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态度 >

如何才能端正学习态度?

时间: 文桦2 学习态度

  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 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才能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相信大家的爸爸妈妈在开学之初,或多或少总会对你说一句:“要用心学习,好好学习,上课不能开小差,要听老师的话,端正学习态度”诸如此类的话。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端正了,我们才有资格学习,才有毅力克服自己的玩心。

  端正学习态度就是要认真学习。

  学习是不能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我们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首先,上课要集中注意力听课,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其次,要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思维能力。第三,要认真预习,及时复习。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效果,培养自学能力。及时复习可以加深和巩固刚学过的知识的理解,防止遗忘。最后,要不断反思,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多切磋交流,取长补短。

  有人说,态度促进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赛尔,它在没有被发现之前,还是一块贫脊之地,那里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那儿,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当一个现代的西方人到了那儿,听说了这件事后,他决心做一次试验。他从比赛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出来了。

  经过此事,他终于明白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因此,他告诉当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大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大漠。那个青年照着他的话去做,三天后果然来到了大漠边缘。

  青年人也因此成了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了小城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从选定目标开始。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你带来什么启示,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取得比较大的成功的人,他们的行为几乎都是指向于自己设定的目标。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

  一、 有目标才能走向成功

  我们要想成为学习的优等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树立一个成为学习优等生的目标。

  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人能走多高首先取决于是否找准自己的目标,只有选准方向,才能持久稳健地走下去,才有望达到“顶峰”。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舵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最终搁浅在绝望、失败、消沉的海滩上。

  世界公认的成功定义是:成功就是逐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既定目标。目标是成功的灵魂精粹所在,目标的达成几乎可以与成功划上等号。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世界上只有3%的人能设定他们的人生目标,这也就是成功者总是极少数的根本原因。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也在于他们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迈他们的第一步。

  9%拥有短期目标的人,中上阶层,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品质稳定上升,成为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1%目标漠糊的人,中下阶层,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特别的成绩。

  26%没有目标的人,最底层,生活不如意,常常失业,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二、如何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朝着目标前进。目标,是一种希望,在希望的激发之下,人才会不断地追求进步向上。 学习目标应当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遵从自己的意愿

  充分地相信自己,就具有了从事任何活动,并且达到任何一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一旦你敢于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投入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时,你在考试中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高考中一定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2)由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来决定

  目标也不一定一成不变的,可随实力的变化而变化,无须过高,也不能过低。有一位高考状元说过:“高一的时候,我只能保证自己上武汉大学;高二时改为人民大学;到了高三,我便把目标锁定北大,并为此奋斗不止。我喜欢这样的追赶,去追寻遥遥领先的理想,在追赶中,我学得自己是自由自在人生的主人。”

  (3)让目标吸引你前进

  目标要能促使你克服各种挫折和困难,并为之奋斗的,能对自己起到良好的约束和督促作用的。

  (二)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呢?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两内容:

  一是总目标。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自己、为父母、或是为其他需要感激和感恩的人?为了将来的发展,为了上大学,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带来源源的动力,促使你去发展,去努力,就可以当作自己的目标确定下来。

  学习目标的第二个部分,是实现第一个步骤性目标。由这步骤性目标最终才能实现自己学习的总目标。比如说,我这一节课必须掌握住哪些知识,我这一天的复习要包括哪些内容,这一个月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效果,小到一小时,大到一月、一学期、一年,都要有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懈怠,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最终目标前进。

  (三)如何制定目标

  (1)长远目标

  人生长期目标,是一个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结果,应该定得比较远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人生目标只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可以。

  (2)中期目标

  中期目标可以三至五年,高中学生可以“高考”为界。如“三年后进入什么样大学学习”等。

  (3)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不能和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相冲突。可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半学期目标等;也可分为数学、语文、外语等各科的学习目标。

  (4)分析你的现状

  目标是为未来勾画蓝图,达最终目的地的时间和要求。要分析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发挥优势,克服不足,自己的各科潜能如何,是否已经充分发挥出来了,自己各科成绩如何,偏科情况如何,如何补救;自己的学习毅力和勤奋程度如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怎样,需作哪些改进等等。

  (5)制定行动计划

  根据自己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主要是明确自己将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在外语学习方面,要加大课外时间的投入,选择较好的英语参考书,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在语文学习方面,增加课外阅读书报量,逐渐丰富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三、立即行动,向目标出发

  (一)目标确立要实施。要“站起来!要行动!要立即行动!”

  不要三分钟热乎,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运气借口症

  “我真倒霉,又被老师碰上了”

  把受到挫折或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佳,他不是从挫折失败中接受教训。进而严重的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进步,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防治方法有两个:

  第一,接受科学的因果观念。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成绩好靠的是勤奋加好方法,绝不是运气。

  第二,不能妄想不劳而获。

  (三)兴趣借口症

  兴趣借口症的主要症状是不愿意学习或不愿意做事,其实质是懒惰:一是思想懒惰,对学习的内容不愿下功夫,不愿意记忆,更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因此学不会;二是行动懒惰,不愿实干,更不刻苦钻研,连基本的作业任务也不完成。

  如何防治呢?

  首要的是勤奋和认真,努力认真地去学就会有收获,就会有兴趣,也就不再以没兴趣为借口;其次,正确认识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努力的结果,兴趣是后天培养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也是不断改变的。

  (四)勤奋借口症

  成功要勤奋、独立思考、需要方法、内在动力等因素。

  怎么防治勤奋借口症呢?

  一是勤奋加方法,在勤奋的基础上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记忆和思考,提高学习质量;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加强自我调控能力,发挥主体精神等。总之,讲究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是防治勤奋症的一剂良药。

  二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勤奋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下,体验学有所获的喜悦,能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浓学习效果更好。

  三是激发深层次的学习动力,即进一步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求知,创造和审美的需要。把学习当作自己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当作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时候你的潜能的激发都能达到最高水平。只顾蛮干,盲学而不顾效果的勤奋借口症就能彻底治愈。

  善于思考,充满兴趣的勤奋,才是学习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环境借口症

  不往主观方面找原因,反而埋怨环境条件,把自己学习失败的原因全推向客观环境,此种思想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他们患了环境借口症,他们常抱怨学校条件差,生活也差,不能安心学习;也埋怨着教室不安宁,老师讲课听不懂;也有学生为家庭条件差而自卑,比不上别人有吃有穿有钱用等等,治疗此症有以下几种:

  第一,正确对待环境。人很难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以积极的态度从外部环境条件中吸取有益养分,为我所用,不能只看到环境差的一面。正确态度就像特级教师魏书生所说:“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己无补”。要记住求人不如求己。

  第二,学习成败的因素,人的主观因素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外界环境是外因。

  第三,寻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如,学会记忆和思考,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和自尊,发挥个体潜能和激发内心的动力等。

1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