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物理 >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时间: 如英2 初三物理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一)

  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善于观察,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要重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心”这课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竞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再有学校组织的特长班、兴趣组等也是同学们实践锻炼的好机会。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物理难学。

  要勤于思考,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要善于总结,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的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那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好物理

  很多物理知识都来于生产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改进生产生活。因此,我们不应把物理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作一门纯理论来学习与研究,那样自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同学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同学们经过几年的学习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如能再加上做到上述几点。我想,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也将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二)

  在刚接触一部分新知识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学,再加以习题辅助练习,能使学生很快理解所学知识,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那时,学生所做的习题都是针对个别知识点,是为学懂一个个知识点服务的。但是,当学生把初二、初三全部物理知识学完,应对中考的综合复习过程中,再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去做题,搞题海战术,不要说师生疲惫,时间也是不允许的,因为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见效快,所以各科都在抢时间,学生只能在所剩无几的课外时间疲于应付作业,忙于复习语、数、外三大科。要求学生课外复习物理知识,还真是“强学生所难”。这就要求我们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下面是我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的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 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也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学新课时可能没有全面正确的掌握,在复习时就有必要强化和加深。如在复习《长度的测量》一章介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教师可以设疑:“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外还有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和比较(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多次测量目的的理解。再比如复习《机械效率》时,(对于滑轮组而言)η=(W有用/W总)×100%=(Gh/Fs)×100%=(G/nF) ×100%,即若想测量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一定要把物体的重力---G物、物体移动的距离---h、绳子的拉力---F、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全部测出,根据公式的推导,我们只需测出物体的重力---- G物、绳子的拉力---F和明确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就行了。从而加深学生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测定的理解。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景、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 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的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既有面向全体,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乐。在作业设置上,对普通生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中等生完成一定量的巩固提高题;优秀生加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灵活大的综合题;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公层次作业冲刺,并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和难度。在检测中,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试卷易、中、难的比例一般为7:2:1,同时,可增设一点综合性附加题,这样做的目的旨在通过检测,让普通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让中等生经受“跳一跳摘桃子”的体验;让优秀生有“英雄用武之地”。在分层辅导中,对普通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耐心辅导、“扶着过河”;对中等生主要是释疑解难、分析原因、教会方法、指明方向;对优秀生主要是点拨、发展能力,让他们“举着红旗过河”。通过分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

  三、 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复习。学生在认识和熟记知识的时候,遗忘也就开始了,这是客观规律。和遗忘作斗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实验总结出一条最基本的遗忘规律,即遗忘的历程是先快后慢,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之后的头一天,甚至发生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几分钟 ,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缓慢下来。在复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每天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目标,与学生一起与遗忘作斗争。适时帮助学生总结、浓缩记忆口诀。例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等距、虚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沿主轴像随物同向移,像与像距同时变(大或小);镜不动,上下左右物像反向移;物固定,像随透镜移向同。托盘天平的使用:一放,二调,三测量,左物右码勿搞颠,增减砝码镊子行,先大后小要记牢,砝码不平移游码。左盘等于右加游,记牢数据带单位

  四、加强知识应用,注重方法指导

  1. 在复习中应突出物理过程的分析,重点是理请解题思路,弄懂相关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例题教学中紧扣知识点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思考后说出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教师把清楚简洁易懂的思路和分析过程板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简单问题只解读重点和关键,其余问题全部留给学生自已解决,教师随堂检查抓落实。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2. 在练习中精选习题,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点带面的方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强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应用,拓展知识,防止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如图1所示,在例题:“当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的教学中,应用一题多解灵活应用知识和解题方法,达到全面复习,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在复习中还可以突出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主要是为了拓展思路,把知识灵活应用,如在探究了伏安法测电阻后,提出问题:(1)已知定值电阻R0和电流表,如何测未知电阻;(2)已知定值电阻R0和电压表呢?教师在学生设计的实验电路中筛选出操作方便,条理清楚误差小的实验电路让学生画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说明实验步骤,师生一起讨论,分析。再如在探究了测电功率的实验后,做变式训练。题目测定一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除小灯泡处理提供的实验器材有:一只电流表,一只最大量程是3V的电压表,电压为4.5V稳定不变的电源,一定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和若干导线。

  则:(1)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2)实验时闭合开关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在 的位置处;(3)在实验过程中,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时,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在滑轮组规律的复习中,先复习绕法及公式,讨论如何使用滑轮组更省力,在此基础上研究距离关系和机械效率,怎样提高机械效率从而使滑轮组和机械效率问题迎刃而解。

  四、 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如何测密度、如何测电阻、解题方法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

  总之,在复习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加强分析、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尽可能的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同时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包办灌输,这就要求从选材、了解学生、备课、上课诸环节上狠抓落实,加强过程教育,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复习方法,把新教材新教学理念落实到总复习中,创新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质量,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当然,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会充分发挥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看,他们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兴趣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物理教学才能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人造“雪景”、听从“指挥”的鸡毛、会“浮”的铁球、“瓶吞蛋”、“烧不断的棉线”等,无不使学生兴趣盎然,欣喜若狂。课堂上,可以借助这些实验把学生的热情引到定向观察上来,使学生对知识心领神会,融会贯通。若不及时引导,实验就会变成看热闹,干扰了实验的效果,所以实验前必须严格强调实验的目的。例如,讲授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个小实验:(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让一滴散开,看哪个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3)在桌子上涂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并对其中的一块吹气,看哪块干得快?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不断地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学生的兴趣会步步高涨,越来越浓。深钻教材,锐意教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求解的愿望和热情,把学生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的问题带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与思考,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简单的电现象实验,用塑料尺摩擦后吸引小纸屑,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做过,很熟练,却很少有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并口述观察到的现象时,发现摩擦过的塑料尺先吸引纸屑后又推开纸屑,提出“为什么吸引?”“为什么排斥?”两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习动力。教学中还可借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巧设悬念,找出疑点,使学生处于想摘“桃子”而又要使劲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状况。例如,做电路连接实验时,强调开关和电灯串联,提出为什么楼梯照明灯两个开关能分别控制这盏灯呢?再如演示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实验时,提出为什么汽车上坡驾驶员要让汽车减速呢?让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探索,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和实验,层层深入,步步紧逼,启迪思维,始终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升华为能力,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只能是死知识,随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逐渐增多,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教会他们应用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物理就在我身边,物理知识和技能是很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对物理的亲切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学过“惯性”知识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车子没有停稳以前,千万不能从车上跳下,学过“密度的应用”后,引导学生分析怎样鉴别戒指的真伪,学过“摩擦起电”后,引导学生解释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学过“焦耳定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排除电热淋浴箱插头被烧焦的故障等。另外,把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便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受益匪浅。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科学小论文、动手制作小教具等,都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形成共识,学习物理生动有趣、有用,且使人变得聪明懂事,学生求知兴趣随之而来,必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好奇心强,急于了解一切未知的东西,但耐性较差,情绪易波动,常常出现急躁情绪,不愿接受长期牵着鼻子走的学习形式,一不顺心学习兴趣就会烟消云散。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满堂灌,题海战术,使学生在学习上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被支配地位。课堂上教师重复性的唠叨,做不完的习题,只能成为抑制信号而增加学生思维疲劳,产生厌倦情绪,使学生感觉物理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兴趣。如果能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变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那么就会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引导学生自觉进入思考、探索的角色,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讲“什么是力”一节中,在列举大量实例的基础上问学生:“我们平常接触了不少力的现象,谁能给力下个定义?”在教学电磁联系时,提出问题:“你知道电风扇是怎样工作的吗?”在教学熔化和凝固时问:“为什么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等,使教学过程成为渴求知识、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意向活动,提高学习的直接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发展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水平较高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提问一些浅易的问题。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实验时,让动手能力强的和差的学生分在一组互相帮助。每单元授课后,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变换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不断引起有意和无意注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平时多了解学生情况,掌握他们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注意搜集其他学科、常见文学作品中与物理概念有联系的内容,教学中信手拈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剖析学生熟知事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情景,会紧扣学生心弦,引学生入胜。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利用多媒体播放21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结合其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学生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在讲“透镜”一节中,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成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瘦子,而小矮个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始终如一地保持学习物理的新鲜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教师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个教师的感情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并会加倍努力地来学习这门课,而受到冷淡或厌恶的学生,不仅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而且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于弃而不学。因此,物理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才会对物理课感兴趣,才会积极参加物理教学活动并奋发学好物理。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恰到好处的比喻,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娴熟的教学技能,都能扣紧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无形中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逐渐升级,“向师性”的情感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严之以爱”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精神和高尚的品行;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导之以学”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学会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上的“决心、信心、恒心”战胜困难和挫折,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实践证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原则。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领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无穷乐趣和无尽的奥妙,把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永久的动力,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看过“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4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