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时间: 如英2 初三语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2、 根据下面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 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

  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 、创新的过程。(积淀 凝聚 融合)

  3、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4分)

  中国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东道国展馆。它的外形如同一个超级斗拱冉冉上升。它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设计师们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获得灵感的。

  (1)、画线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2)、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请参照示例,根据要求,改变句子(不增减词语,可改动语序、标点)。(2分)

  示例 原句:这种力量是他给我的。改为突出“他”的句子:是他,给我这种力量的。

  原句:设计师们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获得灵感的。

  改为突出“灵感”的句子: 。

  4、 古诗词名句填空。(8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2)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5)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饮酒”常见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5、名著阅读。(5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甲)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1)选段出自文学名著《 》(1分)

  (2)文中的(甲)是 (人名)。小说中,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写出两点即可)。请简要写出他的另一个故事。 (4分)

  6、综合实践活动。(8分)

  某班将要开展“从熟语中学语文”的综合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下列熟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2分)

  多行不义毕自毙 照葫芦画瓢 初生牛犊不怕虎 恶做剧 铁公鸡

  (2)你最喜欢下面哪句熟语,请简要说出理由。(2分)

  真金不怕火炼 海水不可斗量 失败是成功之母 众人拾柴火焰高

  (3)根据上句熟语补写出下句。(4分)

  A、挂羊头, B、金无足赤,

  C、精诚所至, D、攻其一点,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5题。

  (一)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16分)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一生操劳的母亲,从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这样遥远的地方,但母亲迫切而强烈的心愿、充满渴望的目光,激励着王一民出发了。

  ③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考虑到母亲身体不支,王一民打算返回家乡,以使母亲“落叶归根”。

  ④两年多里,寒冬酷暑,冰雪暴雨,还有母亲“老小孩儿”似的抱怨和挑剔,种种路况和心绪,王一民都挺了过来,而且他为自己能和母亲在一起走这么多路感到无比荣幸。

  ⑤一路上,王一民的行动也引来记者的访问、电视台的镜头、陌生人的好奇,面对这些始料不及的关注,王一民也会觉得慌张、惊恐。但他收获更多的,是无数好心人的及时收留和援助。“世上的人把母亲和我的旅行称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也有人称之为‘夕阳中的微笑’。”当王一民带着母亲返回家乡时,受到了家乡人的高度赞扬。

  ⑥回家后,母亲以102岁的高龄离开人世,遗言是:希望骨灰能撒到西藏去。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又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大车”,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往返路程都加在一起,大约有10万里。

  ⑦“人们把我抬到高高的位置上,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能尽孝是理所当然的。”但反复测量走过的路,回想路上的种种,王一民也觉得,“我们的旅行几乎是个奇迹”。

  ⑧王一民说,我之所以能忍受所有的痛苦,是因为我必须遵守与母亲的约定,这是我能献给母亲的最后的爱心。

  ⑨他的事迹越过国境,传到了韩国。韩国作家俞贤民先生在中国考察期间,经过百般周折,最后见到了王一民,二人相谈甚欢,于是有了一本真实的书:《我要陪你去西藏——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7、细读第⑤段,你赞同“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还是“ 夕阳中的微笑”?请写出你的理由。(3分)

  8、下列句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6分)

  (1)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3分)

  (2)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又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大车”,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3分)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10、有人认为,第⑨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呢?请写出你的看法。(4分)

  (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15分)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

  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归根到底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歌德曾说:“知之尚需用之,思之犹应为之。”年轻人,除了要善于反省,还要善于将反省的思考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的思考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11、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3、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分)

  14、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3分)

  15、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2分)

  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4题。

  (一) 钟山①即事② (4分)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 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6、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17、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唐雎不辱使命 (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0、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21、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3分)

  (三) (11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2)常以谈笑讽谏

  (3)优孟闻之 (4)于是使以马属太官

  23、下面句中的“故”与“王惊而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温故而知新 B、广故数言而欲亡

  C、公问其故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4、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请简要回答。(4分)

  二、 作文 (60分)

  25、题目:让 走进心灵

  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善良”、“勇敢”、“快乐”、“灿烂的阳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4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