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历史学习方法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师: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 感知新知】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美国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特点:①、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

  1、图片:1945年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64年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

  2、图片: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

  3、图片: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课人造卫星;1969年美国人登月;中国人走向太空

  4、图片:克隆技术

  5、讨论: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

  点拨: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我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6、教师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7、列举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A.速度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

  国防建设等.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B.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

  60%,80年代已达80%(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C.影响大——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8、列举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正走向多极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C.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 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 。同时,它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向更高境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 ;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难点突破办法:因为影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主要要结合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2、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3、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交流合作。通过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自由讨论、质疑,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一)导入新课;(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四)教师精讲点拨;(五)拓展延伸;(六)自主学习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七)问题探究;(八)拓展延伸;(九)课堂小结;(十)达标测评。

  (一)导入新课 ??? 多媒体展示神八和天宫成功对接的图片或视频。教师提问:神八和天宫成功对接让中国人很神气, 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跨越。这一成就的取得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主要标志;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并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自主学习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让学生查找并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个国家?兴起的时间在什么时候?主要标志有哪些?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与你的生活是否有密切的联系?举例说明。

  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工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

  自学提示:学生在自学提示指导下看书、思考、小组交流、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讨论也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四)教师精讲点拨

  科学技术的发明有利有弊。 科技的高度发达,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电冰箱、空调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

  (五)拓展延伸


  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6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