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学习方法案例分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好成绩的决定因素。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初一学生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初一学生学习方法案例分析一
王某,男,初一,智力正常,小升初时学习成绩排在班里第二名。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平时经常组织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学习很用功,但成绩却逐渐下滑。其班主任反映王某上课能认真听讲,但基本不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完成,只是正确率不是很高。家长反映王某平时在家也花费很多时间学习,期末考试前更加努力,每天都开夜车。但是王某期末考试成绩仍然不是很好,下滑到班级32名,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该生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王某的情况在初一学生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许多初一学生的家长会反映:我家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很好,可到了初中之后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而且平时看孩子学习还挺努力的,可成绩就是上不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信很多初一学生家长都有这种困惑,孩子学习很努力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种情况,如果孩子的智力没什么问题的话,那家长就要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方法问题了。学习方法不当,孩子的努力就可能白费。就像案例中的王某,智力没有问题,学习也很努力,可能就是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最终导致了学习的下滑。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相比在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学习课程增多,内容加深,学科更加体系化结构化。学生要根据初中课程特点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下面我们总结了初一孩子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家长可以参照这些表现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1、学习没有自己的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只有指定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的计划才能让学习进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有些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整天忙于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学习安排。对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一味被动的听老师的指挥和安排。这样的学习方法在课业繁重的初中显然是不适合的。
2、没有形成知识结构
初中的学科增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学科内容也逐渐加深。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学科体系的前提下形成知识结构,对知识能融会贯通。而大多数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时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这就导致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像一盘散沙,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很多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但综合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的原因。
3、习惯死记硬背
初一的学生大多习惯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即对任何知识都很少去理解,而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也叫机械性记忆,它是指不加思考和理解的重复性记忆,这是记忆的最低形式。这种形式的记忆不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初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不能科学利用时间
到了初一很多学生会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尤其是那些在班级中担任班干部的同学,他们往往不能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就像案例中的王某,担任文体委员,平时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果他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到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效率不高,导致成绩仍然不见提高。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不抓紧时间学习,临到考试开夜车,手忙脚乱。这些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表现。
小学时的课程内容都很简单,学生仅通过课上认真听讲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初中则不同,初中不但课程内容加深,每节课的知识容量也比小学时增加很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预习和复习,带着问题听讲,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大多数初一学生则没有这种意识,课前不预习导致课上很多问题听不懂,课上不会记笔记,听完课就完事大吉。这样只会导致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给学生的建议:
升入初中,面对繁重的课业许多初一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害怕自己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很容易就对学习产生厌倦,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学习。其实,初一学生是有能力应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的。虽然初中课业量增加,知识深度也增加了,但同时学生的精力和大脑的发展也在逐渐趋于成熟,在生理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把方法培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是能够很好的掌握初中知识的。
下面我们给学生一些关于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初一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特点。
1、掌握初中学习五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
初中学习不同于小学,只靠上课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掌握以上五个环节,课前预习是为了上课听讲更有针对性,课后复习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做作业是为了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总结则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把握。这样环环相扣,才能真正的将所学的知识吃透,学懂。案例中的王某就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这就严重影响了其听课的效率,所以即使他上课听讲很认真,成绩仍然不易提高。当然,五个环节中最重要的还是听课,认真的听课配以其他四环节作辅助,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这五环节的精力分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2、建构知识体系
每一个学科都要它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参考课本的知识体系同时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好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有助于我们将知识存入我们的长期记忆中。没有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同学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时间也花了,苦功夫也下了,但学过之后却一塌糊涂,而且知识越多头脑就越混乱。还有些学生边学边忘,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样的学生也是因为没有将知识编织成网络来理解和储存。
3、模仿和积累典型例题
例题是对知识的涵盖和延伸。从例题中我们可以了解知识的具体应用。所以掌握了例题的思路和解法也就是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因此,初一学生在刚刚开始适应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模仿例题中给出的思考方法和规范的解题步骤能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另外,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也要将其内化积累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只有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我们才能灵活的运用它。
4、勤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再聪明的人也会有不懂的问题。初一学生也不例外,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这时,我们不能害怕丢面子,被嘲笑而不去请教老师的同学。这只能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自己会不堪重负。要勤学善问,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独立思考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也要勤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学习误区,也会学到自己没有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进步。
给家长的建议:
从小学升入初中,孩子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多方面的改变。如课程增多了加深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等等。如果家长不能帮助孩子尽快调整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在初中的学习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如若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但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成绩,而且可能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我们给家长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家长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1、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即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榜样。要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家长就要做出表率。很多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家庭的孩子学习都很好,这是因为孩子在家庭中受爱学习的父母的熏陶,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渐渐的爱读书,喜欢思考问题等等。所以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和孩子一起学。在学习中教会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做笔记,遇到难题自己解决等。家长的身教作用是很大的,一个放学回家看见父母在打麻将的孩子与一个看见父母在看书的孩子哪个在学习上会更好呢?答案不言而喻。
2、对孩子的学习多鼓励,少批评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生上更多的给予负面的评价。如孩子一道题不会做就责怪其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做错一道题就骂孩子脑子笨。这些批评都会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都没有了更不用说孩子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了,那么孩子的成绩也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会做错。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如孩子做对了一道比较难的题,要奖励孩子并夸奖孩子很聪明。这样会让他们在学习上很自信,这样他们才会努力的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3、正确认识考试成绩和能力的关系。
考试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家长应该认识到学习成绩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家长绝对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其它可以不管不顾。考试成绩不好就一棍子打死,其他一切再好也没用。我们的家长应该看到我们现今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并努力的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既不能把孩子培养成高分低能儿,更不能用分数抹杀孩子的天分,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最终使孩子一事无成。
4、指导并强化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要靠家长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家长在孩子升入初中之前就应该让孩子了解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的不同。帮助孩子养成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高速高质的应对考试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孩子的好习惯予以强化,即每当孩子预习和复习了知识就对孩子给予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这样有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固定。
5、及时和老师沟通
在学校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或者是因为学生违反纪律老师加以管理造成的,或者是因为老师的性格不能为孩子所接受,或者是孩子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些矛盾和冲突很容易导致孩子抵触或厌恶老师所教的学科。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出面协调。一方面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家长更多的是告诉孩子,要能够主动地来适应老师,因为老师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班级。教育孩子要善于发现老师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就能缩短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互相的适应过程,也能使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孩子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好成绩的决定因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孩子事倍功半,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能顺利的适应初中的学习。
初一学生学习方法案例分析二
初一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只要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考80-90分以上,但事实上很多学生的考试成绩总不能如家长所愿,望子成龙心切、对初二的后续学习成绩的担心相当普遍,这里结合平时辅导学生的情况分为三类进行分析,并给家长提出建议:
1.学习主动,成绩优秀型——这些学生是人称“最让家长省心的孩子”,他们学习欲望强烈、主动性强,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成绩优异,这个群体的家长对拔高有很高的期望,担心初二会不会出现成绩分化,老想让孩子成绩保持在110分以上。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找老师辅导,如果辅导也不必要找一对一,只需要选择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任教的“尖子小班”,进行一些专题辅导(未必和课程同步),对知识进行一些拓宽,意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之在后两年的学习中真正游刃有余,保持排头。
2.学习努力,成绩一般型——比较听话,能完成作业,但成绩在85分上下,在各科中数学属弱科,辅导效果不明显。这些学生首先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听课比较被动,其次是满足于完成作业,练习的数量积累不足、强度不够,成绩平平,家长们十分着急。这一类学生有必要采取措施,推他一把,因为他们具备比较基本的知识,也很有改变数学弱科的愿望,在学习上表现为某些模块知识缺漏(如绝对值、方程应用题)、某些题型不适应(如找数字规律、方程应用题中的打折、行程问题)、知识运用不灵活等表现。对他们,应该抓住初一科目较少、知识较简单、孩子有改善弱科欲望的大好时机,找老师辅导,可分两步:(1)一对一阶段——对进入初中以来的知识缺漏部分集中时间、快速补习,一般经验丰富的在职老师用8-10个小时,便能使学生获得一个较完整的知识基础,足够后续学习之用;(2)小班辅导阶段——参加由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组成的同步辅导小班,解决已学内容中的疑难问题,或提前一点讲授下一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减少一些课堂的障碍。这个安排的效果会是很好的,我在春节前后的辅导中成功的实践、体验了这个过程,有几个学生开学测试考到了110左右,提升近30分,学好数学的欲望大增,改变弱科初步实现。
3.学习欲望低下,成绩较差——家长苦口婆心、督促威逼、花钱辅导,结果十分头疼,这些孩子的整体教育处于比较严峻的状态,他们头脑聪明,但有些贪玩调皮,有些沉溺电脑游戏,甚至有些“痞”,课堂不太认真听讲,作业应付,有叛逆倾向。对这些孩子,家长们要很好的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失之处,鼓励与严格要求并举,抓住他们年龄尚小、可塑性大、知识补差易的时机,抓紧强化辅导——尽量参加那种每天放学后的作业辅导班,在辅导老师的管理下,定时完成学校各科作业,适当增加一些较基础的强化练习,进行一种持续的、稳定的知识积累,期待成绩有所提升、学习兴趣开始提高、自制力有所增强,再改为每周一次的辅导。对这部分孩子,家长不能着急,至少,在周末的两个小时能解决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有一个持续的“监管”,我曾对好几个家长细谈这个建议,我昵称他们为“小顽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保在“监管”下不再“下滑”,避免到初二积重难返,出现不服“监管”的情况,期望他们,长大一岁、升一个年级,混沌渐开,会有突然的改变,他们的上进心一旦被唤醒、被点燃,成绩可能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可喜景象!
在素常和家长的交流中,深感为人父母、培养孩子成才的不易,也发现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发展状况下,确有着“因人施教”的问题,如上是本人在辅导学生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写出来与大家共享,为更多的孩子能顺利成长,欢迎大家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