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学与问教学设计 学与问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学与问》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 ,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学与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学与问的关系,谁能快速从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言回答?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

  4、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二十三课去寻找答案。相信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感知,这节课的用心品味,大家一定能更深地认识学与问的关系。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读第2和第4自然段,感悟人物精神。

  为了说清楚勤学好问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板书:哥白尼、沈括

  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2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完成任务一:

  课件出示任务一:品读第2和第4自然段,感悟人物精神。

  学习策略:(1)边读边想哥白尼、沈括是怎样问、怎样学的,用“——”画出表现人物勤学好问的词句,并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2)组内交流。(3)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准备展示。

  2、自主学习

  学生边默读,边勾画,边体会。

  3、展示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所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一号学生读文中句子;二号学生汇报找到的体现勤学好问的词句并谈体会,三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小组齐读本段。

  A、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缠着: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也印证了文中的一个词-------不懈追求。理解“懈”的意思

  B、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为什么越往山上爬越冷、为什么先有闪电后又雷声 、人为什么会饿、天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星星等等。

  C、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D、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E、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北宋时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继续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悟。

  生自由交流沈括,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A、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B、(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C、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又明白了什么?

  任务二: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 :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

  课件出示任务二: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学习策略: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2) 面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有疑惑,该怎么做?

  2、自主学习

  学生边默读,边勾画,边体会。

  3、展示交流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中的句子理解词语也是解释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

  (1)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什么?

  (2)“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贵在勤、贵在恒)

  (3)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三、检测导结: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请你写一段话来说服他。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中语言、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附 板书

  23 学与问

  勤学好问

  成为学习的主人

  观察思考

  《学与问》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学与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谈谈今天的设计。

  解读文本,说教材

  遵循理念,说教法

  说课流程 培养能力,说学法

  潜心设计,说程序

  凝练教学,说板书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用“金钥匙”和“铺路石”的比喻,形象地阐释出“问”的重要性,再通过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承上启下,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来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的同时,号召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中外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善于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这样使说理更加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会生字词,读懂课文。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弄清文中主要阐述的问题,并展开积极地探究、热烈的讨论。

  2、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来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二、遵循理念,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因此,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由扶到放,自主合作

  以读代讲,读中促悟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用读悟法,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文章内容,通过读、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潜心设计,说程序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学”、“问”二字,学生谈理解。

  2、在“学”、“问”二字中加上“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3、学生依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和智力的核心,它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质疑的过程中,激起他们了解文章内容的渴望,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疑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已明白的问题以及还有哪些疑问,由小组代表总结汇报。

  【设计意图:合作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通过再次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出一个核心问题: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研读课文,亮出观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明确作者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四)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会更明白“问”为什么会这么重要。

  交流课前搜集的哥白尼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伟大成就。

  哥白尼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哥白尼小时候是怎样问,怎样学的呢?从他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在交流感悟中明白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感悟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得以加深,人格得以深化。】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从中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去解读文本,是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的。】

  (五)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小学生,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2、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曾向谁请教过。理解“能者为师”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文字,并透过语言文字,有侧重地体味文章意蕴。】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名言作为礼物赠给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与教师成了地位平等的朋友,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为师生间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用“礼物”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也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5、通过变换人称的朗读,进一步理解“能者为师”这个道理。

  (六)以读代讲,学思结合

  1、潜心读文,思考:沈括遇到了哪些疑问?又是如何解决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加深了对人物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自读自悟,学思结合,理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句话,感受沈括带给我们的启示。

  (七)释疑升华,总结全文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感悟学与问之间的联系。

  2、介绍说理性文章的写法。作者通过列举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来阐述学与问之间的关系,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用陶行知的小诗《问到底》总结全文。

  (八)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设计意图: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看了“学与问教学设计”

6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