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名二子说文言文答案

时间: 炎婷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名二子说》阅读原文

  《名二子说》阅读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   2.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

  3.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4.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

  5.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

  二、翻译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辙乎!吾知免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苏洵,北宋散文家。有二子,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名其二子,根据文意;

  轼,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辙,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二子说》阅读答案

  一、1.对车本身有其专用

  2.车厢前的横木

  3.车轮压的迹道

  4.在其中

  5.这

  二、1.即使这样,如果没有轼,那么我就认为那不是一辆完整的车。

  2.苏轼啊!我担心你不会在外表上掩饰自己。

  3.苏辙啊!我想你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免于灾祸的。

  三、不要过于外露 要善于避祸为福

  《名二子说》阅读翻译

  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但作扶手的横木,唯独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尽管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

  苏轼啊,我担心的是你因不会装饰自己的外表,而让别人不知道你的作用啊。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但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

  这车轮印,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苏辙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于灾祸的。

  《名二子说》阅读拓展

  唐宋八大家,苏家父子就占了三席,可见这户人家的厉害。

  父亲苏洵,为子取名,深有讲究。大儿子名"轼"。他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也即车后的横木,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但是如果去掉了它,对车的完整性就有损害。苏东坡从小个性张扬、豪放不羁,父亲告诫他"轼"过于张扬显露,虽然少它不可,但要注意"外饰",切忌自以为是,锋芒毕露。

  而苏辙的性格则相对内敛,苏洵说,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虽然"辙"不易致福,却也难以招灾。苏洵对这个儿子,想必是比较放心的。

  这篇短文很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诲。说来很巧,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苏辙冲和淡泊、含蓄深沉,兄弟二人各自的性格,与"老苏"的《名二子说》倒也真是紧相契合。虽是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字时所作,观苏轼、苏辙二人生平,苏轼"一肚皮不合时宜",于党争中不知自保,落得一生坎坷;苏辙风头逊于兄,而仕宦生涯远比苏轼顺利。种种情形,竟与苏洵当初所逆料者全同,所以说:知子莫若父也。

  明智的父母,总希望子女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再寻求发展。苏轼后来也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讲的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

  苏轼兄弟处于北宋新旧党争、矛盾激烈的时代,而两人立身之术不同。苏轼性格"不外饰",论事激烈,不为世容,几次入朝,又几次"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宋史.苏轼传》)而外任,还差点被杀。苏辙遇事能自持论,不依附重臣,所以能自立而免祸。《宋史.苏辙传》说:"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韬戢"就是"外饰"。确实,那种不可掩抑的英迈之气,正是苏轼之为苏轼的特点。《苏辙传》论苏辙"寡言鲜欲""君子不党",这正是他能处于"祸福之间""齿爵皆优于其兄"的原因。知子莫如父,苏洵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切。

47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