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作文 >

学习革命精神的读书心得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的作文

  中国革命精神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先进政治文化在精神形态的凝练和科学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学习革命精神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革命精神的读书心得一:

  红色电影《地雷战》观后感800字

  电影讲述了赵家庄的村民们在雷连长的带领下,采用地雷战和游击战相结合,与日本敌军展开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从《小兵张嘎》、《地道战》到今天的《地雷战》,每一部电影都展现了中华儿女在抗日岁月里的英勇抗争,浴血奋斗。每一次,都会被感动,被激励,热血沸腾。隔着茫茫历史,我们却能体会到同一种爱国情在内心汹涌;隔着茫茫岁月,我们却能共同致力于构思新的办法来促进祖国的发展;隔着茫茫岁月,我们能互相勉励、互相激动。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往前冲!

  巾帼不让须眉,《地雷战》中的女子游击队,充分展现了咱们女子的勇敢和坚强。面对敌人,我们也能冲锋向前。面对亲人被敌人捉去,我们也能沉着面对,做到以大局为重。面对地雷被识破,我们也能发挥机制才能,配合研发新型地雷。谁说女子不如男?

  烽火岁月,尽显男儿本色。铮铮铁骨,朗朗硬汉,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用肩膀挑起复兴祖国的大业,用脊梁撑起美好的未来!兵民合一,从军作战,我们第一。抢收谷物,我们不二。一心追随共产党,誓死击败日本兵!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是永恒的真理。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日本鬼子用仪器发现我们的地雷,没关系,我们使用“子母雷”来迷惑敌人。采用极易被仪器引爆的“头发丝地雷”来引爆炸弹。自己配制土地雷,不给党添负担,不给人民拖后腿,坚决保卫我们的家乡。连小孩子也想尽办法来对付敌人,“粪屎地雷”无疑给日本鬼子双手安装最狠的地雷,看到这里,让人忍俊不禁,好笑又暗自赞赏。

  当然,这些胜利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指导,离不开雷连长的精心部署。没有好的指挥,等于大海中漂泊的船只没有方向。在庆党90周年之际观看这些电影,不忘革命史。

  这就是《地雷战》,体现人民英勇和智慧的电影,里面包含了那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被深深折服,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而感动。当代,虽然不再需要我们带枪冲锋上阵,但祖国的繁荣发展依旧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献上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加油!

  学习革命精神的读书心得二:

  《聂荣臻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聂荣臻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的故事》这本书全面讲述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的往事,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再现了聂荣臻元帅文韬武略、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聂荣臻,四川江津人。他小时候,就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家里的人省吃俭用,攒下一笔钱给聂荣臻上学,1919年12月9日,他心怀实业救国的雄心大志,到法国留学,从此走上了救国的道路。

  “祖国啊,我为你而去了,不久我就会为你而来的”,这是聂荣臻为祖国说的一句话。在这短小的语句中就充满了他为祖国而献身,忠于祖国的精神。当我读到聂荣臻元帅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故事情节时,我仿佛看到了聂荣臻元帅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奋力拼搏;看到了被血浸透了的军装;看到了他消瘦的脸庞;看到了老百姓采树叶,割野菜的情景。本来就消瘦的聂荣臻元帅再加上没有营养从而变的更加消瘦,虽然如此,聂荣臻元帅还是把老百姓放在首位。他命令所有的伙食单位一律不得在驻地采杨树叶,榆树叶和榆钱,并对所有的战士说我们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抢食争食。一位炊事员看到元帅这样瘦弱,悄悄地做了一碗端给元帅,却遭到元帅的批评,你就光想到我吗,应该想到东边忍饥挨饿的老百姓,想到那些皮包瘦 骨头的老人和孩子,这饭我咽不下去。多么伟大的元帅!为民着想的元帅!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不顾自己的身体,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不管他立了多少功劳,有多高的地位,他从来不炫耀,不以势欺人,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心里考虑的总是别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富强,他勇敢的拿起刀枪,继而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历尽艰险,排除万难,他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打败了敌人。

  而如今向聂荣臻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现在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无忧无虑,比起战争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都要向聂荣臻学习,学习他的这种舍己为人,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他的克己奉公和热爱国家的精神。

  当看完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这段故事情节后,我又深深地被感动了。

  在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了百团大战,战争中,遗下两个小女孩,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把她们抢救出来立即把她们送到指挥所。照料和护送日本孩子的民兵,其母是瞎子,被日本军团用刺刀活活捅死了。袁心纯副主任被日本军用马刀砍了头。聂荣臻仍然精心地照料着两个日本孩子。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从聂荣臻元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宽容大度的胸怀和以德报怨的善良品性,闪烁着超越国界的伟大纯洁之爱。

  事隔四十多年,他们又相逢了,当美穗子说到日本人的惭愧后,聂荣臻说到:“就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对于曾经的对手与敌人,你若始终怀恨在心,拒之千里,眼前将永远横亘一座大山;你若敞开胸怀,化敌为友,就会心收获一望无际的酣畅。朋友越多越好,对手越少越好,这是所有成功者的不二法门。

  聂荣臻宽容大度的胸怀使日本军感到非常感动和惭愧,从而使我感悟到,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那是因为只有宽恕才能抹去人们心中的怨恨和伤痛。有人说:“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不要计较别人曾经伤你有多深,那些都已过去。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要怀着真善美的心去看待一切。不论别人做错了什么不要太计较。把自己的心胸放开,接受一切,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更美好。

  宽容是一种风度,我们每一个都有;宽容是缆绳,连接着我们深刻而美好的友谊。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

  这是我读书后感触最深的两个小故事,聂元帅一生既耿直又忠厚。不管是对人对事,他都讲究党的原则,绝不搞人情交易,绝不看风驶舵,绝不迎合势头。

  最后我以聂元帅与他外孙女谈心时的一段话作为我本次交流的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待人要厚道,要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诚恳待人。只有待人以诚,人家才能与你以诚相见。这就是相互尊重,就是谦虚谨慎。聂帅还说,要善于与人共事,不要什么事都以自己想法为标准而去与人相争。真正原则性的分歧,必须讨论清楚,是与非要明白。工作上的意见分歧,有时也可争辩,但要心平气和,不可盛气凌人。至于个人之间一般性的分歧,最好采取“和为贵”的态度。因为谁是谁非很难说清,大多是由于个人经历、性格、爱好等等不同造成的。朋友间的这类差异产生的分歧,只能互谅互让,互相尊重,以“和为贵”的态度来解决。

  聂元帅的丰功伟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永远以他为楷模,提升素养,努力工作。

  学习革命精神的读书心得三:

  鲁迅《铸剑》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一个血淋淋的故事……

  最初,眉间尺和其他十六岁的男孩一样,天真、单纯,对这个世界谈不上怎样热爱,却绝对不会厌恶。他并不勇敢,竟然惧怕一只老鼠;他有爱玩的心性,重复地做着捉弄老鼠的运动;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老鼠在水中的痛苦样子时,会去拯救它,也会在自己踏死了老鼠后产生罪恶感。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美好,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多么希望他可以继续轻松地生活下去。

  但是,因为作为一个有杀父之仇的少年,他从一出生就背负着报父仇的使命,他就是为复仇而生的。

  母亲在看到眉间尺的优柔寡断时,决定告诉儿子关于父亲的血海深仇。眉间尺听后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愤怒——“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响。”任一个怎样坚强的少年,在毫无准备下听到这样一个消息,都是难以接受的。然而意识上的觉醒并不代表其行为上的成长,他只是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才马上下定了复仇的决定,这样的愤怒是不能一夜之间就改变这个孩子天生的性格,他除了父亲留下的那把雄剑,就没有强大的复仇的行为能力。而母亲没有给他选择的权利,仅留下一句“你从此要改变你的优柔的性情,用这剑报仇去”。那一夜他辗转难眠,母亲在长夜中失望的轻轻长叹,其实也正是眉间尺内心中真实的迷茫的写照,可是父仇必须报,这是他生命中应当承受的责任,容不得他的选择。从此,眉间尺踏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他就不是为报仇而报仇,而是通过为父报仇而寻找自己的父,自己的精神之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寄托,那个寄托一般都是美好的。眉间尺也有,但他的寄托是复仇。在他对这个世界还未有太大的认识的时候,他便明白了自己是为复仇而生的,未来就等于复仇。一棵被仇恨之水浇灌的树注定会开出黑色的花朵。

  在复仇的道路上,优柔寡断这个骨子里的性情仍是存在于眉间尺身上。“他径直向前走,一个孩子突然跑过来,几乎碰着他背上的剑尖,使他吓出来一身汗”。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遇到宴之敖,眉间尺的父仇根本无法报成。所幸他遇到了那个助他一臂之力的人——宴之敖。眉间尺的复仇仅是他一个人的,而宴之敖则是一个阶级的代表。眉间尺相信了宴之敖的话,他毫不犹豫地砍下了自己的头,抛弃了自己的未来去成全一个仇恨。其实倘若复仇未成,那个未来也是没有阳光的,他的生命早已不单是自己的血肉那么简单了。高潮是三个人头在金鼎中互斗的事。“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眉间尺的头死死地咬住楚王的头不放,楚王也不示弱“王又狡猾,总是设法绕到敌人的后面去。”寥寥几笔就将王的狡诈声动展现出来了。接下来王公大臣的描写更为微妙,诡异的神情令人哭笑不得,麻木了的动作使人啼笑皆非。宴之敖者的头的参与使这个高潮又一次升华。宴之敖者和眉间尺的头对楚王的一个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比塌,满脸鳞伤。”在这金鼎沸水之中如此场景正是神奇呀!之后的事就是王公大臣们的了,他们蠢笨的举动和宴之敖者和眉间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宴之敖者和眉间尺是沾了“楚王的光”,才得以隆重的安葬,和楚王埋在一起。这时,老百姓们的举动更具有讽刺性,“大出丧” 变成了全民“瞻仰”的“狂欢节”。全文就在这样一个“似悲实喜”的讽刺结局中结束了。

  这个复仇的故事是沉重的,鲁迅先生想体现的思想也是无比沉重的,它是鲁迅革命的复仇主义的艺术结晶。他是在向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和残暴的专制统治者提出严重的控诉。“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是他的决心,却是那么地让人痛心。相信宴之敖是鲁迅自己的写照,他是一个弱小的个体,但这并不代表因为自己的力量弱小,他便放弃。而王则指可恶可恨的封建官僚,鲁迅用笔代剑扼杀封建势力,点出百姓当看客的麻木,沉重的敲醒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他有穷尽一切同楚王一样的黑暗势力抗争的决心。鲁迅先生也进行着他的复仇,他的复仇实际上是对人类所遭受到的一切创伤和迫害的复仇。

2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