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结范文3篇
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的一个传奇,而清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清华理念。下面由小编带你去了解清华学结,希望大家喜欢!
清华学结一:
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和学员们一道走进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学府——清华大学。身居紫荆寓所,品望水木亭韵,漫步荷塘秀景,伫仰学堂雄姿,细细咀嚼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扶今追忆清华园百年历史的发展与沧桑。深刻地感悟和理解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动力。几天来,亲身体验清华人的朴实与严谨,亲耳聆听顶级学术大师的精彩讲解,真切感受名家名师最新前沿理论成果,学有收获和不枉此行的感觉意犹未尽。培训时间虽然暂短,但受益良多,体会深刻。
一、拓宽知识领域,提升能力境界
本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兼顾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者的实际需求,内容涉及思想理论建设、时间利用管理、沟通与执行力打造、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领导艺术和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形势分析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中国军事科学院、清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资深教授和名家大师,他们个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不时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
比如,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和《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环节中。我们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博士和中央党校石霞教授利用一天的教学时间,从国际经济形势到国内发展模式,从宏观经济预测到区域经济对策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为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决定策略、引领发展缕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与现代管理》是本次培训学习课程安排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英教授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内心真实的感悟与情感从伟人的学习、生活、语言艺术、工作方式等方面,形象再现了毛泽东主席的思想情操和人格魅力。讲课时间虽然已延续到夜间十点多,但江教授的演讲激情和学员们的听课热情丝毫不减,教授口若悬河、神情并茂,大家全神贯注的聆听,完全被教授的精彩讲授所吸引,被伟大人物的感人事迹所折服。在回往宿舍的路上,我们都在深思,同时也在反思,对照伟人我们何谈没有时间学习;回顾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我们何言待遇及要求。这是一节红色管理教育课,更是一次思想冲击与震撼、力量鞭策与鼓舞的政治教育活动。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崔和平硕士多年从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关系处理和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工作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实践能力。他在《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教学中。以其过去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紧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经验,对国内外日益发生的社会群体性公共事件典型案例的现象、诱因、形式、传播力、影响力、破坏力以及综合治理策略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新加坡等国外城市在安全管理方面可借鉴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对提高领导干部救援决策指挥能力和更加妥善地处理好善后事宜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还有清华大学杜岗坡教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新闻传播学院戴宛辛教授的《管理沟通与执行力打造》、北京大学常敏教授的《时间管理》以及中央电视台闻闸教授的《语言艺术》等课程都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应用效果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他们的讲解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够围绕所讲述的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适用理论和实践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体味名校生活,感受精神氛围
清华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惬意,严谨而又朴实。每天早晨在啾啾的鸟鸣声中伴着晨曦起床,沐浴着早春的暖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随着忙碌的学生人流匆匆赶往教室,进餐时和学生一起排队买饭,饭后自觉清理餐桌、收拾餐具。晚餐后看讲义、整理笔记、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亲身体验学生时光的快乐与美好,感受学生生活的勤俭与朴实。暂短的学习期间,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的精彩讲解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的魅力所在,它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行动的力量,给人以前进的勇气,给人以成功的信心。
清华学结二:
一直对清华心存敬畏,清华园似乎离自己有遥不可及的距离。去年初接到今年有幸参加“清华领导力提升班”学习通知,有几分欣喜。可以坐进宽敞明亮的清华教室聆听清华的教授们侃侃而谈,可以漫步清华园寻找当年朱自清先生月下荷塘的足迹,可以触摸那些在河畔摇曳绿柳红花……
记得到清华报到后领到了印有“清华大学”几个诱人字眼的笔记本,回到宿舍我立即在它的扉页上十分端正地写着“走进清华,努力再做好学生!”同时写下“悠悠岁月,流去的是一个个暑来寒往,留下的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沉淀出的生命酸甜苦辣。记忆的长河中曾有几朵清华的浪花装饰着我的斑斓生活!”
也许正因为敬畏,也许正因为欣喜,也许正因为憧憬,才倍加珍惜,每次培训珍分惜秒,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认真地想,也在不断地收获。
五次培训,已经历了四次,尽管培训的内容许多与本职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拓宽的视野,从政治到军事,从军事到经济,从经济到哲学,上课的教授们浓缩了他们智慧的精华。每次培训都让自己感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甚至有“教育兴国,舍我其谁”的冲动与豪情。可以说,一次培训就是一段难忘的时光,是一次教育情弦被拨动的过程,也是一次强化教育之梦的学习之旅,还是一次寻找学校发展新机遇的收获之旅。
一、 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相结合
一直感到困惑,工作太制度化了,刚性太强,觉得太缺少人情味,有种很冰冷的感觉,一些老师遇到特殊的情况也要上纲上线,事后再碰面都觉得有愧疚感;工作太人性化吧,有些工作渐渐感觉难以推行,老师们工作便会出现一定的疲软现象。工作中,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如何有效结合呢?
这次张永光教授在讲到《领导力与执行力》时,把制度管理比作人的右手,把人性化管理比作人的左手。一个单位,一所学校,就如一辆车子,制度化和人性化就如两个轮子,只有这两个轮子匹配了车子才能平稳运行。
学校管理首先要“制度化”。 “制度化”是指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行政措施为基础,强调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没有理由和借口加以违背的权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要建章立制,任何制度对事不对人,以事为本。尤其在学校创业上升阶段,更需要用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言行,让每一件事都有章可循。但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避免不了“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以人的思想、情感需要为依据,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沟通、情感交流以及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基础,根据教职工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进行启发诱导,尊重群众和下属的意见和实际情况。“人性化”是一种催化剂,它能促进领导活动的作用,提高一切教育措施的效度。领导与职工之间能以诚相见,畅所欲言。
学校管理重要一方面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能让每个人产生内驱力,说明白点就是能每位老师有着自己的职业理想,把教书育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谋生的手段,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享受到事业带来的幸福感。想达到这样理想化教师工作境界,管理的人性化就特别重要,柔性管理带来学校和谐。老师过生日,除了送上蛋糕和鲜花,再发条短信表示祝福,拍张照片留念,为老师写上一篇回顾他们工作中一幕幕让人感动的镜头;老师家里遇到困难,领导视作是大家的事,一起帮助克服困难,真正让老师们感觉到学校是一把大伞,是一棵大树,是一个避风的港湾;老师工作上出现问题,要能包容,相信所有过错都是无心之后,指点后更多的是期待……
开展多彩活动,构建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我校教师的工作是快节奏的,紧张而忙碌,但在工作之余,教师的业余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教师集体活动,不仅调节了教师的身心,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增加了教师的相互了解,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1)文艺活动层出不穷。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文艺活动,除了有综合性的联欢会,还有单项的娱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交谊舞比赛、集体舞比赛、器乐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不仅积极参加,还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
(2)体育游戏接连不断。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开展系列体育游戏和比赛,如:踢毽子、转呼啦圈、跳绳、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太极拳等,让教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能得到最佳的放松。
(3)参观学习绰有成效。除了上级部门安排的学习,我校还经常组织教师到特色鲜明的学校参观学习,以此来开阔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师的思维。我们参观学习过的学校有: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洋思中学、莫愁湖小学、庙港小学、局前街小学、中山路小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等名校,通过对这些名校的参观,教师们觉得虽然很累,但受益匪浅,值得!
学校管理制度要科学化与人文化,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让制度起到引信与激励的作用。另外,要对教师进行价值引导。制度只是一个不能突破的底线,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尊重教师价值观多样性的前提下引导教师建立基本的价值共识。
二、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国防课、经济课、哲学课、教育课等等,无一例外都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在学校人才就是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在教学管理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是关键,没有充分发展的教师就没有充分发展的学生,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师德培育,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灵魂,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用他们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完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可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学校工作中,要用多种形式,提高师德,让教师们能自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逐渐建成一支具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在教师中要开展“四比”(比师德、比作风、比敬业、比奉献)活动,调动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师德培训要求达到“三三三四五”目标,即:提倡“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具有“三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要有“三养”(衣着、语言、举止有教养,文化底蕴深、善于学习有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修养);体现“四个一”(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努力做好每一件工作);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力争通过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我们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能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敬业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注重师能培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关键。在工作中,必须我们多措并举,积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1.每位教师要练好基本功
我们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从创办到今天也只走了六年多的历程,教师和学校一样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足,文化素养还有欠缺,个人基本功也较为薄弱,但他们有的是对美好教育人生的憧憬,有的是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有的是旺盛的精力。
针对我们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采取如下一些措施,确保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1) 基本功训练长效化
A. 练好三字。每天每位教师写一块小黑板,由五年级组负责请三位同学每天给老师们黑板字打等第;每天写五十个钢笔字,由学校钢笔字写得好的老师负责指导和批改;每天写二十个毛笔字(九月初举行教师钢笔字、粉笔字、铅笔字、毛笔字这四字比赛,前三种字大家写起来较为顺利,毛笔字可难倒大家了,就连我们一些基本功过硬的老师也面露难色),学校提供练字的笔墨纸砚和字帖,每天由语文备课组长负责批改。
B. 各科老师要加强学科专业性的学习。如语文老师要大量读书习文,读散文背诗词,定时定量完成读背写的任务,以此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的素养;英语教师平时互相之间要用英语交流,背英语单词,阅读英文原版小说等,提高英语水平;数学老师,能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了解一些算理,并能将小学数学知识向上的知识链能链起来;音乐老师要弹琴、看碟片,提高编排能力等等。
C. 学会反思和练笔。每两周要求每位老师写一篇教学随笔,压力变成动力来促进大家勤思考勤动笔。不断总结中得到提高,个人能力得到发展。
2.年轻教师要拜师学艺。
青年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工作中急需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能加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青蓝工程”重在让刚参加工作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早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名师工程”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支层次高、素质好、年轻化、潜力大的名优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领头雁”作用。这样年轻教师在强化培养训练中能缩短成长的过程。教师可以慢慢成长,但学生不能等教师成长好以后再成长。
3.认真落实教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我校始终把检查指导备课放在首要位置,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练兵场,每位老师事前认真解读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特点,设计出教与学的方案。这样集体备课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的集体备课,能弥补年轻教师经验不足,也能让老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它能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水平,能让每位教师齐头并进。
三、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识的储藏器,而是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关注学生学习 营造了成长新时空
1.创建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氛围创设上要多动脑筋,做大量的工作,力求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以“古诗墙”,“儿童书画”以及“教师风采”、“苏北游戏”为校园文化主阵地的四大领域,让耳濡目染的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
2.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形成学校——班级——个人三级藏书网络。让书香伴随着孩子们幸福成长。同时,为了把读书活动引向纵深,学校以读书节为载体,以作家进校园为契机,开展跳蚤书市、作家校园行等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在各班开展学生读书晋级活动,小书迷、小书虫、小学士等授牌等活动,以此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激发同学们爱读书的兴趣。
3.校本课程开发 用好我们校本教材 《语文诵读金典》,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继承。
(二)抓好学生艺体教育 学生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未来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就是毕业班也不允许少上一节音体美电的课。重视艺体课的教研活动,能让学生们不仅学到相应科目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至少要能演奏一样乐器,要能独立根据主题作画,还要激发学生对这些科目的兴趣,有一定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扎实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各年级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成立书法班、二胡班、葫芦丝班、古筝班以及国画班、舞蹈班等特色班级,由有特长的老师担任各年级的兴趣小组老师,同时利用每天的固定时间开展艺术教学工作。
3.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系列活动。为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锻炼健康体魄,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绘画、相声等比赛,苏北游戏、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给更多的学生以锻炼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找到成就感。
4.每周一件手工。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为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学校规定全校学生每周做一件手工,进行三级评奖,班级评级,年级评选、学校评奖。这项活动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有力的训练与拓展。
四、树特色,打造学校的品牌
特色是一个单位的生命。我们学校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大阅读、乐器进课堂、国画进课堂、苏北体育传统游戏等特色,其中苏北体育传统游戏是我们拳头产品,是我们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
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反馈调控短平快
记得上次培训最后一位给我们上《公共形象管理》的刘庆龙教授在总结他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天的课只让我们记住一个词,那就是“眼镜模型”。这个由“组织”“公众”两只“眼睛”加上“传播”这个桥梁构成的眼镜模型,不时提醒我任何一项工作想做好,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这样便于做出正确的调整策略。
1.与教师有效沟通。教师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支柱。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依靠教师们来完成,教师工作的态度、责任心、能力直接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管理的思路、管理的目标、方法、过程等老师有知情权,而且有参与权,老师对学校各项工作有什么想法学校也要及时知道,当两者之间出现不和谐的时候,要通过电话、短信、邮件、面谈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保证思想上统一,步调上一致。
2.与学生有效沟通。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所有工作开展、落实,最后的落脚点都在学生身上。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个体,我们的任何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得到学生的欢迎与接受。否则我们想法再好,方案再科学,也难以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学校可以通过校会、班会、广播、电视等途径把办法理念及学校规章制度深入学生心底,还要经常组织不同层次学生的座谈会,了解学生身体、学习、思想等现状。根据所掌握到的信息,进行学校工作的调整。
3.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立体的,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学校的管理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在许多方面的决策,事前可以广泛听取家长的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通过不同的渠道聆听家长的呼声,这样出现不和谐的地方,进行深入调研,寻找交锋点,这样家长就会成为学校重要的一股潜在的育人力量。
4.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学校在社会大背景下生存与发展,它与周边关系是否和谐也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学校要自觉地有意识地了解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及口碑,有哪些方面不符合社会的期望,分析内在的原因,找出调整的方案。这样让学校在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顺利前进。
清华学结三:
听孙立平教授谈“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教授从当前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切入,以社会中不和谐的现象为例,抽丝剥茧,逐一展开,引发大家的思考。
●社会管理的真正目的是管出一个好的社会来,这才是积极的社会管理。而现有的一些政策,如房产调控,靠的是权力和临时政策。
●制度的基本要求:稳定、明确。
●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好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
●中国当前社会问题根源是收入失衡,只从收入入手很难解决好,今后要把重点放在解决好支出上。
●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是形成制度化机制。保障不同的利益主体争取自己利益的权力是相同的(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解决不同的利益主体争取自身利益能力不能差得太大。
●以制度的建设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路是重建社会基础秩序。
教授以严谨的思路、详实的案例、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阐述了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并就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重建社会基础秩序等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复杂的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积极转型才能把握机会
徐教授讲授的《管理沟通》,在这一领域,我自信比较擅长,这跟我在教育战线从事多年教育教学管理岗位有很大关系,所以很有同感。徐教授自身成长、成功的经历和《40岁的老鹰重获新生》的故事,让我对人生的转型和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庆幸及时得到徐教授的“当代领导力新思维”的启迪。
徐教授自身成长、成功的经历告诉我:定位准确、激发潜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心态是继写半生后半场成功的关键。
《40岁的老鹰重获新生》的故事,告诉我,面对人生的转型和机会要:调整心态、修炼本领、获取智慧、耐心等候、不言放弃,重新得力、不断拼搏、再创人生精彩。
从熟悉的教育战线下派到社区持职锻炼的我,如同徐教授中途放下自已成功的事业重进学府重塑成功人生,如同40岁的老鹰。与二者相比,我为人生的转型显然是做得不够的。老鹰走出生命中途的三大困境重获新生所做的努力,提醒我鞭策我,在挂职锻炼的最后一年里,一定得炼就人生转型把握机会的本领,而不是被动的等待。
形象和性格影响事业成败
董老师用自己的优雅恰如其分的展示了《政务礼仪》的重要性,听课近三个小时,生动的案例、通俗易懂的理论让在基层工作多年的我认识到自己在这一块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可以说是我人生的短板。
对于我来说,这一块急需改变:树立学习的意识,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在自身职业形象、单位形象、事件处理形象要进行恰当设计,趋利避害,特别是各种人格特点及与其沟通的礼仪提醒我要加强自己人格修养,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与人相处特别是做群众工作时要考虑对象的人格特点,有针对性的沟通,这样更有利于事情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服务信息化是工作深入的重要途径
在社区工作的两年里,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社区很多工作的参与者是老年人和部分中小学生,青年人和中年人参与很少,积极性也不高。与其他社区主任交流也是同样的感觉,新建住宅小区这一点更明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多的关注、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覃征教授在《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专题讲课中,给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社区服务信息化不能局限在政务办公的信息化,更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条件下人们的沟通、参与方式的特点。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能有效利用这一特点,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千万不能不用”,因地制宜的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做到“把握国家政策,引领百姓前进(基础),规避风险前进(方向),为民服务(核心利益)”。这样的信息化的前景广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更多居民群众以便捷有效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
收获友谊,携手前行
半个月的清华学习,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同学的身份、同样的工作很容易把我们的距离拉近,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给每一位同学编发信息、心得、论文到博客上的差使让我有更多机会与同学交流。十几天下来,每个同学我基本上能称呼姓名知道单位,跟大部分同学有过交流,跟其中的二十来位已经很熟悉。
观察、感受着大家的学习、生活状态,通过交流、探讨一些学习和工作的问题,阅读每个同学写的心得,让我对雨花这支社区干部队伍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社区领头人的角度了解了雨花社区建设的梗概。大家渴望学习、专注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动了我。同时也感受到了大家的一些困惑:社区发展的不平衡、经费的不足、工作压力的增大、对自身前途的担扰、能力水平的提升、待遇的改善等。
结业典礼结束后,冯部长、彭区长、秦局长与全体学员在清华创新大厦前坪合影时,我看到了,通过这次学习,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会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工作,携手前行。雨花社区建设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