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心声教学反思 心声课后反思

时间: 子文2 课堂学习

  心声教学反思篇一

  新课程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执教《心声》这一课时,我抓住小说的体裁特点,设计了五个主要的环节,(一)导入新课,唱“心声”;(二)整体感知,听“心声”;(三)读思结合,悟“心声”;(四)自主合作,话“心声”;(五)真情表白,诉“心声”。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师生双边活动活跃,教学效果较好。故事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深有体会:它不仅是一篇小说,更是一篇用文学的笔法写成的教育论文,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启示,给语文教学以启示。

  第一:要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教学中不宜弄虚作假,不管是给谁听,都应是最真实的。

  第三:课堂上要民主

  这就是我的一点教学反思,愿与同行共勉。

  心声教学反思篇二

  在把握小说情节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把握文章结构,关键性语句一般表现为首尾句、中心句以及表示时间、地点转换的句子等,这篇小说其实就是四个情节、四个场景,按时间顺序联系在一起,逐层推进,波澜纷呈。

  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学思路也是清晰的。但是预设和实践有时相疏,甚至相诡。这节课暴露出一些不足。

  最大的问题是课堂氛围较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只有那么两三位同学,我觉得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又有意点了没有举手的一位同学,那位同学没进入状态,却“鬼机灵”的说“我的答案和前面的那位同学一样的”,我也不便点破。自由发言时,大部分学生也不是那么积极参与。有老师说“亏得你心态自然,有条不紊,不断地启发诱导”我对他说“你可知道我当时心里磨得多苦,差点求他们了!”。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安慰我“到了九年级,学生都那样,比不得小学和七年级学生”。其实,我知道这个因素微不足道,也不是这节课上我不会激发学生。而是在前面的教学中,认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习惯,索性以灌输为主,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方面做得不够。越是学生欠缺的好习惯、好方法,我们越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缺乏长远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最终是苦了教师自己,阻滞了学生发展。当全体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深度思考,才会达到“教得轻松,学的轻松”的效果,客观的说,现在一部分学校、一部分教师无法摈弃“时间加汗水”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的这种模式。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徘徊者。

  其次,还未能将多媒体完全有效的使用。这主要表现在自己制作的课件达不到既定的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下载别人的,或者下载后略作改动。但是,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教学。有时候为了用上多媒体,让别人的课件“牵着鼻子走”,受到了局限和约束,反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心声教学反思篇三

  我于12月22日同课异构大赛时给八年级的学生上了《心声》。上这样一节课的本身,对我们就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在对“心声”多重含义的挖掘中,我能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思维清晰化,大有拨云见日,水到渠成之感。

  教学过后,我反思这堂课的得失,深刻意识到,对此类文章不必要面面俱到。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可以从几方面把握即可,如:(1)快速浏览全文勾画标示主要角色、主要事件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语句。(2)自己概括故事。浏览时着重考虑以下几点:a、这个故事主要写哪个人?这个故事叙述了什么事?重点应在感悟小说人物形象上,如:万卡的故事为什么让李京京感动?你喜欢小说中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吗?

  课文中,老师极为重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并给予了他们过多的机会。在教学中充分重视优秀学生在学习中的带头作用,是对的;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对更多的学生指导和关心不够,对像李京京这样有“问题”的学生常常忽视。小说《万卡》引起了李京京强烈的共鸣,他要以此发泄心中的郁闷,所以他对朗读课文无比执着。但是,老师对他动辄“呵斥”、“不满地盯住他”、“皱起眉头”,最后以他嗓音不好为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我们也许不能给程老师扣上歧视差生的罪名,但这种做法严重地打击了李京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并使他再次感到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和压抑。这对类似李京京的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

  程老师的做法警醒我们: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纯粹培养一批尖子学生,我们的教育是大众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每个教师不能只见几个优秀学生而忽视更多的教育对象,要关爱所有学生,尤其要关爱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要尊重那些因特殊环境而形成独特个性的每个学生,并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呵护,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励他们的意志。

  教学需要智慧,教师须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经过反思,我有以下心得:

  教学需要预设,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多少年来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程序牵着学生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意外和“错误”,教师不敢越“案”半步。事实上,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意外和惊奇,教学也有可能因此充满生机和魅力,所以,我们更需要把握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处理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成的环节,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另外,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深刻,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只有真的,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有真的,才能让学生受益。作为公开课,应是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应是一种课堂实践的引领;应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新;应该是高效优质的课堂。

  课堂上要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看了“心声教学反思”

6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