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杨公堤随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 子文2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杨公堤随想》阅读材料

  ④路既成堤,桥也有了,盈盈湖水在桥洞下穿过来流过去,与西里湖汇合交融。这亦新亦旧的杨公堤,在岁月掩埋了几百年之后,终于被粼粼水波托举着,似那条从雷峰塔下逃逸后归来的青蛇,从此定心驻守西湖的碧水蓝天之下。

  ⑤步行进入湖西景区,隔水遥望赏菊听曲的清雅之地小隐园,顺着“乡间小路”前行,一座新修缮的江南民居很是醒目,粉墙黛瓦,质朴幽静。此屋名燕南寄庐,是耿直执着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忽而想起“__”中,几个中学同学偶然撞到这里,黑色的大门紧闭,一片萧瑟阴森之气,绕着围墙转了几圈不得进入,悻悻离去。想不到几十年后,大师的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成为湖西一景。

  ⑥沿着水边从容前行,岩芳水秀、五峰草堂、醉白楼、天泽楼等是一座座有着曲折来历和文化内涵的楼台亭阁、雅屋精舍。新近落成的于谦墓,气势宏大,肃穆庄严,可见杭州对清廉正直的才子好官的怀念之情。

  ⑦那些故居旧屋,原本就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只是被岁月的泥沙年复一年地遮没了,静默地蛰伏于湖山深处难得一见。只因这条杨公堤的恢复,而终于被拂去尘埃,重见天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公堤仍是一条路。

  ⑧走过厚重的木桥,眼前便是开阔荡逸的茅家埠水面。湖水坦坦荡荡地延伸至远山。薄云遮日,波平如镜。湖中近岸处,随意地生长着一丛丛茂密的芦苇。几只白色的水鸟贴着水面掠过,又翩然飞去。几条小船正从堤上的桥洞里悄然探头,朝着湖湾里缠绕的水巷向另一座石拱桥划过去,欢声笑语就像水珠子一样一滴滴洒落在湖上。那石桥古朴而精巧,如同做工精巧秀气的搭襻,残破的石缝里的浓密的青苔,记录着风雨的道道斑痕。

  ⑨恍惚间觉西湖变得陌生、变得遥远了。西湖在很久以前,就应该是眼前这个样子吧。这不是“新西湖”,而是一个具有乡村风情、比老西湖更老的西湖。这些星星点点的湖塘港潭,原本就在那里散落着,只是被日月存积的腐叶淤泥覆盖了。终于有这样一日,深受西湖恩惠的杭州人,要把西湖的原貌还给西湖了。果然,挖着挖着清水就涌出来了;水漫湖西之时,杨公堤就在湖中游动起来了。现在,因这一条杨公堤的修复,竟把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都一一激活。西湖是天下人共享的西湖,无论是乡民市民草民,可随时随意漫步杨公堤。

  ⑩“性知执法,心在利民”,语出杨孟瑛当年的《开湖告谕》。当年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重新疏浚西湖,然后自北而南贯穿整个湖西水域修筑了长堤。如今,我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变为湖中长堤,西湖的几百年兴衰,都在这长堤间了。如此说来,杨公堤已不仅仅是一条路。

  《杨公堤随想》阅读题题目

  9.开头⑴⑵两节的四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分)

  10.文中为什么要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燕南寄庐”?(3分)

  11.作者为什么说“杨公堤仍是一条路”?最后为什么又说“不仅仅是一条路”?(5分)

  12.从文中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欣赏其妙处。(4分)

  13.探究作者在杨公堤上“随想”了哪些内容。(5分)

  《杨公堤随想》阅读题答案

  9.(1)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杨公堤的变化;(2)层层设问,引出下

  文对杨公堤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3)通过类比,说明杨公堤是和苏堤、白堤一样“占尽西湖风光”,丰富文章内容。(3分,每点1分)

  10.(1)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照应下文,说明现在杭州人“心在利民”;(3)拓展丰富了文章内容。(3分,每点1分)

  11.(1)“杨公堤仍是一条路”是因为杨公堤具有交通使用功能,比如连接故居旧屋,方便游览。(或:杨公堤是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一条湖西的黄金漫行线。)【物质层面】(2分)

  (2)“不仅仅是一条路”是因为杨公堤激活了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1分),贯通了文史,连接了不同时期的文化(1分);折射了现在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丰富了西湖的人文内涵(1分)。【精神层面】

  12.(1)由眼前的杨公堤联想到雷峰塔下逃逸归来的青蛇,联想想象丰富,自然地把眼前现实和历史传说连接在一起,拓展和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比喻手法运用富有杭州地方特色。

  (2)移步换景,由近到远细腻描写。“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青山逶迤,雾霭沉浮”句子整齐,骈散结合,呈现西湖美景。

  (3)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细腻描写。用“水鸟”“小船”衬托波平如镜,动静结合,绿白相间。用“欢声笑语”以闹衬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之美。

  (根据参考答案的要点从手法技巧和内容情感方面酌情判分)

  13.(1)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2)“__”时盖叫天故居旧屋等被遗弃;(3)对清廉正直好官于谦的怀念;(4)更老西湖乡村风情的原貌;(5)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修筑杨公堤,“心在利民”;(6)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

  (每点1分,5分给满为止)

  看了“杨公堤随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56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