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3篇
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一
本周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古代记叙散文。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学习这个单元,一方面侧重于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文章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但这些文言基础知识是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敲门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这些知识的学习,督促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这些文言基础知识相比,文章的鉴赏要相对容易得多,也有趣得多。本单元所选篇目侧重于记事,正像一则则历史小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古人的魅力,并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改编话剧等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二
在选修课程开始前,老师们通过培训交流,已经了解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十五个模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属于文学作品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两个系列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通过中外文化名著的研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对必修选修的区别有所认识:必修课的教学更多地注重了“共同基础”,侧重综合能力,而选修课则应着眼于“多样选择”和“发展个性特长” ,侧重鉴赏能力的整合;选修课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理解,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兼顾才是重要的;如果说必修课内容为“点”,“点”上求精深,求辐射,那么,选修课内容就是“面”,“面”上求广博,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舒展和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给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全面了解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领悟汉文字和文化的魅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的意图,在于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挖掘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探求古代经典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情趣。当老师们真正拿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教学时,按照教材顺序和单元配备展开教学,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只对推荐作品做了选择性的指导。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诗文分列,按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其特点在于: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加强方法指导,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举;课文总量大,给教师和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注意选取经典作品,降低教师备课的难度 。全部27篇课文中(指赏析示例与自主赏析部分),曾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有19篇,占70%。
一 初始困惑
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繁多,共六单元大小诗歌散文共计48篇,篇篇精选课课经典,这还不计算课后练习涉及的一些诗文。课标规定所有这些内容要在九周36课时完成以取得学分。如果采取常规方法平均用力课时肯定不够用,何况多数篇目要求背诵。
2. 诗歌与散文系列是必修、选修联系最为紧密,是学校最有条件开设的选修课程。湖北省将选修模块分为三类: 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必修的模块和选修ⅠA的模块为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模块;选修ⅠB是为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必须获得学分而修习的模块;选修ⅠC是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模块。湖北省选修ⅠA的2个模块如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孝感市要求教学进度统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可以说是选修课中的必修。课标说“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化,选修课的内容和方法都应符合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对于选修课,我们既不能当必修课来对待,也不能当成课外读物来处理。一些教师认为选修课的价值就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为高考作应考准备,课堂教学势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情况。
3.选修重在“选”,或许《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太重要,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都必需选修该课程。这样来看,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尊重。条件有限,我们做不到“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即可实行“跑班”教学来替代常规的“行政班”教学),更做不到“选修课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即应让学生来自主选课)。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三
【关键词】反思,教学,散文,学生,阅读,他们,唐宋,教师,学习,文化,
一、教什么
《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教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文言文来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什么?教材编写“前言”明确指出:“在思考与练习方面,本课程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语言训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与设计,将古文学习的特点落到实处。”“在必修课初步了解古代散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感悟揣摩,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达到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骄傲。唐宋散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折光,也是作者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的写照。它是唐宋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唐宋散文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章、文化。文言层面上,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读懂文章及意蕴;文章层面上,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注重能力培养;文化层面上,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提升思想高度。
二、怎样教
自主诵读课。自主诵读课是精讲课、探究课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学好文化经典的入门之举。而且,我们都知道,学习古文最为朴素的方法就是诵读法。这也符合本册“坚持贯彻阅读的三个层级,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杠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把阅读分成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强化阅读,加大阅读量,适应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本册教科书,所选20篇唐宋散文,有10篇基本阅读、10篇扩展阅读,另有《唐代散文选读》和《宋代散文选读》的推荐阅读。篇目多,容量大。因此,在阅读中,必须强调自主的阅读态度,让学生灵活运用朗读、品读、熟读、悟读、欣赏性和探索性阅读等方法。无论是文体阅读部分,还是表达交流活动,在对作品的解读中都应该强调自我的理解,自我的发现;对某些要朗诵、熟读、默记、背诵的文言文,都要反复阅读,熟读成诵,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语感,并使其深厚的文化意蕴潜入学生心底。自主诵读的时间可分两段来进行:一是在这门课准备开设之前,让学生利用早读反复诵读;二是在精讲探究之后,安排诵读课,这是在对选文有了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再诵读,再体悟,让诵读升华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甚至达到背出选文的句、段、章篇的目的。
教师精讲课。《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有一大难题,那就是有限的课时与学习内容过于丰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是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
(一)精讲学生没有掌握的文言知识。《唐宋散文选读》是训练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最好教材。教师的精讲不应逐字逐句解析,而是要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收集、归类、整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将裹在文章表层的坚硬的语言外壳剥去,让学生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这包括精讲文本中学生对照注释读不懂的实词的古今异义、使动和意动等现象以及虚词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等。
(二)精讲学生难以把握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风格。《唐宋散文选读》入选的作品各有风采,但学生很难在自主阅读中真正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综合比较、整理归纳,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韩愈的《原毁》论述了士人的自我与节操,王安石的《兴贤》把任人唯贤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进行阐述,欧阳修的《与尹师鲁第一书》則与友人以气节相互激励鼓舞,张九龄的《荔枝赋》通过描写岭南风物以彰显士人的自我意识,陆羽的《陆文学自传》以冷峻的笔调回顾自己的一生,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撷取自娱的乐趣表明自己的心态,王勃的《滕王阁序》抒发青年士子的不遇之悲,而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和白居易的《与微之书》則从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寻找心灵的调适和纾放。讲清了这些文章内涵,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讲在阅读中常见的文体特征。本册选修的主要是唐宋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的游记、传记、书信、辞赋、议论等五种文体的文章,这是本册的教学重点,教师应精讲,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探究交流课。指导学生学习专题研究,以个体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文章形式交流展示。研究专题可以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为主。探究交流课是在自主诵读、教师精讲之后,或由教师给定研究课题,或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发研究课题,在合作探究中拓展,凸显学生的求思与理解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课文,而不是盲目地将别人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照单全搬。
三、教得怎样
《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学效果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此,我分三步构建起学生心中传统文化的三“度”空间。
走近作者,感受温度。这本书涉及唐宋作家共15位。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一流的作家。他们资质聪慧,文才出众,杰出博学。他们或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或宦海沉浮,历尽艰辛,但创作却“愈穷则愈工”;或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或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教师要引领学生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生平、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快乐、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他们立身处世和生存发展的人生态度。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尝他们那脍炙人口的文章时,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心灵的温度。
读懂文本,体悟深度。这是学习文本的最难处,不仅要读懂文言字词,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字词背后的思想与文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只有这样,才能体悟到文本中的思想深度。例如,苏轼的《后赤壁赋》描写在历史景观中思想的突围和和灵魂的升华;而在韩愈的《原毁》、苏洵的《心术》、柳宗元的《鞭贾》、王安石的《兴贤》中,我们则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于思想深度的追寻等等。
融入自我,获取高度。引导学生读唐宋名人作品,不只是让他们体认我们的文化传统,更要让他们传承与弘扬。所以,当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们对话后,还得与自我对话。如,作家们的忧国忧民、刚正直言以及人格魅力与道德风范,我们有吗?我们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追问之后,再到文本中去寻找,最后从先贤那里获得自我成长的智慧,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人生理想。这才是学习《唐宋散文选读》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