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时间: 柚子2 语文学习方法

   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小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动人感人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拨动心灵琴弦才能使学生倾吐心灵之声呢?

  一、体验真情生活,拨动心灵琴弦小学生虽然还是儿童,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作为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放下教师的架子,蹲下来,走进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生活、感受新体验、领悟新发现,让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激发生活体验,拨动心灵琴弦,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能。

  一次,我指导三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关于“小鸡”的作文,我的做法是,先观察一个小动物的外形,读一段关于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的片段《翠鸟》的外形描写,再指导学生总结描写外形特点的写作方法,然后模仿课文写一段外形。 一个小学生写道:

  花公鸡的主色是红色,尾巴是墨绿色的。脖子上的羽毛是金黄色的,像戴上了一副金项因。它有一双圆圆的眼睛,像两颗小黑豆;直竖着的冠子,像一朵鲜艳的鸡冠花;黄黄的嘴巴,像支锋利的矛。它的爪子是金黄色的,像穿了一双金光灿灿的战靴。

  第二次我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习性,阅读一两段关于描写习性的文章,如《翠鸟》捕鱼的一段,而后总结描写动物习性的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写习性的一段话。一个小学生写道:

  每天凌晨,人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花公鸡就放开了它甜美的歌喉。“喔——喔——”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催着人们早起。喂食的时候,母鸡们一拥而上,飞快地啄食,花公鸡却很有礼貌地站在母鸡后面,像在站岗放哨。母鸡们吃饱了以后,花公鸡才过去吃点残羹剩饭。还真有点绅士风度哩。闲着没事时,花公鸡喜欢找几只“谈得来”的母鸡一起蹲在地上,“咯——咯——”“闲谈”着心事。

  第三次我指导小学生做一做,与小动物交朋友,给它喂食,逗它玩耍,与它谈话,然后写一段“一与小动物的片段。一个小朋友写道:

  有一次,我拿了一条蚯蚓悬在一米高的空中,小鸡都扇着翅膀向上跳,展开了一场跳高比赛,可都相差十多厘米,就是扑不到,急得围着我团团转。突然,“白马王子”跳上我的膝盖借势再跳,从我手中啄走了蚯蚓,“真是个小调皮鬼!我摇摇头,开心地笑了。

  春节前,爸爸要杀这只公鸡,我赶快抱住它。我看着它那金黄的羽毛,眼里浸出了泪水……爸爸说:“既然你这么爱它,那就留下吧!”我一听,高兴得笑了,泪珠从脸上滚了下来。从此,我更爱这只公鸡了。

  最后,我指导学生把三段话联起来,按“外形→习性→人与动物的感情”的顺序,写成一篇文章。这样,小学生写起来就轻松自如,洋洋洒洒,三四百字一挥而就。他们看到自己能写出一篇长文章,那个高兴劲儿不言自明。

  学生习作的成功,源于他们对生活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情感源于心灵,只有感悟到生活的真善美,才能产生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用心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感动。只有心存感动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捕捉真情火花,实现心灵对话 灵感来自心灵,如涌浪喷薄而出,带着悄声,安然骤临。思想如注,蔚然成文。“作文先做人。”习作指导,要重视人文性,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感情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很幼稚,情感还很脆弱,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细微处捕捉思想真情火花,进行亲情对话,引导学生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情感的蓄积、情势的加剧,学生会涌现急于喷发的情感动机,即出现“情满而溢发”“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的现象。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于老师紧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讨论归纳原因,激发学生的“恨”。再让学生默读文中描写圆明园辉煌过去的段落,激发学生的“爱”。“但是,现在我们还能见到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它是我们的国耻日!”在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对比朗读后,于老师再让同学们用文字自由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感想,学生的情感自然喷薄而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充溢于字里行间,让所有在场的“中国人”为之震撼!思想教育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牢记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思想变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读、饱含真情的文字。师生之间自由、开放的“对话”,是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学生在关怀问辨、情怀濡染中,得到了心灵的成长。

  三、巧蓄真情之水,妙启心灵闸门习作中的材料就是水,“对话”就是“闸”,抓住适当的时机,选取适当角度打开它,学生习作时就会文思泉涌,汩汩流出。否则,再真的情感也会被压抑,再高的写作技巧也得不到施展,再强的写作才能也会被湮没。当学生选材困难时,应鼓励学生写“放胆文”,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写下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学生心态放松,没有束缚,没有枷锁,就像刚学绘画时的涂鸦,这不就是培养孩子巧妙选材的好方法吗?同时,寻找那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为学生所熟悉,能唤起他们愉悦和美好感情、想说又未曾说过的一类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教师还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学生乐写的题目。如:写写未来的电视,我喜欢的汽车等。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真情流露,自然地写作,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情感能否迅速而准确地切入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好比是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只有不偏不倚,恰到时机,才能射球入门,如果教师捕捉到有利的教育时机,在适宜的场合进行教育,便能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特级教师武宏钧在教学《荷花》一课时,他指导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荷花的特点。一个小学生突然说出了一个精彩的句子:“夏天是荷花的家。因为荷花是在夏天开放的。”接下来武老师灵机一动,点拔思维:谁还能说说其他花儿的家?很快就有小学生发言:“春天是桃花的家”“秋天是菊花的家”“冬天是梅花的家”。于是,武老师就以《家》为题目,把这四句组成一首诗写在黑板上,然后顺势一点,谁还能用“——是——的家”的形式,说说其他的家?学生又写出了“大海是鱼儿的家,森林是鸟儿的家,祖国是我们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我们要爱自己的家。”这样充满灵性的个性化语言,抒发的是真情,倾诉的是真话,是率真的情感,是体验的结晶,是无拘无束地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自由自在的生命表达。当学生有了情感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如武老师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受到美的熏陶,武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片子,激起学生兴趣后,随机发问:“火烧云还会怎么变?”孩子们顿时情绪高涨,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飞翔,有的说: “忽然天边跑来了一只羊,紧跟着一只狼也来了,羊拼命地跑着,转眼间,就不见了,狼也不见了。”有的说:“你们看,那边,穿着风衣的猫也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说的兴趣盎然,听的津津有味,笑声不断。同学们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武老师激情地说道:“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如此奇妙,想不想夸夸火烧云?”学生纷纷道:“想!”一位学生动情地说:“啊,火烧云,你是大自然的奇迹。”还有的说:“火烧云,你美化了天空,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我要高声赞美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精巧、学生情绪的高涨、精彩的习作交流、和谐的教学氛围无不洋溢着一种温馨的人文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那满蓄的真情之水,在教师妙启心灵闸门的一瞬间,喷薄而出,精彩纷呈。

  四、挖掘真情源泉,倾吐心灵之声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但是作文时,常常为“无米下锅”即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而发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如何做个有心人,并把生活中自己演绎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这就成为学生作文“有米下锅”的关键。我认为只有认真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的材料来源问题,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来。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独特的美,从而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就能用明亮的眼睛随时随地拍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春日的生机,夏日的浪漫,秋日的收获,冬日的凝重;白云悠悠飘荡,鲜花吐蕊绽放,草儿扭腰跳舞,风儿来回拂动;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顽皮蹦跳的夕阳,晴朗夜晚眨着调皮眼睛的星星……如此众多的美好瞬间,引发更多美好的回忆,作文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美妙绝伦。“实践出真知”,作文要生活化,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因此引导学生以实践为契机,体验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让你激动不已、回味无穷、很受启迪……如,一次相持不下、难分胜负的拔河比赛、一次扣人心弦的演讲比赛、一次竞争激烈的班干就职演说、一次喜出望外的获奖……此时让学生趁热打铁,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用我手表我心。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神情兴奋,奋笔疾书,种种有趣的情景便从学生的妙笔下显现出来,一篇篇佳作就会应运而生。学生的作文中一句句质朴纯真的话语,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心泉的自然流淌,让人感受到学生的心灵是晶莹透亮的,写话也是如此。美国诺贝乐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如果没有她在中国40年的生活,她是不会写出《大地》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来,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行万里路”的,但是可以读“万卷书”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籍是另一种生活的再现。阅读书籍是超越时空去认识前人生活,去认识历史生活。阅读优秀的书籍,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生活的能力。好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关注自然的同时,鼓励他们用心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如,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些名人传记,一些科普类的书……把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释,以鲜活的个性,回归生活的朴素与真实。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作文课应该是学生习作的乐园,心灵飞翔的天空。在这里,师生用真情演绎多姿的生活,用心灵碰撞激情的火花,让学生在亲情融融的环境里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有了心灵的体验,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对话,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激情才会穿行其间,汩汩流淌,从而创造出心灵的阔大与开放,写出感动人的好文章。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