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时间: 如英2 历史学习方法

  1、背景(原因):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双方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1861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3、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进程:(1)战争初期,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2)扭转战局: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为北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结果: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意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6、南北战争启示:(1) 有奋斗才会有成功(2)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所有种族制度都是不公正的,制度要符合国情不断创新。(3)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4)国家统一,民族和谐,促进国家发展富强。

  美国南北战争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启发:①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③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背景: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俄国废除农奴制影响: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5、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时间:1868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天皇大权旁落,幕府掌握实权;外国势力入侵。

  6、1868年,以武士为首的日本改革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明治天皇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史称“明治维新”。

  7、日本明治维新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8、明治维新成功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倒幕派掌握政权后,全面有效的改革。列强忙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无暇干预。

  9、“明治维新”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0、启示: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力。

  11、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①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④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⑤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2、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3、日本因为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① 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② 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③ 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14、从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提示: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平发展,反对战争。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2、 美国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光明。他正式注册的发明达到1300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一生有近两千项发明,其中最著名的有电灯、留声机、碱性蓄电池等。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此后经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工具。

  影响: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4、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后来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6、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活动。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时间:1914—1918

  4、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此事为借口,挑起战争。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的爆发原因是帝国主义想重新分割世界,争取世界霸权。“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6、争权夺霸的结果,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

  结果(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8、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大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共死伤三千多万人。

4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