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之价格与消费相关问题

时间: 子媚2 高一政治

  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点

  注意: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新教材将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概念删除,了解即可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场里的商品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量不同,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补充:分析价格下降(上涨)原因的常用表述语言

  (1)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变小,价格下降。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纸币币值会影响商品的价格,通胀率与商品价格成正比

  3、商品的价值量

  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③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区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

  (2)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区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价值规律、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点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注意图)

  注意:市场调节其实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即三大杠杆:价格、供求、竞争。

  6、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要量的影响。

  A: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B: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

  格上升,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新教材内容)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知识点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时,要注意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用除法:原a/(1+x%)=变后的b

  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用乘法,原a(1+x%)=变后的b

  例1:假设2012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13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

  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12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13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

  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 有X=12.5 综合式为 15÷(1+50%)÷(1-20%)=12.5。正确答案应为B.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提高50%的理解。提高50%不是提高一倍,应该是1+50%,即生产率提高50%以后,应该是1.5M=15,即1M=10。

  货币贬值20%,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因此答案就是12.5。本题设计意图很好,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例2. 某国2012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13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 )

  A. 110亿元 B. 120亿元 C. 130亿元 D. 132亿元

  [思路点拨]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方法。 2012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这说明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2013年该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品的价值总量不变。故2013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故选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亿件×(1+10%)=11亿件;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A。

  [解题启示]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实为干扰因素

  消费知识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横向: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消费水平也不同(中国与美国)

  纵向: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济发展水平不同,消费水平也不同(中国的七八十年代与现在)

  (2)主要因素: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居民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制定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收入预期,完善贷款消费。

  ③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调节个人所得税。

  2)物价水平。——实施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补充:1.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方面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在分配领域做出调整:

  不同行业、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增长幅度过低等问题仍持续存在,已成为提高百姓消费总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制约因素。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这一系列措施意在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消费量大小,收入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增长幅度,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预支未来收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差距过大则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1)对国家而言,

  ①根本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

  ②稳定物价。

  ③积极调整完善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和政策体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2)对个人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

  (3)对企业而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好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消费类型

  ①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旧教材内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

  ②求异心理(适当的求异心理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③攀比心理

  ④求实心理——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之价格与消费相关问题”

5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