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预习方法 >

明月几时有的教案

时间: 欣欣2 预习方法

  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阅!

  明月几时有的教案一

  教学内容: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常识。

  2、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默写本词。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和歌曲《明月几时有》,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亲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善待父母、兄弟姐妹、善待他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背诵全词。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体会词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碟。

  教学方法:1、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说诗——悟诗——品诗)

  2、情景教学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1:大屏幕展示几幅月圆月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景。

  教师吟诵:一弯新月,带给人多少希望和畅想啊;一轮满月,又勾起多少惆怅和情思啊!我国自古就有“月圆人团圆”的说法,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更是一家人团聚的好时光,吃月饼、赏秋月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呀。可是著名的北宋词人苏轼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却辗转难眠、通宵达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苏轼,学习一首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二、走进名人,认识作者。

  课件2:苏轼图片及作品介绍。

  三、学习本词。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2、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全词,学生注意语速、重音、感情。

  3、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评。

  4、男女生比赛朗读。

  男声配乐读上阙,女生配乐读下阕,各抽一名男女生代表互相评价。

  5、感知诗意。

  课件3:写作背景介绍。

  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其弟苏辙分别已达七年之久,无缘相会,时值中秋怀之。

  ‚课件4:问题探讨:

  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二者的联系何在?

  诗人笔下的月亮是何种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播放王菲演唱的MTV,展现画面,引发学生想象。

  ƒ学生代表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形成板书:

  上阙——饮酒问月——宫阙——琼楼玉宇——追求美好生活

  情景交融 理趣盎然

  下阕——难眠怀弟——月圆——人团圆——探求人生哲理

  6、品析诗歌。

  课件5:显示中秋月夜图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本诗意境。

  课件6:名句欣赏

  学生自由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和感悟。

  7。德育渗透。

  课件7:人生之路是坎坷不平的,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怎么做?

  同桌互相交流看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8、课堂活动。

  播放《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可以画一幅画,编一段舞,写一幅书法,或制作电脑动画等。

  9、学生成果展示,教师鼓励评价。

  四、拓展延伸。

  课间8:学习本词,你能联想到唐代那些诗词和本文表达了相同的内容?

  课件9:比较阅读。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苏辙

  离别一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悉。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穿上在《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

  座中客,翠雨披,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学生体会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欣赏了皎洁的月光,悟到了兄弟之间情意的深厚,让我们衷心祝愿全天下所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布置作业。

  课件10:为本词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可从词语的锤炼、修辞的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力求生动流畅。

1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