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课后反思

时间: 子文2 课堂学习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篇一

  针对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1.导语;2.展示教学目标;3.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4.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这里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正音、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句、小组讨论,质疑、学生教师答疑、检查自学);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这里包括学生质疑,学生老师答疑,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形成板书);6.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这里包括对白描手法的介绍,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7.总结语。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于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2、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 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有些脱离文本,轻轻点水。白描手法的定义给学生讲得过于概括、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课后第二题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白描。讲完定义后老师应该结合文本将一下白描在本文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3、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4、这节课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有些缺点就可以弥补。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画面,音乐,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多媒体的运用也让条理更清晰。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篇二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运时,便会把精神寄托于纷争喧闹以外的青山绿水家园,在山与水的调和中觅到一份安宁,以此再来寻求更高远的超脱,张岱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梦忆》的,里面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书中的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本文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积累,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注重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这一原则,我把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白文断句——整体感知”和“赏读文章——体会情感”两部分。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读读背背和积累文言词汇为主要目标。在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所用课时、师生所花时间都逐渐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词语的记忆上。在文言字词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借助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复记忆巩固。这种方法对文言文初学者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但随着文言词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给白文断句(在初始阶段可以提示难点),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积累和经验给白文断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经过看书下注释,同学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文章意思。通过给白文断句这一训练,我们希望能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有所进步。这一教学方法也得到市区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肯定。

  赏读环节注重通过品读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主,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为切入点,通过找“痴行”、赏“痴景”、 说“痴人”三个步骤悟“痴心”。对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人物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进行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节课的多媒体运用也力求简单有效。课前的有关西湖的诗词欣赏营造了良好氛围。应该注意的是:重点字词解释的那张幻灯片应该给重点字词加点,否则就会造成歧义。

  下次注意的问题:

  1、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而且课前的预设要充分。

  2、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这样教学重点才会突出。

  3、课堂上要把握住教学契机,尤其是对学生的讲评一定要到位。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篇三

  本堂课主抓关键词“痴”,以朗读贯穿课堂,同时引用史料,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导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图”为例,引发学生对雪的感悟,说到对古诗的记忆,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从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关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带着“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这个问题听完视频朗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键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紧接着又用一个问题“用一个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课的核心词语——“痴”。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痴”是痴呆、傻子的意思,张岱肯定是不会作此解释的,从而就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

  接着一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很多学生都找到了“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句,我顺势一问,下雪天去外面看雪,这样的举动是痴的吗?是傻的吗?学生都笑了,此时,他们领悟过来,是在“大雪三日”的情况之下,“湖中人鸟声俱绝”,夜晚还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加上如此条件,才是“痴行”,同时这个“独”字又体现出了作者的“孤独、孤傲”。

  二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写景句,其一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能否去掉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尽管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茫茫雪景,不过,他们发挥想象,能够领悟到万物融为一体的苍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也用了一个对比体味对于量词的运用,分别改为“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在笑声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借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的艺术效果。

  三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这个特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词语来理解作者。当然这个“金陵人”的发现也是破费工夫的。请学生把目光锁定到酒后话别这句话,问他们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大家都沉默不语,这时,我换一种方式——如果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顺德人,行吗?学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问的地方,也把视线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让学生说说金陵的历史地位,以及见解张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张岱的故国之思了。再联系《红楼梦》中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至此,学生较容易理解作者所说的“痴”了。

  本堂课在上课前花了长时间备课,上完课,自己觉得比较舒畅,学生也跟着老师的节奏,用一课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像类似比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没有任何一堂语文课是完满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先让学生感知再让学生去总结,这样的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定义给学生讲的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看了“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6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