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高一政治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围绕主体 抓住主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生活》(必修1)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框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主要内容: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第二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第一目和第二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阅历,具备一些的经济生活常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经济生活》方面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经济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本课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经济术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知道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战略意义,掌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片面发展观及其消极后果的了解,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把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地位及具体要求

  五、教学难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六、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自学教材,收集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举措的材料。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启发式教学法

  八、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知道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要使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至此,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奋斗的目标有了全面清醒的认识。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合理有效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方式加以引导。

  (二)新课教学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例:某地区砍伐大片森林,制作家具,然后投入市场销售,这个地区的GDP因此增长了。但是,砍伐森林导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

  问题:这种GDP增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回答: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从反面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

  (2)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Ⅰ:第一要务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Ⅱ:核心立场是以人文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一大特色,这主要通过一系列民生政策来体现: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2008年经济危机的应对及汶川地震后灾区重建工作,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减免,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及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政府增加对低收入群体补助、保障性住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这些做法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Ⅲ: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B: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Ⅳ: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个统筹”

  A:城乡B:区域C:经济社会D:人与自然 E: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F:中央与地方 G: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H: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I: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J: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原因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措施

  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上述材料说明由于缺乏自主品牌、缺少核心技术,加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中国只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为此,国家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Ⅱ: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例1: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6年的40.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63.8%,下降到2006年的38.9%。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当年,我国消耗石油3亿吨,约占世界消耗量的7.8%;消耗原煤21.4亿吨,约占世界消耗量的39.6%;消耗粗钢3.5亿吨,约占世界消耗量的31.8%;消耗水泥10.5亿吨,约占世界消耗量的47.7%。

  问: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

  ——上述材料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应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能源资源消耗高,应该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例2: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中央启动了东北振兴战略;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进入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东部沿海的改革走在了前面。

  例3: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经10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奋战,我国最终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三大“世界性难题”,把铁路修进了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实现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大大改变了当地的交通状况,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

  Ⅲ: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若干举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减免,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及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与此同时,政府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

  Ⅳ: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例:2013年5月26日新闻联播:有人发现,一群燕子把窝安在了河南新郑的一处工地,几天后,来这里打洞筑巢的燕子增加到到了几百只。作为城市拆迁安置房,有八百多户村民等着搬新家,一边是安居工程要赶进度,一边又担心燕子受打扰,村民和施工方该如何选择呢?为了保护燕子,工程必须停止,可燕子得7月份才能飞走,在得知要比原计划晚两个月才能搬家后,村民们纷纷表示理解。同时,施工方也表示,他们可以优化施工方案,把有燕子窝的这些楼,放在最后施工,以此减少损失。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森林公安局还派出专人定期检查巡护,让燕子安心繁育。

  (三)本课小结(略)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2、地位 (核心课程)

  ①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文科学生必备的政治素养,是各种测评中常考点。 ②学好这一课,有助于培养同学的创新、节约、忧患、公平等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本课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的平台。从德育目标看,本课也是极其重要的核心课程。 综上所述,我认为本框不单是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更是全书的核心课程之一。

  3、重点、难点

  ①本框题的重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重点依据:从德育角度讲,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基础知识落实讲,只有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够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地位,才能掌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措施。

  ②本框题的难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难点依据: 同学们要完全掌握国家的经济政策。他们的思维方式必须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认知到实践的三个转变,这对同学的能力要求难度大。这一难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强,由于涉及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离同学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理解的难度比较大。

  二、说教学素材的准备

  为了突破本课重难点知识,课前准备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新闻报道和视频材料,以发生在邵阳的人和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时效性。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①逻辑性强:本课和上一框题是原因到结果的关系。上一框指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明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本框则提供解决办法---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框自身的逻辑是由概念到应用。先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内涵。进而引出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②理论性比较强:本框涉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它是党的领导人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所以理论性比较强。

  ③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参要求同学能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四项措施),能解决实际问题,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同学经历从现象——本质——实践的三个思维转变,难度不小。

  (二)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导入

  设问、图片导入:几年前的邵阳

  操作过程:

  ①学生回忆思考作答,老师逐步展示曾经邵阳工业污染的图片与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共鸣。

  ②构建第一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谈一谈邵阳过去的发展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并板书。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与现在的邵阳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心理形成震撼,引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体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2、教学推进

  具体问题情境的构建:图片素材、媒体报道、视频资料的呈现——对邵阳正在进行的改变与明天的憧憬。

  情境探究一:邵阳的今天(南天碧水,绿水青山)

  操作过程:

  ①教师课件上呈现邵阳现在发展的优美图片、新闻视频报道以及邵阳市政府为实现科学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②构建第二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结合视频、材料和生活,谈谈邵阳今天的发展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板书。

  设计意图:

  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通过对邵阳前后发展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的魅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阅读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情境探究二:邵阳的明天(如何保护好南天碧水,绿水青山,实现更好的发展) 操作过程:

  ①紧接着第探究一中邵阳人民为维护南天碧水做出的一番努力,创建第二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为了建设更加美丽的邵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促进邵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②教师给予具体方向和要点的提示:可从科技创新、经济结构、新农村、环保等方面探讨,并采取PPT嵌套方式展现邵阳企业发展具体素材的对比突破自主创新能力的要点。

  ③老师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并板书。

  设计意图:

  解决本课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现实情境和问题的创设,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企业发展的具体素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经济数据和经济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感悟创新的重要性,强化科学发展观的德育作用。

  3、课堂小结

  操作过程:

  ①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板书的呈现

  ②老师提示、点评和补充,用幻灯片和黑板简单的板书展示老师的体系以供参考。 设计意图:

  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呈现,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和升华。

  四、说课教学实践活动的收获及反思

  此次研培除了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教学技术,掌握了基本教学素材的选取、整合和运用的方法,其实更多的是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触动,技术只是一个运用的形式和手段,而理念才是教学最内在的精华和导向。

  反观自己的教学,虽然我也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经常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整合教学素材,但总是游离在肤浅的层次,没有对现有的技术条件与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与升华,没有正真内化为习惯性思维和行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逐步把研培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看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

6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