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

时间: 如英2 初三语文

  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一)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最好手段。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课上我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读书,有自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指导读,比赛读,表演读。记得在这学期上考核课《大海睡了》这一课,我一节课化了一半时间在学生的读书上,从一开始学生的初读到最后学生的表演读,学生的每一次读,都充满着兴趣,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了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收获。一节课结束,学生全都熟读成诵了,夜晚大海平静又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当然,我们不必要每篇文章都要背下来,但应制定朗读要求,并力求达到进而熟读,佳作名篇还要会背诵,精彩部分甚至还要默写。又比如我在教一年级《冰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冰花的美丽,我采用了句子对比法读,我先出示课文原句,“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然后让学生一遍遍地读,从中体会冰花美在什么地方。可一年级的小朋友并不能说得很明白。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句话,“啊,真漂亮。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晶亮、洁白。”让学生与上面出示的一句话比较读读,哪一句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这样一比较,学生马上纷纷举手都说第一句好,有的说字数多,有的说树叶、小草、牡丹分别是什么样的,第一句明白地告诉了我们,而第二句没有写出来。接着学生的这句话,我就在黑板上边说边画,“是呀,读了第一句话我们知道了树叶是宽大的”,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片宽宽的树叶,随后我又在黑板上画了几棵嫩绿的小草,最后画了一朵大大的牡丹花。这样两句一比较,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书上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用这种比较朗读来品味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性。

  二、重说听说 引导说话

  《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这段话指出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乐说爱说。现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书上,都有口语交际练习,课上我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说得高兴,说得畅快。其次我上课时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后,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比如在教《大海睡了》这一课,我没有用多媒体展示夜晚大海图,而是利用了文中的插图,因为书中的插图非常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美景,结果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还有我重视学生的复述,因为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中,我常让学生复述一些课文或段落,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一堂好语文课,就是一堂好的语言训练课。要学好语言,最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的语言训练放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从而引发学生听说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二)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的前言写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的。在这里,自己作为第一线的教师,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可以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三、重视学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以《掌声》为例,老师让学生体会“英子给同学鞠了一躬”的含意时,有一个学生这样答到:“她用这种最质朴的方式感谢同学们对她的鼓励。”面对如此精彩的回答,学生竟无反应,老师微微一笑,说:“他说的多好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掌声送给他?”一时间,学生顿悟,马上体验到掌声的用处,报之以热烈而诚挚的掌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学生从中也受益匪浅。 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四、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

  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师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三)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要全面推进新课程的教育改革,就要求教育改革要面向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结合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笔者所作的一些教学实践,本文认为除了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外,在课堂上还应该从读、说这两方面,阐述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读起来,充分说起来,使教师更加地上好语文课。

  1.阅读,是人类工作、学习、生活过程的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中,有些课上着新鲜,有些课听着巧妙,确实很有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但静心细细品味,总觉得上得不像是语文课,结果将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语文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激发学生,有意识训练培养学生,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

  2.阅读是成长的基石,读书是创新的基础

  语文教学,强化了朗读,就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色。语文课堂上不能没有读书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并为我们的新课改指明了方向。读,能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初始。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反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的目的。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在引入新课后,不要急于抛出准备好的一个个问题去追问学生,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大致读熟课文,很好理解内容后,再进一步研读赏析,再讨论交流,再延伸拓展。殊不知,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接触课文、朗读课文,就要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犹如隔靴搔痒,这是不现实的。时下我们也不时会看到不恰当的多媒体的课件充斥着各种场合的公开课、优质课,这也殃及日常的语文教学。

  3.让学生充分说起来这两方面具体到课堂上,关键还是要让学生说起来,不然,谈何理解运用

  课文教学中,要更多地通过对话方式,让学生说起来,让学生通过与作者、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真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也有学生对课文的自主解读,这是来源于课文又超越于课文的。这些理解在课堂上学生是要通过话语“说”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很好地把握了作者的原意,是否很好地体味出作者在使用语言上的妙处。课文学习了之后,要让学生把学后的收获和心得说出来,写出来。该说的说了;该写的写了,但这还不够,要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说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才能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才能促进相互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大多都有这样一种感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看,只是听,并没有怎么去读,更不会去说;语文课堂上,缺少众多的声音,缺少响亮的声音;特别是小组讨论,我们期待每个小组都能有热烈的声音,实在的声音,有每个同学的声音,交流发言时能有更多同学亮出自己独特的声音。特别是农村初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学校现在还未能使用上多媒体教学,这样的语文课堂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能说出自己的声音,能说起来,能说出语文课堂的气氛来,能说出语文课的真味来。不然,语文课将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个别学生的“几人堂”,那么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无从谈起。当然,要让更多的学生说起来可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在这一点上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教师先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是很有趣味的课,是很愉快的课。要晓喻学生,课堂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场所,不要怕说错,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说错或说得不好,不要见笑,对此相互要将心比心,对同学多一份尊重和理解,以此来消除同学们对“说”的恐惧和忧虑。对起初能大胆说和积极说的同学,多作肯定和鼓励,并给予借阅好书好报等方面的奖赏,以此来提高学生们要在课堂上多发言的积极性。对平时说的不多(或几乎不说)的同学起初要求可低一点,站起来能说就行,并不时指出他的亮点(与他的以前相比)进行表扬和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更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和发言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研读和欣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赏析展现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说得起来,并能由此说开去,才能使得有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说,有东西说。特别是一些有很多地方值得赏析、学生有很多话想说要说的课文,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化时间,让学生能说起来,并且能痛痛快快地说。学生想说乐说,并由此爱上语文,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来所期盼的!继而,渐渐地提高要求,让学生能一次比一次说得响亮,一次比一次说得到位,一次比一次说得独特,一次比一次说得有创意。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让学生充分读起来,让学生充分说起来,以读促品,以读促说,以说促读,以说促写,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上的更加精彩!

看过“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

4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