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

时间: 如英2 历史学习方法

  选修的知识点也要求同学们要掌握。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二) 地域:俄国

  (三) 历史背景(或原因):①十九世纪中叶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农奴反抗、农民暴动不断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②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远落后于西欧。 ③社会上出现主张解放农奴,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④革命民主主义者准备推翻沙皇封建统治。 ⑤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四) 主要内容:①“二一九法令”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且享有公民权。 ②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要缴纳赎金,还需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赎金的20%至25%。剩余部分必须在之后的49年内还本付息,才能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④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付清赎金后,经村社同意才能离开。

  另外在1861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司法、教育、军事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

  (五) 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之后工厂、工人数量增加一倍多。 ②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④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六) 改革的性质(实质):由俄国沙皇领导至上而下的具有明显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革。

  (七) 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改革有掌握实权的沙皇的领导。 ②改革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 ③改革取得了俄国最广大的农奴的支持。

  (八) 特点:由俄国沙皇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目的还是要维护其封建统治。

  (九) 其他:历史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只是沙皇被迫作出的让步,没有改变其专制的本质。 ②从实际上看改革具有欺骗性和掠夺性。改革后许多农民遭受了更重的剥削。 ③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日本明治维新

  (一) 时间:十九世纪后半期(1871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

  (二) 地域:日本

  (三) 历史背景(或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 ②幕府统治腐朽,遭到资产阶级、下层武士和民众的反对。 ③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冲击了其封建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的发展。 ④西南强藩领导了倒幕运动,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掌握了实权。

  (四) 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形成了真正的中央集权政府。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②经济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在政府主导之下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③文化方面:派遣留学生,让民众了解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素质。 ④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五) 历史作用:①政治上,颁布了《日本1889年宪法》,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近代天皇制建立起来。 ②经济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崛起为东方经济强国。③文化上,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④对外关系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⑤(局限性)改革的不彻底性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给东亚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六) 改革的性质(实质):促进日本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七) 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日本明治政府掌握实权,在政府的有力保证下进行改革。②改革措施全面具体,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③19世纪后半期列强的侵略重点是中国,无暇他顾,为日本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明治维新期间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日本引进了最先进的技术,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⑤保守势力逐渐被削弱,民众乐于接受改革。⑥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他国,不固步自封。

  (八) 特点:同时起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作用。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由中下级武士和部分资产阶级领导。

  (九) 其他:A、列强侵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B、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根据地的原因。 C、P117 本课测评第二题“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

  高中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戊戌变法

  (一) 时间:约1895——1898年(高潮“百日维新” 和结局“戊戌政变” 都在1898年)

  (二) 地域:中国(清朝晚期)

  (三) 历史背景(或原因):①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早期维新思想出现,及康有为、梁启超对维新变法的宣传。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维新运动进入政治实践阶段。

  (四) 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力行新政,鼓励官民上书言事,裁减冗员,举荐新政人才。②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个人开办工厂,鼓励发展铁路、矿物,开办国家银行、兴办邮政等。③文化上,改革科举,在各地设立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留学海外等。④军事上,建立新军队,装备新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舰等。

  (五) 历史作用:①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其目的在于救亡图存,有很强的爱国性。②从内容上看,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④维新运动留下了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六) 改革的性质(实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七) 成败原因分析:(失败)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守旧势力力量强大。②变法过程中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③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或许措施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 ④新政遭到多数地方官员的抵制,无法落实。⑤列强假意支持维新变法,而实际上中国是其侵略的重点。

  (八) 特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改革,改革措施不够彻底全面。

  (九) 其他:A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约1985——1912)的原因和表现。 C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①资本输出为主代替了以前发动战争,开辟港口、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侵略方式。 ②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替代了直接割地。 D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最大的危害: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3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