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幽默语文德育论文

时间: 欣欣2 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行为方式,包括言语和体态上的幽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幽默语文的主题德育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幽默语文德育论文

  教师应该把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与聪明才智相结合,充分利用“可趁之机”,在语文课堂上巧妙运用幽默艺术,以实现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能力、知识、智慧、灵感在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学习的关键因素,更是使语文教学得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亦庄亦谐,庄谐并重,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一、幽默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营造轻松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幽默艺术,能够把课堂打造成一个师生平等的和谐环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才能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在课堂上得到放松,从而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思维的拓展。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够以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为乐趣,其更重要的前提是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而懂得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艺术,将能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之后的知识巩固与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曾经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上《杨梅》这节课前,她事先在讲台内准备了一瓶保存了很久的杨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了解杨梅,她答应只要学生闭上眼,能回忆出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就变出杨梅让大家尝尝,结果她真的照做了。这就不仅营造出师生相处融洽的气氛,让彼此相互信任,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与兴趣,使学生乐学。

  (二)开启心智,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师生固步自封,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十分不利于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下,思路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在不良情绪的操控下,思维禁锢,反应迟缓。并且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麦曾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曾经有一位历史老师,为了让学生深刻记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及其在地图上的位置,她编了一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从那以后,学生再没记错或忘记过这七国。可见幽默能够启发心智,使学生更能在幽默的语言环境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身体力行,将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增强教师魅力,“润滑”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不只是学生,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幽默教学的主导者。能够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教学技能是衡量一位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而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幽默技巧更是衡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能说会道加上幽默,这将成为一位教师增强其人格魅力的重要法宝,也是“润滑”师生关系的不二法门。笔者的一位小学老师,他眼睛小,但他对学生们这样说:“你们要是在这么好的年龄不惜时如金,奋发学习,老了才抱佛脚,佛也会生气的,这不,佛把我眼睛变得越来越小了。”这位老师非常幽默的告诫学生要努力学习,幽默让教师更显亲和,使其深受学生爱戴,学生可能会因为喜欢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生动滑稽的演绎而喜爱课堂,这就不仅促使学生学业进步,而且改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使师生在融洽的环境中各得其所。

  二、幽默材料的来源

  (一)融入生活,细心挖掘

  生活是幽默最好的启迪者,充分利用我们的各个感觉器官,融入深刻的思考,将会有不可思议的发现和收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官,我们可以看见事物的形状、色彩、动静,因而可以游走大街小巷、阅读书报、观看电视节目,独具慧眼将能使我们善于发现。能够聆听也是幸福之事,听鸟兽河流的声音,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听街头巷尾的议论,聆听自己的心声与别人的话语;听音乐、广播,享受美妙的声音带来的安逸。耳濡目染才能印象深刻,幽默来源于生活,要挖掘它关键在于细心。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轶闻趣事、俏皮话、顺口溜等,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利用。尤其是要注意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电视节目,流行趋势,流行话语等等把所见、所闻、所触、所感的一切记于心上,好比让已经化为山川、河流和土地的盘古重归于一个新的整体,挖掘新的内涵。例如曾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本上写到自己如何憎恨“老鼠”这个生物,可以说恨之入骨,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就举出生活中的“鼠标”来告诉他: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倘若世上没有老鼠,也就没有鼠标的新奇发明了,不是么?我们每次玩电脑时,不是都对鼠标“爱不释手”么?由此而纠正了一位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见,细心挖掘善生活中的幽默很重要。

  (二)咀嚼书本,信手拈来

  教材也是生活实践的积淀,是前人的知识浓缩和经验总结,身为教师,不仅需要对教材深谙于心,也要注重阅读课外书本杂志,最终能够融会贯通,对幽默材料熟练掌握并能信手拈来。我们在教材中所接触到的幽默材料包括鲁迅的讽刺式幽默,如《阿Q正传》《孔乙己》;契诃夫、欧亨利的冷幽默,如《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安徒生的童话式幽默,如《皇帝的新装》《丑小鸭》;以及吴敬梓的中国式幽默,如《范进中举》等。适时地运用这些材料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使学生充满兴趣,也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能从课外书本获得的幽默材料更数不胜数,中外名著中的幽默不胜枚举,如《西游记》中猪八戒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鲜明个性,马克吐温的经典讽刺式的幽默小说。咀嚼书本,从会读到读会,勤思到思会,才能在需要幽默时信手拈来,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位学生上课时,不小心打破了自己的玻璃水杯,他羞红了脸,怯生生的等着老师来批评,然而这位老师走到他身旁蹲下,像在找什么东西,然后对他说:“人家司马光砸缸救友,原来你是砸玻璃救小蚂蚁呀!你成功啦!”显然,老师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笑了,这既挽回了学生的自尊,又巩固了之前学的司马光的事迹,何乐而不为呢?

  (三)回归课堂,激活灵感

  课堂是教学过程中众多突发事件的发生场所,伴随着太多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某些偶发事件才可能带来一定的幽默效果。课堂上,学生不经意间给出的有趣回答,教师不经意间做出的滑稽动作,某个特定的时刻恰逢出现的一个幽默的人都给与教师无穷的灵感。事实证明幽默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寻觅,只要教师真正与学生共同投入课堂,善于发现学生在看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曾经有一位老师在上《乡愁》这篇课文时,课堂上有位学生开小差望着窗外,这位老师就说道:“看来某同学真是思乡情怯啊,他的乡愁比余光中先生的还要浓厚啊,厚的看穿了玻璃窗啊……”学生们哈哈大笑,可见既要在学习中思考,也要在思考中学习,灵感的激发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可见幽默能从课堂中来,只是需要灵感的点缀,出色的临场发挥。

  三、幽默艺术的使用技巧

  (一)言语幽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多的方式是语言。无论是朗读课文,还是师生问答,都是以语言交流的方式。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就要学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一切可以取用的资源,来丰富课堂,感染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

  1.巧用修辞

  众所周知,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无外乎是所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实际上说话时巧妙地运用修辞,也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或说服力。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小故事的时候,当乌鸦因为被狐狸夸得天花乱坠而失去了到嘴的肉时,老师就巧妙的告诫学生:“当你看见有牛在天上飞的时候,那就说明地下肯定有人在吹!所以,我们不能听信别人谄媚的话语,否则会吃亏的。”老师用这样一种夸张的幽默方式,使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个小故事,也懂得了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比喻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印象深刻。

  2.巧说故事

  语文本就是一门充满乐趣与智慧的学科,教学不仅使课堂充满乐趣,而且考验师生的反应能力与联想能力。课堂上不可以死读书,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提升需要教师的帮助,实际上课堂上的更多时间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大体上是一种给予与接纳的过程。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经验,从中挑选能辅助学生更好学习的资源。课堂上可以穿插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到《丑小鸭》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说了一个有关他自己的故事:“我小时候长得很胖,胖到同龄孩子能穿的衣服穿在我身上就像肚兜,他们都嘲笑我孤立我,还叫我‘肥冬瓜’。我的力气非常大,还能够自己掌控好,所以体育课上的铅球考试我总是第一,于是大家开始对我另眼相看了,我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大家看看现在的我,还想不像‘肥冬瓜’呢?哈哈,事实证明‘肥冬瓜’也是有春天的!”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演绎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自然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传达的道理。

  3.巧用联想

  歌词、广告词、故事、笑话都是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只要老师善于联想并运用在恰当的地方就能事半功倍。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时,由于学生们总是无法熟练地回忆起接下来的那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因而老师即兴发挥,把这一句诗用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的主题曲的音乐唱了出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此,学生再没忘记过这句诗,而且每次看到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播出时,总能想起老师上的课,印象很深。

  4.巧妙变音

  变音是指老师在上课时,尤其在学到以语言或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课文时,必要时可以在朗读时适时地改变自己的发音习惯,用奇怪或夸张的变音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给学生“这篇文章其实很有意思很值得关注”的信号。例如,在学习《变色龙》时,老师示范读课文时,读到奥楚蔑洛夫在不停地变脸时所说的不同的话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不断地变音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在不同场合下奥楚蔑洛夫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的学习。

  (二)体态幽默

  除了语言,教师还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如丰富的表情演绎和夸张的肢体表现。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老师的亲和力,还能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氛围下更容易接受喜爱的老师所上的有趣的课文。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滑稽幽默的体态语言等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表情夸张

  教师在上课时,除了其语言要具有表现力之外,其表情也要附和这语言,以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老师在教授“鼠目寸光”“龇牙咧嘴”“嗤之以鼻”等成语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用夸张的表情演绎动态的成语,让师生均乐此不疲。再如上《祝福》这一课时,讲到祥林嫂不幸遭遇的前后的脸部表情与神态变化,老师恰如其分的表情展现出了这种变化,让学生久久不能忘却,深切体会到祥林嫂当时的苦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善用肢体

  除了丰富的脸部表情能感染学生之外,巧妙运用肢体语言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肢体语言可以夸张也可以矜持,重要的是看演绎的是什么内容。例如,在上到《雨巷》时,倘若教学条件有限,没有多媒体。那么老师在念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时,可以做撑伞的动作,来回自踱,脚步徘徊不定,做出似乎在等待着谁的样子。夸张的动态表演,不仅可以以让学生感觉有趣,而且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不断进行契合文章的想象和联想,有利于更好地揣摩诗文展现的意境以及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体态语言要精炼确切、自然活泼、富有个性,要夸张而不过分。语文教师要注意过犹不及,千万不可忸怩作态。

  (三)板书幽默

  课堂上,听、说、读、写是融为一体的,除了语言的熏陶,动作的感染,当然少不了老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针对中小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这就需要老师采用巧妙的板书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1.符号幽默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表情或者符号越来越丰富且为人所熟知,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新事物的流行都必有其生存空间与接受对象。这些网络表情和符号虽并不正规,但可以被正确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添教学乐趣。例如老师请学生上黑板默写词语时,学生写错了,老师可以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表情,即两个减号与感叹号结合“- -!”来表示这个词语写错了,需要加油。让学生上来改正后,可以换一个冒号与右括号结合“:)”这样的表情,意味着改得很好,继续努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满乐趣,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所以把这些表情恰当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将会促进语文教学。

  2.汉字幽默

  语文教学课堂上,在黑板上书写的更多的是汉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汉字特别是象形字充满了神秘感和魅力。因此,语文老师在板书时,可以利用汉字的巧妙构造来学习新学的词语。例如,在教小孩子学到“山”字时,可以把“山”字画成一座山的形状,加深小孩子对“山”的形状的了解。再如“大”这个字,老师在板书时可以画一个简单的小人儿,解释“大”的每一个笔画分别是小人的每一个部位。这可以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教学方法,小孩子会感兴趣,也会对中国文化有更好地理解。

  四、使用幽默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幽默的目的,切忌盲目幽默

  任何教学课堂都是神圣的,因此教学时所运用的幽默应该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使用。幽默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教学中运用幽默,不论实施过程怎样,都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因此幽默的运用必须适应教学的需要,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否则,如果教师只追求幽默效果,离开了教学计划和重点,东扯西拉,也许会逗得学生满堂大笑,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却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造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从而会减少课堂上知识传授的容量和密度,不免给人以哗众取宠之嫌、喧宾夺主之感。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幽默运用真的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仔细揣摩,不可顾此失彼。

  (二)幽默要注意对象,内容健康向上

  幽默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因此,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幽默的内容和方式。首先,幽默的内容要积极健康,不能为了取悦于学生而采用粗俗的语言、荒诞的故事,也不可拿一些圣人学者那开玩笑,否则将使学生对老师反感,提不起学习兴趣;其次,幽默要注意对象,不能伤害学生人格和自尊,要充分尊重学生。拿学生开玩笑,用幽默嘲笑学生,不仅有损教师的威信,也有伤学生自尊,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的正常发展。不讲求教学内容的健康性,不尊重教学对象,将使教学不成其为“教学”。

  (三)幽默要注重创新

  幽默意在创新。我们不反对借用经典的为人们所熟知的幽默用语、幽默故事,但一味人云亦云,老调重弹,充其量不过是学舌的鹦鹉。机械地模仿别人,会窒息语言能力的提高,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轻视。使用幽默艺术最重要的是善于适情适境的“信守拈来”,而不矫揉造作。如发现学生习作有了抄袭之嫌,便在讲评时说:“我原本信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看了有些同学的习作后,我将改变信仰,信奉“无独有偶”。因此,要注意求新求变,为师者要时时体会学生的情感需求,知识需要,玩味学生的审美心理,接受动机。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幽默要适可而止

  一节课中,幽默并不是越多越好。幽默表现得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积极思考;表现得不好,则会因为“扑空”而令人失望。所以运用幽默关键在于把握时机,见机行事,一触即发。运用太多,会导致课堂气氛活泼有余,严肃不足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这必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不足,也会导致学生兴趣突然中断,期待老师以幽默的方式继续上课而不得,因此不断遐想,心思飞到九霄云外,不知课堂老师所云。由此可见,幽默教学固然重要,但必须掌握适度原则,掐好那个点,既让学生快乐到了,又能使教学过程继续下去。

  五、幽默后回归课堂

  幽默是一种艺术,善用幽默的教师是大师。一节课45分钟,只有恰当的运用幽默,才会事半功倍。幽默到了,学生开心了,但此时教师还必须做到的最重要的一件是就是幽默的收尾工作。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总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服务,且总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其根本目的的。其语文性决定了它以充分调动语文学习内容的幽默因素为主,同时又由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又可以采集生活中的幽默,并对之加工改造,使之符合语文课堂情境,适合教学需要。其认知性决定了它是让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认知活动中伴随着笑声。其育人性决定了它不应该是粗俗的,而应该是健康的;不应该是油滑的,而应该是一种亦庄亦谐又以庄为主的轻幽默,同一般幽默一样,也是一种心理的暂时解脱和心灵的松弛替换,一种压迫被移除的快感。如果上课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那大可不必如此费周折,下课让孩子们想怎么开心怎么开心去,但这是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幽默后回归课堂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