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

2016年福建生物会考知识点

时间: 文桦2 生物学习方法

  2016年福建生物会考知识点:分子细胞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P、N、S。最基本元素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科学家认为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组成元素C、H、O、N,常含S。氨基酸结构通式和结构特点。

  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算组成元素C、H、O、P、N。核算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真核细胞的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核糖核苷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4.糖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组成元素C、H、O。糖类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和自由水。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6.细胞摸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摸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7.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8.物质跨摸运输的方式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9.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1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1.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12.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

  1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内的基质。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1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16.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是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字细胞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17.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之。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8.细胞碉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9.癌症是细胞发生癌变后大量增殖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会恶性增殖和转移,引起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病毒因子,癌变与基因有关。

  20.细胞学说。

  2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2.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的界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016年福建生物会考知识点:遗传与进化

  1.基因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第二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卜辞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成和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4.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5.伴性遗传:他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缄基。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缄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缄基互补配对原则。

  7.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复制: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8.遗传密码:遗传学上把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缄基叫一个密

  码字,如AUC,共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9.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缄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0.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1.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12.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的剪刀是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针线是指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输工具是指运载体。

  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 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016年福建生物会考知识点;稳态与环境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基础结构是反射弧。

  4.激素调节:

  5.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6.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演替。

  8.由生物群落与他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9.许多食物链彼此交替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10.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成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1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6.可持续发展观:“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

3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