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答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时间: 嘉欣2 中考答题技巧

  题型(一)、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题型(二)、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答题术语】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题型(三)、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人的感情,便于抒发情感;对比有突出或反衬的作用;反复能起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的作用等。

  【答题术语】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对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说的衬托,术语有侧面烘托衬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说的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题型(四)、文章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

  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

  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答题术语】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

  题型(五)、文中所运用的不同人称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则便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真挚。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有真切感、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答题术语】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题型(六)、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答题术语】

  1、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2、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3、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七)、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抓住典型特征、刻画方法和典型意义等进行。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模式】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1)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2)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3)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题型(八)、鉴赏文章中的语言。

  【解题思路】

  鉴赏语言的具体鉴赏角度如下: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答题术语】

  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句段内容

  以上这几种题型只是现代文阅读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了解其解题思路有助于解答相似类考题。但想要真正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考生还需大量的阅读积累与训练。熟能生巧,经验与技巧是在反复积累中获得的。无论面对何种题型,如果能做到“见招拆招”,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了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还看:

1.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2.八年级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3.高中语文八种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4.现代文阅读步骤及技巧方法

5.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总结

7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