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寝、撰”等7个生字;会写“浙、迁”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厄运”打击体会谈迁不屈不挠的精神。

  2、通过对谈迁“信念”的认识,更深刻地感受谈迁坚定的意志,执著的精神和对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感受谈迁在厄运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不可摧、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课文中的重要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但少部分学生不能把握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所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厄运”的意思,进而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厄运”组织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估计学生会说)

  (1)“厄运”指什么?

  (2)什么是信念?

  (3)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学贵有疑”,读书有疑问才能有进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就让我们走入课文去一探究竟。

  3、自读要求:

  ①、自学生字新词

  ②、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注意“锁”是平舌音,“坎 诞 寝”是前鼻音,“浙 抄 挣 撰”是翘舌音。

  2、读四字词语,说文章大意。

  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

  家徒四壁 体弱多病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奋笔疾书 名垂青史

  (1)指名逐行读词,齐读

  (2)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3、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其实读书有两种境界:一是把书读薄,另一种就是把书读厚。 现在就让我们去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藏的内容。

  三、理解“厄运” ,引导质疑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厄运”,“厄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1、(出示“厄运”的解释)结合生活实际,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事情能称得上是“厄运”呢?

  2、谈迁的“厄运”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课文,勾画他遭受“厄运”的词句。

  3、指名交流

  (预设)生:“小偷溜进他家……下落不明。”

  师:他的厄运就是——(板书:书稿被盗), 看到黑板上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预设)生:为什么书稿被盗就是厄运呢?

  四、围绕“厄运”,精读一、二两个自然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说明书稿被盗就是“厄运”,用笔勾画一下,还可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先请大家读勾画的句子,然后结合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自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边体会边想象,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出示)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从“一点”和“一百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句话中的哪一个字最让我们体会到了编写的艰难?

  (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这一句话中还有几处数字,请你出声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可以联系实际,也可以结合上下文, 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些数字背后的事情。

  (2)课文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书稿被盗就是谈迁的厄运。因为书稿就是他的命!

  (出示)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1)板书:(立志编史)

  (2)那么小偷偷走的还仅仅是书稿吗?是呀,更是他的理想和愿望。让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遍。

  (以上句子按学生交流情况出示)

  3、 《国榷》的编写不仅是谈迁20多年的艰辛付出,还是他用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换来的,更是他从小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说《国榷》被盗就是他的厄运。但是谈迁是否就此一蹶不振了呢?

  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撰写这部史书。”(抓住“很快……又……下决心……”来体会)

  板书:(从头撰写)你从中看出了一位怎样的谈迁?(不屈不挠)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近了谈迁,读懂了“厄运”,了解了谈迁的不屈不挠,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他再次写《国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课后请利用工具书解决书后第三题,搜集有关《国榷》和谈迁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立志编史

  书稿被盗

  从头撰写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厄运之中坚不可摧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和本课时教学任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1、通过理解课文,感受谈迁在厄运面前所表现出的坚不可摧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2、通过课文中多组数据的比较,更深刻地感受谈迁的意志品质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体会数据说明方法的好处。

  3、抓厄运打击来体会人物精神。

  在这三个教学目标中,第一个是总目标,后两个可以说是实现总目标而拟定的策略。两个小目标实现了,总目标也就达成了。在总目标中,我还提到了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是重中之重。学以致用,文道统一,关键在这个“用”字上。这篇课文的学习就是要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如何实现第一个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深刻理解谈迁精神,并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为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重难点展开,各个环节的设置也是为了对这个重难点进行抽丝剥茧,最后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对谈迁的精神世界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四、说教法和学法

  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和感悟。通过引读、想象读、比较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涵。例如通过自读、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不停流淌。”这句话,让学生充分体会厄运之大,对谈迁打击之深,反衬《国榷》原稿来之不易,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丰富的感情基础;再例如,通过想象读、引读课文中“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这句话,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和体会谈迁二次创作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和持之以恒,为升华主题,总结全文进行情感积累。

  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感情氛围,更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例如通过让学生读“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对教材留白进行补充和拓展,并让学生把文本想象成动态画面,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谈迁二次创作的艰难困苦,为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入领会谈迁精神预备了丰富的资料和形象的内容。

  3、对比教学,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谈迁品质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抓住文本中的数量词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很有深度地理解课文。例如通过比较“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让学生体会谈迁的认真负责和创作《国榷》原稿过程的艰辛,佐证来之不易的程度,为体会谈迁精神做好了理解上的铺垫。

  4、由果溯因式教学法。通过对教材内容重组变序,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式思考,一步一步自主地感悟谈迁精神。例如,教学中我没有按照文本顺序讲解,而是先从谈迁的反常表现入手,诱导学生探寻原因,知道了是书稿丢失导致;再从书稿丢失何至于如此痛苦,让学生感悟书稿的来之不易;接下来设置悬念——--谈迁会被击垮吗?用一系列“为什么”牵着学生的思维前行,又让学生用一系列的“如何”为自己的答案寻找证明和支撑,就这样剥茧抽丝、不知不觉地在探索和论证中学完了全文,也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独立总结出了谈迁的宝贵精神,践行了“教中学,学中教,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的新课标要求。

  五、说教学流程(七个教学环节)

  ㈠ 游戏导课。

  师生互动说反义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用游戏导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为什么要设计说反义词游戏呢?一是操作简单,师生能迅速进入互动状态;二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字词,同时也考察和训练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

  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并自学生字词,同时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在学生充分和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我通过检查学习情况来继续引导学生读文,识字,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交流“初读课文,主人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问题,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学习中去。

  ㈢ 直入重点,找准突破口。

  首先出示课文相关句子,再通过引导对比读谈迁印象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创设一定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提问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㈣ 围绕“厄运”感悟艰辛。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到底是什么原因,竟让一个坚强的人变得如此茶饭不思,热泪两行呢?自读课文,弄清原因是把写的《国榷》原稿丢失了。接着教师追问:“《国榷》原稿到底凝聚着谈迁怎样的心血?”这样就自然由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变序到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主要抓住“6次”、“50多岁”、“300万字”、“20多年”、 “一点”、“一百”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想象、对比、朗读等方法,深刻感悟谈迁撰写《国榷》原稿的艰难,从而体会《国榷》原稿丢失给谈迁带来的打击之大,初步领会谈迁的坚强。

  ㈤ 体会再写《国榷》的艰难。

  就在学生深刻体会到《国榷》原稿丢失就是给谈迁致命的打击,就是遇到厄运的时候,我顺势引导:同学们,面对如此打击,谈迁倒下去了吗?他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就又自然地引入到重点段的教学中了。这一环节主要是抓住第3自然段里的一个重点句,通过学生想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体会谈迁再写《国榷》的执着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水到渠成地把谈迁精神展现给了学生。

  以上两步是攻克本课教学难点,强化本课教学重点的关键环节,必须紧紧抓住“厄运”和“信念”这两条主线,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反复给学生强化“厄运”和“信念”之间的反衬关系,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厄运无情,信念执着;厄运连连,信念不灭;厄运的发生,反衬了信念的无比坚定;信念的不屈,成就了名垂千古的鸿篇巨制。不屈服,不低头,不放弃的顽强精神是本文的灵魂所在,厄运和信念交错,信念和厄运搏斗,这是学习本文的两条主线,必须紧紧抓住不放。

  ㈥ 拓展教材,渗透德育。

  这一环节先出示课外资料,让学生读悟后,再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点名题旨的话。最后,教师再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谈话,让谈迁精神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共振,在学生的情感领域产生共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因为课文只是例子,举一反三,适当拓展,超越教材,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同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教育,使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㈦ 布置作业。

  作业时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学文感受,不但体现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内化了思想教育的内涵。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与课堂同步的,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教育资源,有效而充分地利用板书资源,发挥板书的展示功能、引导功能和强化功能,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我所设计的由小到大的“难”字,就是为了形象突显谈迁撰写《国榷》的艰辛历程,字画一体,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七、说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优点,仁者见仁,不必多言。这里我主要反思一下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很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能适时适宜加入对谈迁的相关资料补充介绍的话,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谈迁及其历史贡献。

  2、在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不停流淌。”这句话,引导学生对比朗读提问时,我想,如果能先让学生自读,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联系自身想:“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有这样的表现?”然后再让学生提问,这样的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更深刻,更有思考和讨论的价值。

  3、对谈迁家境贫困分析体会得还不很到位;对谈迁体弱多病的体会也还不到位,影响了学生对谈迁精神的深度把握。

  各位老师,教有法而无定法,课有境而无止境。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我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不怕大家见笑,只是抛砖引玉,盼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看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6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