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 哪吒闹海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

  “闹海”作为课题的题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暗含着教学的主线。细读之,就是故事发展的逻辑性。哪吒为什么闹海,这是起因。哪吒怎么闹海,这是经过。哪吒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这是结果。

  本单元呈现了一个纯美的童话(神话)世界。读完这些故事,孩子们对正确的生活理念,会有所思,所感和所得。

  重点难点:

  重点:按故事情节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过程。

  难点:抓住动词,知道哪吒的品质,体会用词准确性。

  教学目标:

  1、运用识字策略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混”、 “兴”、 “称”,、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扔”、 “即”等字,结合课文情境理解““称霸一方、兴风作浪”等词语。

  2、根据逻辑,抓住人物性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哪吒不畏强暴的精神,并能用朗读表达情感。

  3、展开合理想象,丰富文本语言,凸现人物形象,流畅、生动地复述故事。

  4、课外阅读神话故事,体味神话人物,感受传统文化。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混、称、兴”;结合课文情境理解“称霸一方、兴风作浪”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哪吒本领高强、敢斗邪恶的侠义精神,并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原因——经过——结果),理解情节发展的必然性,理清文章脉络,初步学会找到逻辑支点,概括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段落内容初步学会列小标题。

  4、认真写钢笔字,学会观察结构特点和主要笔画的写法,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5、能自主阅读神话故事,感受语文的乐趣。

  前置性学习:

  1、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扩词。

  2、朗读课文:(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2)划出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查字典、词典,弄清不理解字词的意思;(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3、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 猜谜。

  (1)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你们来猜猜这个动画人物是谁?

  (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项戴乾坤圈,身披混天绫。少年英雄法力大,三头六臂本领强。)

  (2) (出示哪吒图片)板书:哪吒

  2、 学生交流和哪吒有关的故事。

  3、 揭题。

  是的,哪吒的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人们将他的故事编入书中,还拍成了电影、电视。其中《哪吒闹海》这个故事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精彩的故事。(板书:闹海)齐读课题。

  【猜谜导入往往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以便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基础学习

  1、引出《封神演义》,激发阅读兴趣。

  《哪吒闹海》出自古典名著《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作者是明朝的陈仲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读一读,体会古今文风的区别。

  2、听课文朗读录音。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检查反馈。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出示文中难读的词语或文中关键词。

  第一自然段。出示“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板贴),重点指出“称”和“兴”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chèn”和“ xìng”,并组词。(板贴,为概括课文内容作准备。)

  第二自然段。出示“混天绫”、“乾坤圈”, 重点指出“混”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hùn”,并组词。

  第五自然段。板贴“太平日子”。( 为概括课文内容作准备。)

  【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介绍课文的出处,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

  2、交流:1 (起因),2---4(经过),5(结果)。

  3、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实际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点也不难,只要把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学生练习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起因(为什么要闹)、经过(怎么闹)、结果三要素,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创设情境—初识哪吒

  1、过渡引导。哪吒为什么要去闹海呢?指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交流:哪吒为什么要去闹海?(这是哪吒形象形成的基础,要讲清道理。)

  3、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1)“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坏人的,龙王父子到底做了哪些事,让老百姓这么评价他们?

  (2)龙王父子的恶行就是利用权势和本领欺负老百姓,所以说他“称霸一方”、“兴风作浪”。

  4指导朗读。

  龙王父子太可恶了,就是一对恶霸,面对这样的恶霸,老百姓会感到很(害怕)?只有哪吒怎样?谁来读一读?哪吒的决心大吗?用你的朗读来表示。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称霸一方”、“兴风作浪”,奠定了感情基调,体会到龙王父子的可恶,为哪吒“为民着想”、 “不畏强暴”的形象奠定基础。】

  五、概括段意---提炼标题

  1、过渡引导。哪吒到底是怎么治服龙王父子的呢,课文时分三个自然段来写的,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列小标题。

  (1)指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用三个字你会说吗?(板书:闹龙宫)

  (2)用这样的方法,你会给三、四自然段列这样的小标题吗?(板书:打夜叉 降太子)

  【根据各段的主要意思,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小标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抓住动词---学习“一闹”

  1、过渡引导。哪吒闹海做了这样三件事,那他是怎样闹龙宫的呢?

  2、找出关键词。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注意到的关键词语圈出来。

  (1)指名学生说说哪吒是怎样闹龙宫的?

  (2)你们注意到了哪些关键词语?

  (3)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圈出来的词语大多数都是什么词语?

  是的,大多数都是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

  3、学生表演。

  3、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用心体会这些动词,想想你读到了怎样的哪吒?(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2)是的,哪吒轻轻一掀,就掀起了滔天巨浪(出示图片),他的本领是多么高强,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传说水晶宫建立至今,只摇晃过一次,那是谁干的?(孙悟空)所以当事情发生时,龙王心里会怎样?(害怕、恐惧)谁来读一读龙王的表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人物形象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自己喜欢的精彩故事情节。

  前置性学习:

  课前思考:通过哪吒打夜叉,降太子感悟哪吒是怎样一个人?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在书上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题导入。

  2、复习词语。

  出示:摇晃 夜叉 随即 扔去 纵身 捕鱼 混天绫 喷出 嗷嗷直叫 滔天巨浪

  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3、回忆故事。

  (1)师引述: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哪吒就去--(闹海),制服了---(龙王父子),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2)哪吒闹海做了哪三件事?(板书:闹龙宫 打夜叉 降太子)

  【通过教师引述,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

  二、学习“二闹”

  1、过渡引导。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精彩的闹龙宫的画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哪吒是怎样打夜叉,降太子的。

  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体会夜叉形象。

  (1)大家想想,夜叉刚刚从水底钻出来的时候看见哪吒娃娃的模样,心里会想些什么?(生回答)引导读第一句,读出看不起的语气。

  (2)夜叉看见小孩模样的哪吒,一声不吭,举斧便砍,可见他是——(生答,体会夜叉的残忍。)

  3、指导朗读。

  多么凶残、蛮不讲理呀!指导读好这一句。

  4、 找出关键词。

  面对这样凶残可恶的夜叉,哪吒害怕吗?这真让人佩服,请大家再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哪吒让人佩服?

  生交流:

  (1)机灵、随即、一闪 ——体现了哪吒身手敏捷、机智灵活,让人佩服。

  师引导用“换词理解”的方法理解随即,从而引导体会哪吒动作很快,很机灵。指导朗读。

  (2)哪吒打死夜叉这第二闹用的是什么法宝?(乾坤圈)哪吒打死夜叉费劲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本领大、一下)

  哪吒只轻轻地扔出乾坤圈就把夜叉打死了,足见他武艺高强。

  请谁来读读这句,夸一夸哪吒的本领大。

  5、引出“三闹”。

  夜叉被哪吒打死了,称霸一方的龙王父子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沿袭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继续抓住关键动词,体会哪吒的机智勇敢,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三、学习“三闹”

  1、启发想象。哪吒打死夜叉的消息传到龙王那里,(出示:龙王听了以后,气得嗷嗷直叫­)

  为什么会嗷嗷直叫­?想象:龙王此时会叫嚷些什么?

  2、学生表演。

  (1)看,气急败坏的龙王这回派谁来了?(出示:三太子)

  (2)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的说了什么?(学生模仿读)

  4、理解词语,体会哪吒的机灵。

  (1)面对气冲冲的三太子,哪吒害怕了吗?他是怎么做的。谁来读(指读)。

  课文中说“哪吒一纵身”谁来做做这个“一纵身”的动作?

  对,一纵身就是垂直往上跳,可见哪吒是多么的——(生:机灵)

  (2)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还有一个词也可以看出哪吒的机灵,是哪个词?(生:趁势)把文中的“趁势”换掉,能换哪些词?(顺势,立即、随即)

  5、启发想象。

  三太子被哪吒打得只好现出原形的时候,哪吒会对三太子说些什么呢?(恶有恶报)

  6、理解词语。

  正像你们说的那样,龙王父子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理解:胡作非为。

  (1)想想在这个词中,“胡”是什么意思?

  (2)(出示“胡”的几种解释。)选择“胡”在这个词中的正确解释。

  7、引读第五自然段。

  哪吒三闹大海,终于制服了龙王父子。让我们高兴大声地读出结果。

  【用换词、动作演示的方式来理解词语,使得这些动词和哪吒的形象变得生动起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课后延伸

  1、展开想象。

  (1)想想打败龙王父子后,人们会过上怎么的日子?

  (2) 聪明、机灵、勇敢的哪吒让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人们会对哪吒说些什么?

  2、总结哪吒品质。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你眼中的哪吒,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2)老师也想到了几个夸哪吒的词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词语)

  【将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生动的“动画”,联系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五、作业布置: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哪吒,那就请大家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板书:

  起因(1) 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

  哪吒闹海 经过(2—4) 闹龙宫 打夜叉 降太子

  结果(5) 太平日子

  《哪吒闹海》说课稿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课文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复述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说说我的做法。

  一、设疑促读。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在设计导入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接着,我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来判断插图中谁是哪吒?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纷纷举手抢着要答。“我一看就知道,图上左边那个小孩模样,身上有两件法宝的是哪吒,你看,他目光坚定,眼睛炯炯有神;而旁边那个站在海里,手拿斧头,长相丑陋,气势汹汹,咬牙切齿的肯定是书上写的夜*。”几乎全班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谁又能说得再具体点?把哪吒和夜*交战时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面对我的发问,学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我深知此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启发和引导。于是,我告诉他们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引入课文,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我相信学生们将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朗读课文。

  二、以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并适时在投影片上标示出重点词;“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圈画出关键词语,弄清各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读完课文,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同时让其他学生仔细听,找出他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或者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意见,并自己来示范,把它读得更好。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给其他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促使他们深入地感悟,更好地朗读。

  三、述中积累。

  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复述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完全文,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并理清顺序,弄清各段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同桌练习复述,同时出示关键词语,要求学生注意用上这些词语,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带上……法宝”、“跳进大海”、“取下”、“摆”、“掀起”、“摇晃”等,第三、四自然段中的“举起……便砍”、“机灵”、“一闪”、“一下”、“气冲冲”、“举枪便刺”等;最后指名在班中练习复述,要求学生复述得有条理,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力求做到“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言若出吾之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要求。


  看了“哪吒闹海教学设计”

6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