会】什么人理解?犹言“没有人理解”。〖○谁:什么人。○会:领会、理解。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凭阑】指倚栏远望。【意】心思、心情。○此句是说:没有人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情。
〔作者简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遇事敢言,三遭贬斥(贬斥:降低官职),作《三黜赋》以见志。诗学杜甫、白居易,文风平易畅达。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
≈≈≈≈≈≈≈≈≈≈≈≈≈≈≈≈≈≈≈≈≈≈≈≈≈≈≈≈≈≈≈≈≈≈≈
〖附录〗词牌格律:
【点绛唇】又名《南浦月》、《点樱桃》、《十八香》等等。清徐釚《此苑丛谈》云:调名取自南朝梁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诗句。双调,前片4句,后片5句,共41字,押仄声韵。
□格律:【上片】(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下片】(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②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评解】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
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
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青玉案·元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