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砚只为磨墨而生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砚只为磨墨而生》阅读材料

  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

  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

  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

  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

  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

  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选自《博物》杂志2016年第2期,有删改)

  《砚只为磨墨而生》阅读题目

  12.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2分)

  ▲ →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 ▲

  13.第8段划线句中“这些标准”具体是指什么?(3分)

  14.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

  (2)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

  1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 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B. 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砚台要有硬度在6-7的关键成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2-4之间。

  C.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

  D. 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

  《砚只为磨墨而生》阅读答案

  12.(2分)砚的起源与发展或砚的发展简史(1分),介绍四大名砚(1分)。

  13.(3分)(1)耐磨(或轻松磨出墨汁,或易发墨)(2)有一定的柔韧性(或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3)硬质颗粒很细,很均匀 (4)不易干涸(写出三点即可,一点1分)

  14.(4分)

  (1)(2分)“必须”表明“一定的柔韧性”是制作砚台的必备条件,是不可或缺的(意对即可,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2分)把微微凸起的硬石颗粒比作“小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研墨的过程(意对即可,1分,仅回答“打比方”或“比喻”而不简要分析,不得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分)。

  15.(2分)D


  看了“砚只为磨墨而生阅读答案”

6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