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

2016世纪金榜生物答案

时间: 如英2 生物学习方法

  多做生物习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做题意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世纪金榜生物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2016世纪金榜生物答案:

  第1章 走近细胞

  1、选C。由视野(1)到视野(2)实际上是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过程,因此应先把低倍镜下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即左移玻片,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由于高倍镜下视野会变暗,因此应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最后通过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观察物像即可。

  2、选B。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染色体和核膜。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3、【思路点拨】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细胞、动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选B。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依据;据图观察此细胞内的DNA外没有核膜包被,不具有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应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属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真核生物细胞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真核细胞的两种主要类型。

  4、选D。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有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真核细胞具有DNA和蛋白质形成的染色体;原核细胞的DNA裸露,不形成染色质。

  5、【思路点拨】核糖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显微镜使用时有先低后高、先升后降和先粗后细三大原则。

  【解析】选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核糖体是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换用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6、选C。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及内容。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7、选D。在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时视野中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8、选D。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其遗传物质是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因此该细菌的结构与酵母菌不同。

  9、选B。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玻片间距离越小。被观察物像若位于视野一侧,则转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可能移出视野。异物可能位于物镜、目镜和装片中,若位于物镜上,转动物镜,异物可动;若位于装片上,装片移动,异物随之移动,现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异物均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10、【思路点拨】绿藻是真核生物,有叶绿体;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解析】选C、D。蓝藻是原核生物,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1、选A、D。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其生命活动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时才能表现出来。

  12、选B、D。光合细菌、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它们照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藻细胞中有RNA和DNA两种类型的核酸。

  13、【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4倍,看到细胞数应为原来的1/4,即2个。

  (3)物像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①显微镜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组织切片后应加盖盖玻片;③物镜应降至距玻片标本0.5 cm~1 cm处。

  14、【解析】(1)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⑨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④酵母菌、⑤霉菌、⑦水绵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而⑥HIV、⑧SARS病原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2)洋葱是植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兔子是动物,其细胞含有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蘑菇是真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核膜。大肠杆菌是细菌,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无核膜,在有无核膜这一方面与植物细胞相比充分显示细胞间的差异性。

  15、【解析】(1)酵母菌是真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

  (2)由步骤①②可知,应分别向A、B中加入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根据A、B中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和紫色反应予以判断。

  模拟考场 · 实战演练(二)第2章 第1、5节

  1、选B。Mg、Ca、P都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硼(B)是微量元素,植物缺少B会导致“花而不实”。

  2、选B。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包括: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酸碱平衡及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从题干信息可看出,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3、选B。细胞内的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重要介质,蛋白质的分解实际是一个水解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4、选C。初生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多;衰老细胞代谢减弱,自由水减少。

  5、选C。水和无机盐不是能源物质;生物体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幼儿体内含水量远高于成年人体内含水量;血液中Ca2+过多会引起肌无力,Ca2+过低会引起抽搐。

  6、选D。“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蛋白质和核酸均含有C、H、O、N元素,而N元素主要以 形式存在。

  7、【思路点拨】自由水含量多,代谢旺盛;结合水含量多,代谢减慢。选B。细胞分裂活动减慢,呼吸作用减弱,其体内自由水的含量应降低。

  8、选B。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将离体器官放入与体内液体相似的环境中,即0.9%的NaCl溶液中。

  9、选C。水在细胞内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溶解于其中,而且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0、选A、D。在任何活细胞中水的含量最多,因此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氢,含量最多的则是氧;在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不相同。

  11、选C、D。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水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中心体中不能生成水,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水的消耗,又有水的生成。

  【方法技巧】水的存在、功能验证(1)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 代谢减弱。

  (2)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3)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结合水。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

  12、选A、C。题图显示,钙可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但不影响花粉的萌发率;硼可影响花粉萌发率,而不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

  13、【解析】(1)由表分析知,不同的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这与生物体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2)种子晾晒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

  (3)将干种子用水浸泡后种子能萌发,但干种子不经水浸泡不能萌发,对比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而且吸收的水在种子内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这充分说明自由水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4)由于豆子一直浸泡在水中,不换水,细胞长期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代谢减弱,最终中毒死亡。

  (5)新鲜的鸡蛋清中的水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液态胶体,这时的水为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而臭鸡蛋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这部分水释放出来,转变为自由水。

  14、【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考虑清楚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无机盐的作用以及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题中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无机盐的作用是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从题中给出的信息“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可以看出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的吸收根据需要具有选择性,所以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无机盐离子不同需求的具体情况,在配制营养液时随时调整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以便供作物选择性地吸收无机盐离子。

  (2)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A组玉米幼苗放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培养,则B组幼苗应放在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本题要确定不能生长的一组确实是因缺镍导致的,故要进行二次实验,应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看玉米幼苗能否恢复正常生长。

15、由实验步骤⑤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的原理是将脂肪组织加热,以除去水分,通过测脂肪和水的重量,比较脂肪细胞中水含量与脂肪含量。大网膜的减少量为26 g,因此其减少的百分含量为 ×100%=5.2%。

  模拟考场 · 实战演练(三)第2章 第2节

  1、选B。含C、H、O、N和S等元素的化合物是蛋白质。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是酶,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是载体,抗体、大部分的酶和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携带氨基酸到核糖体的是tRNA。

  2、选B。该酶最可能具有活性的部分应是在较多片段中均具有活性的部分,即求具有活性片段的交集。

  3、选D。合成多肽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有20种,但不一定每种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模板mRNA上能被翻译的密码子最多可有61种,因为三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

  4、选B。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及相关计算。由图可知,除形成正常肽键外,还在R基之间形成了一个肽键,故该分子中含有153个肽键。该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二硫键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由于R基中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故氨基酸中至少有154个—NH2和154个—COOH。

  5、【思路点拨】蛋白质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肽键的个数+2×游离羧基的个数。选B。由2条肽链、6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598个肽键和至少两个羧基,因此该蛋白质至少有602个氧原子。

  6、选D。由题干分析知,该物质可能是一种酶,其最多含有肽键(w-2)个,两条肽链都是由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酶在细胞各结构中都有。

  7、【思路点拨】各多肽中氨基酸序号是不连续的,间隔数是去掉的丙氨酸的位置;中间去掉一个丙氨酸需断开两个肽键,而一端去掉一个氨基酸则只需断开一个肽键。选D。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有关计算。据图分析可知,4个丙氨酸在三十九肽中的位置依次是8、18、27、39。去掉8、18、27这3个位置上的丙氨酸各需要破坏2个肽键,去掉39位置上的丙氨酸需要破坏1个肽键,故该过程肽键数目共减少7个;水解7个肽键需要7分子水参与,O原子数目增加7个,而每个丙氨酸含有2个O原子,脱去4个丙氨酸,共减少8个O原子,故在该过程中,O原子数目减少1个;去掉4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含有3个C原子,故C原子数目减少12个;去掉的丙氨酸的R基中不含氨基和羧基,每条肽链中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故由1条肽链水解为4条肽链,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8、选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一种蛋白质,其组成元素肯定有C、H、O、N,脂肪的组成元素有C、H、O;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肥胖症是由于脂肪积累过多造成的,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促进脂肪细胞的形成。

  9、【思路点拨】m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n条多肽链时,要脱下(m-n)个水分子,同时形成(m-n)个肽键,可用公式表示为:脱下的水分子数=肽键数目=氨基酸总数-肽链数。选C。此题的关键是“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中的“分解成”,往往误认为是“分解这些小分子肽所需的水分子数”从而导致错选。从题中已知,短肽的数目是1+2+3+3=9条,每条短肽至少有一个氨基,故游离的氨基数量至少是9个,肽键总数是51-9=42个,水解多肽时所需水分子数=打破肽键的个数,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肽链有50个肽键,分解成短肽后共(1+2×4+3×5+3×6)=42个肽键,即打破了8个肽键,故分解成这些短肽需要8分子水。

  10、选B、D。葡萄糖、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O;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们都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但蛋白质是有机大分子,氨基酸是有机小分子。

  11、选A、B。本题考查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4个方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尽管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但是组成蛋白质的肽键(—NH—CO—)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都有C、H、O、N元素。

  12、【思路点拨】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选A、C。由图分析知,B为氨基酸,则构成它的元素一定有C、H、O、N,可能含有S元素;C为肽键,多肽中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①是脱水缩合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DNA的多样性才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1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分子A、B、a、b及元素X、Y的识别。(1)根据图示可知,B是蛋白质(因为图中有B的功能),A决定B,所以A是DNA,则X代表的化学元素为N和P。分子b是氨基酸,则Y代表的主要化学元素是N。(2)脱水缩合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由于②无羧基,③的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所以它们都不是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3)图中含有两个肽键、三个氨基酸,所以是三肽化合物。(4)蛋白质多样性从氨基酸角度分析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从DNA角度分析是由于DNA具有多样性。

  14、【解析】(1)由图分析,前胰岛素原是由多个氨基酸形成的多肽,因此其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NH2和—COOH。

  (2)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图中的—S—S—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51-2)×18+3×2=888。

  (3)由于胰岛素具有两条链,因此从理论上分析,该分子至少有2个—NH2和2个—COOH。

  (4)由前胰岛素原最终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要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5)实验目的是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根据所给材料判断实验原理是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后的产物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设计时注意自变量为无水乙醇的有无,其他量应一致。

  模拟考场 · 实战演练(四)第2章 第3、4节

  1、选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组成DNA与RNA的核苷酸之间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构成DNA的碱基有A、T、G、C,构成RNA的碱基有A、U、G、C。

  2、选D。禁食一段时间,血糖含量下降,脂肪、蛋白质水解补充;若脂肪贮存不足,则蛋白质脱氨基作用转化成糖类补充血糖,蛋白质通过脱氨基作用,含N部分转化成尿素,而不含N部分则转化为糖类或者氧化分解,尿素大量产生且需要排出体外,所以会出现尿频现象。

  3、选C。糖原是储存在肝脏和骨骼肌中的多糖,虽然其中也储存能量,但没有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多糖,鸽子体内不存在淀粉和纤维素。脂肪则大量储存在动植物的脂肪细胞中,是生物体内储能的主要物质,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4、【思路点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但可以被动物取食而进入动物体内;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选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由此可确定该生物为动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是消化过程,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是糖原的合成过程,可发生于肝脏、肌肉等处。各种生物都可利用葡萄糖,故C错误。

  5、选C。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6、选C。脂肪和糖类只含C、H、O三种元素。乳糖是二糖。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7、选D。脂肪含H量最高,故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消耗氧气多,产生能量多,脂肪、糖类和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在氧化分解时都能产生CO2和H2O。由表中信息不能确定脂肪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8、【思路点拨】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并联系中心法则解题。C、H、O、N组成氨基酸, C、H、O、N、P组成核苷酸,DNA转录形成RNA,RNA翻译形成蛋白质。

  【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b、e、B、E分别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蛋白质、DNA,E→G表示转录过程,能发生在细胞核中;E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e的排列次序不同。

  9、【思路点拨】细胞膜上有胆固醇,性激素属于脂质,某些激素属于蛋白质类,如促激素、胰岛素是蛋白质,且可以传递信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糖类都提供能量。选D。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三类,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糖类都能为细胞供能,如核糖不是能源物质。

  10、选B、C。尿嘧啶是RNA所特有的碱基,ATP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

  11、选B、D。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 糖类的组成元素中只有C、H、O。ATP是细胞代谢中的直接能源物质。

  12、选A、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蛋白质已变性,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每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3、【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且血糖含量水平是人体健康指标之一。X是葡萄糖,与血糖含量水平调节有关的降糖激素为胰岛素,升糖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小肠吸收葡萄糖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14、【解析】(1)由A、B、C的关系知,A是DNA, B是RNA,C是蛋白质,单体a、b、c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人体细胞中a、b各有4种,c有20种,X代表N、P,Y代表N,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图中①②③过程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2)水浴使被加热对象受热均匀且温度易于控制而常用于实验。在实验结论的得出方面,要避免以偏概全。

  模拟考场 · 实战演练(五)第3章 第1、3节

  1、选D。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影响对细胞膜的提取。同时,植物细胞内含有核膜和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等众多膜结构,对提取细胞膜会造成干扰。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

  2、思路点拨】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一般无法通过,而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壁具有全透性。选B。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一般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吞或胞吐方式进出细胞,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大分子物质可通过。

  3、【思路点拨】膜的流动性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膜的转化是可逆的。选B。 本题要熟悉生物膜之间转化的实质及过程。间接联系的生物膜间,一种生物膜靠“出芽”的方式离开该膜,转移到另一种生物膜上靠膜的融合,又成为后一种膜的一部分。并且两膜之间这种转化是可逆的,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完成膜之间的转化不管是出芽形式形成囊泡还是与膜融合,都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膜的流动性。

  4、选A。细胞核的有无决定了生命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5、选D。真核细胞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的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拟核区的DNA是裸露的,没有形成染色质(或染色体)。

  6、选C。 各种生物膜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功能上也紧密联系,有其共同特点。但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功能上有明确的分工。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表面积增加,与其内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充分接触利于氧化有机物。细胞膜在细胞与内环境间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7、选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无染色体、无真正的细胞核,故A、B、C均错误。从题干知这种细菌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微生物,该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8、选D。由图知d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c为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为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e)(呈胶质状态)和细胞器(f)。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g的光合作用可以利用h释放的二氧化碳。b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9、选B。从图示3到4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从“内共生起源”学说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内膜起源于需氧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外膜起源于古代厌氧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如内质网膜,故线粒体的外膜成分与细胞的其他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细胞膜相似。自然界中吞噬现象普遍存在,如人体白细胞吞噬病菌。图示无法说明线粒体在细胞内可以运动。

  10、选B、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递,同时也体现了膜的识别功能。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结合来完成的,该过程的完成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11、选B、C。动物卵细胞中含卵黄较多,体积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供胚胎发育。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基因,不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但可以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把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携带到细胞质中。

  12、选C、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主动运输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合成肽键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无膜结构。无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与生物膜没有关系。

  13、【思路点拨】细胞膜由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组成,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并且具有识别、催化等多种功能。(1)生物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糖类。

  (2)决定不同膜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特性的是蛋白质。

  (3)由于膜蛋白D能水解二糖,即其具有催化作用。

  14、【解析】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其中①是血液,②是受体蛋白。图B表示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③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图C表示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④是胞间连丝。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从而裂解靶细胞,由此说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的。

  15、【解析】(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

  (2)图甲中2表示核孔,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推知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目多。

  (3)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①是双螺旋结构的DNA,②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4)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模拟考场 · 实战演练(六)第3章 第2节

  1、选C。动物细胞分裂时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牵引染色体运动;脂质由内质网合成;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选D。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膜和高尔基体均具有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和染色体均无膜结构。

  3、选D。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黄曲霉毒素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受到影响。

  4、选D。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含有少量的RNA,但不含DNA。

  5、选B。通常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增强;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游离核糖体的数目就比较多;自由水提供新陈代谢的环境并参与许多反应,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的比例也升高。而B项中,细胞核DNA的含量是稳定的。

  6、选D。叶绿体和细胞壁都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但细菌和真菌也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线粒体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细胞结构,但细胞核不是细胞器。内质网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存在,中心粒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7、选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两层膜,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二者的内部都有基质且含有DNA,但由于功能不同,所含的酶也不同。

  8、【思路点拨】病毒、细菌、动植物细胞均有核酸和蛋白质;大肠杆菌是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衣藻为低等植物,草履虫为动物。选D。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含蛋白质和核酸两种物质;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也无核膜,草履虫是动物,无叶绿体和细胞壁,衣藻是低等植物,含有上述各种物质和各种结构。

  9、选C。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性激素属于脂质。不再分裂的人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量大于46(仅细胞核中就有46个);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没有胰岛素基因,也没有核糖体;内质网与细胞膜和核膜都直接相连。

  10、【思路点拨】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亚显微结构可观察到各细胞器的具体结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中心体、大液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选A、B。该图可观察到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的详细结构,因此为亚显微结构,由于图示中1为细胞壁,9为中心体,所以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5叶绿体、9中心体和2大液泡;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RNA的组成原料,3细胞核、5叶绿体和6线粒体均有RNA;性腺细胞为动物细胞,无1细胞壁、2大液泡和5叶绿体

  【方法技巧】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方法

  (1)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则为动物细胞。

  (2)有中心体,也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3)无中心体,但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则为高等植物细胞。

  11、选B、C。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有核糖体,均能合成蛋白质,病毒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噬菌体和禽流感病毒均为病毒。

  12、【思路点拨】为了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一条成熟的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核孔具有选择性。选A、B。mRNA是在细胞核中转录的,而核糖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转录时核糖体无法和mRNA结合。为了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多条肽链。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产生分泌蛋白多的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就多,唾液腺细胞产生的唾液淀粉酶属分泌蛋白,胰腺细胞产生的消化酶也属分泌蛋白,故在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大分子物质,如酶、mRNA等,不能从核膜进出细胞核,而从核孔进出,但许多其他的物质则不能通过核孔,因此核孔具有选择性。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物质出入的部位,耗能较多,线粒体较多。

  13、【解析】(1)分离细胞器时需要先破坏细胞,再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由于核物质含DNA量最多,由图分析知应是P1,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是核糖体,存在于S1、S2、S3、P2、P3和P4中。

  (3)P2中的细胞器应是叶绿体,与图②相对应。

  (4)P3的棒状结构为线粒体,一般需要利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处理。

  (5)如果细胞具有成熟大液泡,则表示该细胞为成熟细胞,无分裂能力。龙胆紫染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染料,染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所以可以看到细胞核被染成紫色。

  14、【解析】(1)植物细胞与蓝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无核膜)。

  (2)A图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4线粒体和3叶绿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某种毒素能抑制细胞有氧呼吸,则该毒素损伤了4线粒体。

  (3)动物细胞无1细胞壁、3叶绿体和9大液泡,应添加的结构是中心体。

  (4)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在②核糖体上的脱水缩合过程中产生了H218O,该细胞中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和⑤细胞膜。

  (5)B细胞在分泌物分泌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将会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分裂、细胞融合等均体现膜的流动性。

  15、【解析】(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不会观察到具体的结构特点,具体的结构特点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结构。

  (2)含有大液泡的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

  (3)胞嘧啶是构成核酸的原料,在图示细胞结构中,⑥线粒体、⑦叶绿体含有DNA和RNA,⑩核糖体含有RNA。

  (4)③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内质网的一面称为形成面,接近细胞膜的一面称为成熟面,从形成面到成熟面,膜的厚度和化学成分逐渐发生改变,从相近相似角度去考虑,可以推测,形成面与内质网相似,成熟面与细胞膜相似。

  模拟考场 · 实战演练(七)第4章 第1节

  1、选D。由题干分析知,洋葱表皮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即在失水,因此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

  2、选A。由于细胞液浓度低于0.3 g/mL蔗糖溶液,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在①原生质层、②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空隙处的颜色分别是绿色、红色。

  3、选C。能够完成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细胞必须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4、选B。B未出现质壁分离,C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所以实验前B的细胞液浓度最高,C最低,即B>A>C。实验后,形态不再变化,则A、C的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B的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所以B≥A=C。

  5、选B。在保持细胞存活的状态下,将萝卜条放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且蔗糖溶液浓度越大,失水越快,萝卜条的质量将越小。从图像中可知,在b浓度溶液条件下,萝卜条已经失水,再放入到较低浓度的a浓度溶液中,细胞会吸收一定的水分,故萝卜条的质量会有所增大。

  6、选C、D。通过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的探究,可以证明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只有保持活性时,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只要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就会引起质壁分离,与溶液的种类无关;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与细胞膜载体蛋白无关。

  7、选A、B。植物细胞放入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是活的,而且KNO3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由于KNO3可以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因此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复原。

  8、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 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 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1 mol/L 醋酸会杀死细胞,因此D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已死亡。

  9、由题意知,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同浓度的钠盐溶液中萌发及生长情况不同,说明甲、乙两种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其渗透吸水能力不同。(1)从曲线中可知,乙种

  植物幼苗在较高浓度的钠盐溶液中仍能正常生长,由此可知乙种植物的渗透吸水能力较甲种植物强,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

  (2)在钠盐浓度为0.8%时,甲种植物幼苗平均重量为零,说明甲种植物种子在该浓度的钠盐溶液中不能萌发;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幼苗都能正常生长,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4)出现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

  (5)从乙种植物曲线中可知,在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生长的幼苗平均重量大于在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生长的幼苗平均重量。

  模拟考场 · 实战演练(八)第4章 第2、3节

  1、选B。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而糖蛋白还具有识别作用。

  2、选D。图丙中的物质运输方向为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是主动运输。图丁表示物质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从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一侧,因此表示的是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

  3、选B。利用膜的流动性特点,将用磷脂包裹的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制成的微球体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进入患病部位的细胞中。

  4、【思路点拨】O2与呼吸作用有关,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即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与O2浓度有关。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蛋白。选B。由图判断曲线a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代表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物质运输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膜的流动性的速率与温度有关。

  5、选C、D。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一种特殊方式,均需消耗能量。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Na+等)和摄取养分(如氨基酸、葡萄糖等)的主要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过程中有膜的融合,体现了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该图解可以证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思路点拨】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的特点是允许脂溶性物质通过。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物质是顺浓度梯度且不需要能量的,因此是协助扩散。

  本题借助生物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验探究能力。

  (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能充分说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图一中甲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②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不需要能量,因此是协助扩散。

  (3)Ca2+、K+、C6H12O6的吸收都属于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因缺少能量ATP,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不受能量的限制,证明该毒素抑制了转运Ca2+的[乙]载体蛋白的活动。

  (4)图二在一定范围内,跨膜运输的速率随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即使O2浓度再增大,跨膜运输的速率也不变,这表明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呼吸相关,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为主动运输。图一中的④代表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ATP,图二中出现BC段与载体蛋白数量和ATP的数量有关。

  (5)对于实验的设计,主要考虑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来自细胞呼吸,因此要从能量的来源去考虑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2016世纪金榜生物答案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考试有帮助。

3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