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大块,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代散文?以下是小编要与你分享的以《童趣》教学为例的初中古代散文教学,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古代散文教学:

  摘要

  本文以《童趣》课堂教学为案例,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来阐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重在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作品的情趣;从“趣味入题、趣读入文、趣事入情、趣意入理”四个角度,抓住“人、事、情、理”四个关键字,学习古代散文,运用阅读、写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带着教与学的乐趣,感悟古代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古代散文的情趣美。

  关键词

  兴趣 乐趣 情趣 古代散文 高效课堂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人文性更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工具性着重点在于向学生指明“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中,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呢?本文笔者以《童趣》课堂教学为案例,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来阐述构建高效的古代散文教学的语文课堂,重在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牵手学生共同体验学习古代散文作品的情趣;从“趣味入题、趣读入文、趣事入情、趣意入理”四个角度,抓住“人、事、情、理” ①四个关键字,学习古代散文,运用阅读、写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带着教与学的乐趣,感悟古代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古代散文的情趣美。

  语文影响生活。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是可以与生活长时间相融的。古代散文教与学,是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能力的核心之一。围绕一个“趣”字,把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相融合,不仅能让中学生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更让中学生向热爱生活一样,深深地爱着语文,有了这份爱,就有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童趣》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举足轻重的古代散文,是值得教师与学生高度重视的文言文。这是学生刚由小学阶段学习到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的选择是用心良苦的,这个意味深长的“趣”字,值得教者慎重,学生珍重。

  教是为了不教。担当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老师们,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朴素而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的这一教育思想,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更是对受应试教学思想束缚的功利主义教育方式的巨大冲击。请所有教授《童趣》的老师们慎重,教就是为了不教。教《童趣》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教刚入初中的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技能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学习技能是学生的基础,也必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学是为了会学。《童趣》作为第一篇古代散文入选初中教材,浅显易懂,读之朗朗上口,听来别有趣味,其核心意义就在于培养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古代散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别样的乐趣。教师把其中的趣味找出来了,学生体验到了,寻找到了学习古文的方法,从此以后学生就爱上了文言文。反之,教者不慎,不能理解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有意拔高、拓展,学生便会一个“怕”字在心头。畏惧古文,是众多学生学不好文言文的主要心理因素,这也许和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有趣、有义、有方法,学生学会了学习,怎能会不喜欢古文呢?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童趣》的教学中,笔者注重把握“趣味入题、趣读入文、趣事入情、趣意入理”四个步骤,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童年的温情、语言的魅力、成长的乐趣;引导学生与教师、同学对话,用共鸣式语言,在课堂中,讲述由文本激起的童年记忆;用模仿写作,在文字中,记录童年充满的欢笑、游戏,甚至是不快。在编者、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构建一个对话的平台,教师理解编者的用意,理解文本的深意,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意,师生之间构建了学习的乐意,高效课堂自然就有了意义。

  趣味入题。一个蝈蝈笼子、一个铁环圈子、一张童年的照片、一段儿时视频的记录,三两分钟,实物式的语文课堂开题方式,不是做秀,更是一种体验。有了这种体验,老师一句顺承而下的过渡语,“孩子们,那么,古人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牵手沈复穿越时空,共同阅读两百多年前古人的童年趣味?”这个过渡语,教师的语言与孩子们的时代语言贴近,也是拉近师生语言对话距离的一个方法。

  趣读入文。带着兴趣去读书,在自由朗读与小组合作听读中,学生运用课下注解和手中工具书,就自然解决了阅读中字、词障碍,也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读通顺文本,二读字正腔圆,三读自然知晓文本所述的一二事,学生在自读、互读,自助、互助中,自然的识字断句,初识文本大意。

  趣事入情。通过诵读,孩子们自然就会从字面意思,略知故事一二,让孩子们在小组交流中讲出来,相互补充,小组代表展示,“看看哪个小组,能和沈复一起分享童年的乐趣?”同时,让代表阐述时,用原文的句子,大略解释,以作证词,既让大家熟知了课文,又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学习成果。课堂在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笑我一思中,自然有氛围,有乐趣,短文也自然就故事明了,言正意顺了。童年的情思,就会从这一个个小故事中生出:“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诱发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些“物外之趣”一一再现,儿时情趣自然引起当代中学生的共鸣。

  趣意入理。小小沈复,或在草丛中、或在阳光下、或夏日里、或在庭园中,一个虫子、一株草木就有了自己的一个世界,他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记述了一颗天真的童心,更为我们展现了古时儿童的生活体验,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由此,文法、文理也自然形成。

  巩固和提升也应让孩子们感兴趣。让学生在朗诵中生成背诵,多读,互助,这只有221个字的古代散文,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应该能做到当堂成诵,让他们分享这种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兴趣会更浓,课堂效果会最好。如何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呢?课后作业何必强求一致,我们可以设置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作业任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积累。在语言运用上,笔者多年教学一直坚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的写作样式,进行大胆的“照本式仿写”,孩子们总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然后,就有了“奇文共欣赏”的作业点评欣赏课,把优秀的精彩的成篇小习作,有时甚至是一二个精彩段落,精选出来,在作业点评课上由老师亲自朗读给同学们共同欣赏,不仅让课后作业的成绩有了认可和荣耀,更让独立写作的课后作业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孩子们在作业点评课上,总有惊叹、感慨、笑声,还会有更多的掌声。如此,教与学自然就效果呈现了。

  下面,摘录一篇七年级学生仿写《童趣》,所作的课后小练笔,让大家一起欣赏,文章虽然单薄,但最是纯真,也实属难得了,最难得当属其中的“趣”了。

  余忆童稚时,好张目对月,暗看幽光。用手和泥,捏泥人,故时有物外之趣。

  春雨如丝,私拟作倾盆大雨。以土坑为湖,以泥堆为山,以石片挡住水流为闸,以水沟为海,以漂浮为船,自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私拟作猛虎争斗。观之正兴浓,忽有庞然大物坐船压闸而来。盖一只大青蛙,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出神不觉惊。神定,驱之入塘。②

  回望这一节课,笔者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呢?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根本的中心,必须是学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心中就必须有学生,而不是教材,更不能是教参,为了任务而教学,心中没有学生,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

  二是“趣”字领航。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还有接受教师教学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个人自读、集体诵读、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探究难点,增效课堂的学习方法,有“趣”就有意义,有“趣”自然就有效果。

  三是努力探索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这里的开放,首先应该是教师能够“放得开”,不要认为课堂上老师非说不可,不说不放心;没有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主动了,课堂也许会有别样的精彩,课堂高效自然也就展现了出来。活力,不是放羊式的散,而是要有着明确的目标设计,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纵向上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横向还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如此,教师心中有目标,教育教学有思想,学生学习有方法,初中课堂古代散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自然就会有精彩的收获。

  注释

  ①人:指的是古代散文作品中的人物;事:指的是作品讲述的故事;情:指的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理:指的是作品所要阐述的人生道理。这四个关键字是笔者在日常古代散文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常常用来指导学生带着这四个字进行“入文阅读”。

  ②短文选自学生课后作业小练笔。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七年级上),人教育出版社

  3.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2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