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

2016北京会考化学复习试卷

时间: 欣欣2 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北京化学会考的复习测试卷和答案分析,欢迎参阅!

  2016北京会考化学复习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100分)

  1. (10分)Ⅰ.⑴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玻璃棒的是 (填写编号)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④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实验室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⑵用“大于”“等于”“小于”填空

  ①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偏高,读取的体积数 实际体积数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食盐,将砝码和食盐的位置颠倒,所称食盐的质量 10.4g

  ③配制500mL 0.1mol/LNaOH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1mol/L

  ④用中和滴定法测某NaOH溶液的浓度,量取待测液未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测得的溶液的浓度 实际浓度

  Ⅱ.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 、 、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不配平): 。

  (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3)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4)反应中若产生0.1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Ⅰ. ⑴③⑤ ⑵①大于 ②小于 ③大于 ④小于

  Ⅱ.(1)

  (2)1:4 (3)酸性 氧化性 (4)0.8mol(无单位不得分)

  2. (8分)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实验室分别用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B做实验,可以生成化合物AB,化学方程式为A+B AB。充分反应时各自所用A、B的质量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均为9.00 g,有关实验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A的溶液 B的用量 AB的产量

  甲 7.00 g 2.00 g 6.00 g

  乙 4.00 g 5.00 6.00 g

  丙 a g b g 4.44 g

  试求:(1)A+B AB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三者质量比:

  求由甲同学实验得到的三者的质量比和由乙同学得到的三者的质量比,并由此求参加反应的三者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在实验中,a和b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2∶1∶3;乙: 1∶5∶6(A过量),2∶1∶3(B过量);2∶1∶3

  (2)a:2.96,b :6.04(A过量); a:7.52,b:1.48(B过量)

  【解析】(1)经题意分析甲,可知当生成6.00 g AB时,A过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m(A)∶m(B)∶M(AB)=4∶2∶6=2∶1∶3,而B不可能过量。分析乙,可知若A过量,则m(A)∶m(B)∶m(AB)=1∶5∶6;若B过量,则m(A)∶m(B)∶m(AB)=4∶2∶6=2∶1∶3。参加反应的三者的质量比应为2∶1∶3。

  (2)由于m(A)∶m(B)=2∶1,若A过量,则b g=1.48 g,a g=9 g-1.48 g=7.52 g;若B过量,则a g=2.96 g,b g=9 g-2.96 g=6.04 g。

  【高考链接】本题比较抽象,且要考虑过量计算,对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还是有好处的。

  3. (9分)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要求通过调节体系的温度使下列反应达平衡时,保持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 mol,A(g)+2B(g) 2C(g),设向反应器中加入6.5 mol A,x mol B,2.0 mol C。

  (1)若x=5.5时,需要降低体系温度使反应在平衡时达到题设条件,则正反应为______热反应。

  (2)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的上述平衡体系中,另按1∶2的物质的量比充入D、E两种气体(此时容器中气体的总量不要求保持12 mol)按下式发生反应:D(g)+E(g) 2F(g),当反应达平衡时,D在这三种物质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p%。若向容器中投入m mol D、n mol F和一定量的E,在这三种物质的新平衡体系中D的物质的量分数为p%,则所投入E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今假设A、B、C与D、E、F间不发生的反应)。

  【答案】(9分)(1)放 (2)2.5

  【解析】当x=5.5时,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4.0 mol,大于12 mol,所以平衡应向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用平衡移动原理,降低体系温度,平衡应向放热方向移动。从而得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生成物全部转化为反应物时,可以得到反应物B的最小值,x=2.5 mol;当反应物不转化为生成物,即平衡不移动时,B达最大值,此时x=3.5 mol。从而得出2.5

  (3)第二个平衡体系与第一个平衡体系无关,只需考虑第二个平衡体系在两种情况下是一个等效平衡。于是将生成物全部转化为反应物,就可得出二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即(m+n/2)/(x+n/2) = 1/2,x=2m+n/2。

  【高考链接】在高考中涉及有关化学平衡问题时也常常涉及有关化学计算,如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28题等很多。

  4. (8分)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三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其中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A、B、C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取A、B、C三种元素的单质各m g,在室温下分别与V L 4 mol•L-1的盐酸充分反应。试推断下列三种情况下V值的取值范围(用含m的表达式表示)

  (1)当A、B、C三种单质放出的H2一样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C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A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C两种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几乎一样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 Mg Al (1)V=m/92 (2)V>m/48 (3)V

  【解析】据题意不难推出C为铝,A为钠,B为镁。

  用数轴法解题时,要找出刚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即金属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m g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92;m g镁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48;m g铝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36。

  分析此数轴我们可以发现:在V≤m/92时,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在V≤m/48时,B、C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但只要V>m/48,则C(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最多。

  【高考链接】本题巧妙地将元素的推断和有关计算联系起来;而同学们平时最感到难的就是计算范围的题目。在计算中采用数轴法、极限法求数值范围比较简洁明了。

  5. (9分)由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随A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⑴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⑵若测得混合气体中仅含两种元素,A、B都是无机

  物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A、B都是

  有机物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⑶某混合气由A、B等体积混合而成,将其与适量氧气混合,引燃后反应物均无剩余,

  将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H2SO4(减少的体积恰好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足量碱石灰(体积减半),又知通过浓H2SO4与通过碱石灰所减少的气体体积之比为5∶2。气体体积均在105℃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的,据此确定混合气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44 (1分)

  ⑵N2O NO ; C3H8 C2H6 (每组2分,共4分)

  ⑶C3H8和CH2O(甲醛)或C2H4O(乙醛)和C2H6 (4分,写名称或分子式都可以)

  【解析】根据题意,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7;水蒸气和CO2体积比为5∶2;产物中CO2和CO物质的量相等,设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为CxHyOz,据方程式:

  CxHyOz + O2→ CO2 + CO + H2O 得:

  { z+y=x+ + 12x+y+16z=37 ∶ =5∶2

  联立方程解得:x=2 y=5 z=0.5

  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为:C2H5O0.5

  结合A、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和30可推得此混合气体可能为:

  C3H8和CH2O(甲醛) 或C2H4O(乙醛)和C2H6

  【高考链接】本题以图像信息为背景,很好的把无机与有机化学结合在了一道题中。综合考查了利用平均值法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的确定、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等。解题的关键是:一是读图,弄清图像的含义,通过观察弄清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二是识图,进行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三是用图,解答问题。

  6.(10分)已知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bNO +cH+===dFe3++fFe3++gNO↑+hN2O↑+kH2O。(化学计量数a~k均为正整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得c、g、h的关系式(用一个代数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中离子的电荷守恒,可得b、c、d、f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相等,可得d、f、g、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4)若a=12,且铁和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2分,共10分)(1)c=4g+10h; (2)c=2d+3f+b

  (3)2d+3f=3g+8h; (4)6~12 , 30~48

  【解析】(1)这是考查反应前后H、N、O原子守恒关系。若只从“c H+ g NO+h N2O”去分析,似乎H+跟NO、N2O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思路不容易展开。只要抓住“反应中H+全部转化为H2O”、“NO和N2O全是由NO3-转变而来”,必有“NO3- NO+2H2O”和“2NO3- N2O+5H2O”,进而总结出“c= 4g+10h”。

  (2)这是考查离子电荷守恒关系。离子反应中反应物微粒所带的电荷数和生成物微粒所带的电荷数必定相等。b、c、d、f 恰好是反应方程式中各种离子的化学计量数,因此根据“b NO3-+c H+ d Fe2++f Fe3+”就可计算出“c-b=2d+3f”。

  (3)这是是考查电子守恒关系。d、f、g、h恰好是与电子得失有关四种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其中“d Fe2++f Fe3+”决定失电子总数,“g NO+h N2O”决定得电子总数,所以有“2d+3f=3g+8h”。

  (4)可以用极限思维方法来解决。这里要注意三个前提:一是a =12;二是铁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三是每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正整数(即产物中既要有Fe2+、又要有 Fe3+,既要有NO、又要有N2O)。有12molFe完全反应时,只有当“Fe Fe2+、NO3- N2O”时消耗的NO3-最少(计算可得需6mol),只有当“Fe Fe3+、NO3- NO”时消耗的NO3-最多(计算可得需12mol),所以有“6

  【高考链接】本题很好的把几种守恒融合在了一起,各个子问题间跨度较大,要求解题者每答完一个问题就要转换到另一个新的思维角度、跳跃到另一个知识背景中去分析研究,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思维的灵活性不够、思维的慎密性不强,造成思路阻塞。

  守恒法解题是一种很重要的解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等。利用守恒法解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①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②电荷守恒即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生成物中离子所带电荷总数;③电子守恒的解题步骤是: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列出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还原剂失电子数。

  7. (10分)(1)室温下取0.2 mol•L-1HCl溶液与0.2 mol•L-1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试完成以下问题:

  ①混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___0.2 mol•L-1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填“>”“<”或“=”)

  ②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Cl-)—c(M+)=_______________mol•L-1

  c(H+)—c(MOH)=_______________mol•L-1

  (2)室温下如果取0.2 mol•L-1MOH溶液与0.1 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MOH的电离程度__________MCl的水解程度(填“>”“<”或“=”),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分)(1)①> ②9.9×10-7 1.0×10-8

  (2)< c(Cl-)>c(M+)>c(H+)>c(OH-)

  【解析】HCl与MOH刚好完全反应生成MCl和H2O,溶液的pH为6,说明M+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盐酸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水电离出的H+浓度,前者大于后者。

  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和水解反应:MCl====M++Cl- M++H2O MOH+H+

  H2O H++OH- c(Cl-)-c(M+)=c(H+)-c(OH-)=10-6-10-8=9.9×10-7

  c(H+)-c(MOH)=c(OH-)=1.0×10-8

  0.2 mol•L-1 MOH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存在等浓度的M+和MOH,现pH<7,说明M+的水解趋势大于MOH的电离趋势,从而得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Cl-)>c(M+)>c(H+)>c(OH-)。

  【高考链接】本题重点考查了有关溶液pH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等,在高考中是很普遍涉及的内容,在此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8. (10分) 在标准状况下,取甲、乙、丙各30.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然后分别慢慢加入组成相同的镁铝合金粉末,得下表有关数据(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

  实验序号 甲 乙 丙

  合金质量/mg 255 385 459

  气体体积/mL 280 336 336

  试完成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中,盐酸(选填“过量”“适量”或“不足量”,下同)__________;乙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_____。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实验之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1.00 mol•L-1NaOH溶液,能使合金中的铝粉恰好完全溶解,再过滤出不溶性固体,求所得滤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分)(1)过量 不足量 (2)1.00 mol•L-1 (3)1∶1

  (4)c(NaCl)=0.435 mol•L-1,c(NaAlO2)=0.130 mol•L-1

  【解析】(1)由上表知,在盐酸物质的量相同的条件下,当合金质量由255 g增加到385 g时,产生气体的体积由280 mL增加到336 mL,说明甲组中合金不足,盐酸过量。同理可分析出乙组中盐酸不足量。

  (2)通过(1)的分析可知乙、丙组盐酸完全反应,设盐酸的物质的量为x,由:

  2HCl — H2

  2 mol 22.4 L

  x 0.336 L

  可求出x=0.03 mol,c(HCl)=1.00 mol•L-1

  (3)计算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时应该选用甲组中的数据。设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由H2的物质的量可得方程:x+y×3/2=0.012 5;再由质量守恒得方程:24x+27y=0.255。联立方程可解得x=y=0.005 mol,即:x∶y=1∶1。

  (4)由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可求出丙组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均为0.009 mol,加入NaOH欲使合金中的铝完全溶解,则要考虑NaOH与Al、MgCl2和AlCl3反应,且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应该是NaCl和NaAlO2溶液。根据铝守恒可得溶液中NaAlO2的物质的量为0.009 mol,再由钠守恒可得:

  n(Na+)=n(Cl-)+n( )=0.03 mol+0.009 mol=0.039 mol,

  即加入的NaOH体积为0.039 L,这样反应后的溶液体积为:0.03 L+0.039 L=0.069 L,因此,c(NaCl)=0.03 mol/0.069 L=0.435 mol•L-1,c(NaAlO2)=0.009 mol/0.069 L=0.130 mol•L-1。

  【高考链接】在2008年和2009年的高考中,山东理综卷都考查了金属矿物方面的内容,2008年考查了黄铜矿、2009年考查了孔雀石,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考查了聚合硫酸铁。

  9.(15分)如图所示,有均为0.80 L的甲、乙两容器,甲中盛有400 mL的水,上部充满NO气体,压强为p1。乙中充满O2,压强为p2,开启阀门使气体混合,并使之充分反应(设反应前后温度均为0 ℃,水蒸气的分压不计)。

  (1)开启阀门后,甲内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反应后两容器内压强为0时,则p1/p2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p1=1 atm,p2=1.2 atm时,反应后两容器内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

  (4)当p1=1 atm,p2=1.2 atm时,要使两容器内的压强为0,且不改变甲容器中溶质的组成,又使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应在反应后的容器中通入哪一种气体?通入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4)中所得的溶液,加入足量稀硫酸,再加足量铜屑,微热后溶解的铜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

  A.1.4 g B.3.2 g C.5.5 g D.13 g

  【答案】(1)甲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先由无色变红棕色后再变成无色(2分);方程式:4NO+3O2+2H2O===4HNO3(2分)(2)p1/p2=8/3。(3分)(3)0.55 atm。(3分)(4)NO2 2.64 L(3分)(5)D (2分)

  【解析】(1)甲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先由无色变红棕色后再变成无色(1分);方程式:4NO+3O2+2H2O===4HNO3(1分)

  (2)设在p1下O2的体积为V1?,则V1=(p2/p1)×V2=(p2/p1)×0.8 L,要使反应后两容器内的压强为0,应恰好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此时有0.4 L/[0.8×(p2/pl) L]=4/3,即p1/p2=8/3。(3分)

  (3)设在p1=1 atm下,O2的体积为V,则V=(p2/p1)×V2=(1.2/1)×0.8 L=0.96 L

  两种气体混合后(此时氧气过量)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

  过剩的O2为:0.96 L-0.4 L×(3/4)=0.66 L,设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

  则有:0.66 L×p1=(0.4 L+0.8 L)×p, p=0.55 atm。(3分)

  (4)此时应通入NO2气体(有等量的O2,通入NO2比通入NO生成的HNO3多,浓度大),且应恰好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由(3)中过剩的O2为0.66 L 知,通入NO2的体积为0.66 L×4=2.64 L(3分)

  (5)选D,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

  由于标准状况下NO有0.4 L,通入NO2为2.64 L,生成HNO3为(0.4 L+2.64 L)/22.4(L•mol-1)。所以溶解的铜为:[(0.4 L+2.64 L)/(22.4 L•mo1-1)]×3/2×64 g•mol-1=13 g。(2分)

  【高考链接】本题较好的考查了化学平衡、物质的颜色变化,同时又通过所得溶液计算所能溶解铜的多少。题目难度较大。在2009年高考中涉及化学平衡的有:全国理综卷I第13题;全国理综卷II第27大题;山东理综第14题;北京理综第9题;浙江理综第27大题等。

  10.(11分)某化肥厂生产硝酸铵的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②为:4NO+3O2+2H2O====4HNO3,原料气为氨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假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制备硝酸的氨气(不包含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_。

  (3)若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③的转化率(或利用率)分别为a、b、c,则生产硝酸的氨气占所用氨气总量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在合成硝酸铵的全流程中,氨气的总利用率为多少?(请写出该小题的计算过程)

  【答案】 (1)4NH3+5O2 4NO+6H2O

  (2)0.091 (3)1/(1+ab) 2abc/(1+ab)

  【解析】(2)可将①、②两步反应加和,即得NH3+2O2 ====HNO3+H2O,设NH3为1体积,则O2为2体积,空气为10体积,由此求出NH3的体积分数为1/11,即0.091。

  (3)令用于生产硝酸的为1体积,则生成硝酸ab体积,也即与硝酸反应的NH3为ab体积。用于生产硝酸的氨占所用氨气总量的体积分数为1/(1+ab)。

  在①②③反应中,用于生产硝酸的氨的利用率为abc,设其起始量为1 mol,则生成硝酸abc mol,与硝酸反应的NH3为ab mol,与硝酸反应的利用率为c,则用于生产硝酸铵的氨也为abc mol。故氨的利用率为2abc/(1+ab)。

2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