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其它 >

关于革命的读书心得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的其它

  革命精神对当代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关于革命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革命的读书心得一:

  书桌上放着一本《革命英雄的故事》,红色的封面,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位身着军装的革命战士,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看到了革命的未来。

  一页一页地翻过去,革命精神从我指尖划过,流进我的心中。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八年抗日战争、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新中国民主政权建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这是我们从小就会哼唱的歌,每次听到都会内心震撼。

  在艰苦的革命时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斗争,英勇牺身:“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百战令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等。就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光辉典范;不图名利,不计报酬,辛苦劳作,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雷锋、王进喜、方永刚、沈浩……他们的光辉事迹,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强烈民族感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

  忽然想起一段话:我最美好的回忆是沿着河流散步,我可以享受安宁和恬静;看着河水顺流而下,听着啾啾的鸟咛声和沙沙的树叶声;还可以看到竹林在大风中弯下腰来,他们在风停后优雅地归位。纵观世界历史,再回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抱着一腔热血染山河的崇高信念,以血肉之躯炼铸起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在他们的心里,党的事业、革命的理想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他们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不能舍弃革命事业,他们认为,只要活着一天,就应该为革命事业工作一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信念的坚持,在于对信仰的追求,而生命的价值则在于为信念、为信仰奋斗过程中的奉献。

  合上《革命英雄的故事》,回望过去,俯瞰现在,憧憬未来。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党的阳光下,破漏不堪的泥房变成充满现代欧洲气息的洋房,清一色的中山装换成非主流的个性服装。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从睡梦中惊醒!“东亚病夫”这块牌匾早已被砸碎。纵观“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中国已属强者之列。中国在国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和欧美强国都愿与中国建交。中国制造逐渐变为中国创造,先进的科技、悠久的文化、京剧、扬州小道越来越多地被外国人喜欢。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孕育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坚强、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接过党的光辉旗帜,同样怀有一腔热血,用爱心、勇气和责任感续写着历史的新篇章。温暖的阳光,驱走黑暗,照耀华夏大地,龙的传人必将创造一段新的神话。

  关于革命的读书心得二:

  教学革命?一看到书的题目,便足以勾起了我的兴趣。所有的革命都是颠覆一些陈旧的传统,出芽一些新锐的思想。每场革命的胜利都需要实践者付出诸多的实验,最后才能得以推广。当这革命的胜果馨香成一本厚厚的书,在我手心里沉淀成一份思想与实践的结晶时,内心便有了一窥到底的欲望。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把厚厚的一本书看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尤其是对奋战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启发之处。全书分五章,开篇介绍蔡林森的成长历程,结语是专家们的评述。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详细地介绍了先学后教的应用价值,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理论基础等等。书看完了,心里的懵懂变成萌动,有醍醐灌顶之觉,亦有恍然大悟之感。

  看完此书,不禁感慨: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书还可以那样教,原来学生可以挖掘那么大的潜力。感慨之余,不禁联想前几日看到的一篇博文:大家都这样,便对吗?联想近几年新课改中涌现的语文课堂观摩课,大家不约而同地走进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式。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重点句,畅谈感悟,安排一个小练笔或其他的环节对主题进行深化与拓展。大家都这样,便对吗?我想,蔡林森肯定不这样认为,他发明创发先学后教,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实践中的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性。当老师们还在会“减负”与“提质”纠结的时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然为我们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这种教学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性。在一节没有任何花样的课里,“永威人”如是说: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的不讲,学生才能真正地学!

  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

  这就是蔡林森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在思洋中学开花结果、又在永威不断丰富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呈现的“另类”课堂风景。

  经典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基本分为4个模块,8个小环节:辅助环节(约一分钟),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约20分钟)。从这个教学模式里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整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自学、自己练习为主。试问,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该是得到多大的提升,他们的那种探究的意识得到多大的发展?长期接受此法训练的学生将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

  关于革命的读书心得三:

  在21世纪的今天,“革命”作为一个术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解释的不同。对于“革命”,和随之伴生的“反革命”。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重新审视革命在现代理论社会中的地位,并重申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的必要性。在一个只是氛围和政治氛围都在发生巨的大变动的时代,唯一可以确定的是,21世纪的世界并不会变得像我们当中一些人20年前所期望的那样好。然而由于运气,以及我们的智力的运用,这个世界至少是不会变得像我们今天所害怕的那样差。

  写作是一件很耗人的事,你必须为找到一个好的论题而殚精竭虑。而翻译或许或许因为少了这份创造性而容易一些,但是如何理会作者的本意并做到信、雅、达,却也是一份不轻松的活。中国人对于革命并不陌生,因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场革命离开我们并没有多久。。更不论18世纪中叶以来,我们一直面临着这个五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本书中,作者是把革命作为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形式来加以论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还处于一场革命之中。邓小平也曾经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离我们太近,我们常常因置身其中而对习以为常的问题缺乏敏感性。适度拉开一点距离,以一种“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也许能引发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本书的思考即就此而展开。本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民国政治,其突出特点在于“去熟悉化”,即对民国史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譬如关于民国和保长的政治、生活情境、关于国民党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活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等等,都有新的诠释,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革命并非只是一个社会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涉及夺取、巩固和运用权利的政治事件。阐述革命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理解国家的本质,以及社会是如何按政治目标革命与反革命。

2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