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享受生活教学设计 享受生活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初三语文

  《享受生活》教学设计

  (2)学会在叙述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

  2.过程与方法

  推敲叙述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诵读议论、抒情的语段,领悟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美的追求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审美感受,激发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作者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炽热感情。

  2. 难点

  本文中作者对美的追求及审美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882年,一名女婴因发高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这样,在她19个月时,变成了既盲又聋的孩子。但是,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是个出色的学者。上大学时,她的事迹已经传遍全国。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一九五九年,在联合国大会中,各国代表一致称赞她对人类的贡献。她就是海伦·凯勒。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驾驭(yù ) 膂(lǚ )力 颠簸(bó ) 哑(yǎ )然失笑

  挚(zhì )友 侏(zhū )儒 消弭(mǐ ) 疲惫(bèi)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义正词严:理由正当充足,言词严正有力。

  2.认识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是,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学者,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3.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了解文章的结构。

  【提示】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是从身体的活动写到心灵的活动。

  第一部分(第1—11段)主要写自己在体育运动和交际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愉快。

  第二部分(第12—18段)主要写艺术享受,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

  第三部分(第19—20段)写自己在孤独中学会了忘我,在忘我中寻找到了快乐。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

  1.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大概写了多少喜欢,作者喜欢的是那些事物。从这些喜欢,你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探讨后组织交流)

  【点拨】喜欢田野漫步和户外运动:划船、游泳、林中散步、做游戏、骑自行车、骑马等;喜欢狗,喜欢编织、下棋、玩纸牌;喜欢游览博物馆,欣赏歌剧等。

  人生态度:这些“喜欢”表现出作者热爱生命,崇尚大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2.作者是残疾人,她对自己的活动写得很有特点。研读开头两段,说说海伦·凯勒这位没有视力的人是如何划船的?

  【点拨】她通过辨别气味来辨识方向;从水的阻力来判断用力是否平衡:“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

  3.是不是所有失去视听和说话功能的残疾人都能有海伦的感觉?为什么?

  海伦之所以能如此,在于她克服巨大的残疾障碍,她不但是一个生活的乐观者,也是一个热爱学习并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所以她不但具备了正常人的情感,也具备了高于一般人的文学艺术修养。

  4. 请你用一句动情的话来介绍你所了解的海伦·凯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答案不求一致。以下答案供参考:

  海伦·凯勒是一个用毅力之光驱散生命黑暗的人。

  海伦·凯勒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她敢于面对现实,面对残疾。它虽然身体残疾,她仍然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笑对生活的人。海伦.凯勒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生活的热情。

  海伦·凯勒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渴望美好的生活,她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美好事物,得到精神上的快乐。

  5.体会下列加点的修饰语的作用。

  在我书房的墙上有一幅荷马的圆雕,挂得很低,顺手就能摸到。我常以崇敬的心情抚摸他英俊而忧伤的面庞。我对他庄严的额上每一道皱纹都了如指掌——如同他生命的年轮,刻着忧患的印迹。

  【点拨】这些修饰语体现的是海伦对荷马的崇敬,也体现了她对荷马的了解。没有这些修饰语,就很难表现海伦在抚摸雕像是的情感。

  (四)课内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整体上把握课文,既要了解海伦·凯勒与一般意义上的健康人的不同,还要了解她和一般残疾人的最本质的差别。让学生归纳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当然不应强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要紧紧扣住课文,抓住重要的词语、句子来理解分析,二要围绕人物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品质。

  《享受生活》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享受生活》。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享受生活》选自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的故事和作品给成千上万的读者以鼓舞。

  2.编者意图:本课出自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着重训练的是“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能力,是整个九年级“学会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本课很好地体现了单元的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生活态度都大有裨益。

  3.学情分析:

  (1)思想方面:临近中考,学生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感觉生活苦。

  (2)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这些是本教学设计的思想基础和能力保障。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除了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还突出了“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综合考虑教材特点、学生现状和新课标的理念,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重要的生字词;

  2、了解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重点

  熟练掌握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迅速捕捉重要信息,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情感目标』难点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导读法 归纳法 体验法

  (二)学法: 朗读法 讨论法 体验法

  如果把教材比作一个个景点,那语文老师就是导游。游客自己也可以四处游玩,但是有了导游的引导和讲解,游客对景区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多、更深、更准、更妙的解读。所以我采用了导读法和归纳法。 作为健康的孩子,学生很难体会海伦·凯勒生活的艰难,也就不能深切地明白她的乐观与忘我,所以我设计了体验的环节。

  三、说教学过程:

  在“预习展示”环节中:

  1、学生可以自由上黑板默写预习中积累的生字词; ..

  2、还可以朗读用这些词语写成的片段、故事甚至诗歌。

  本环节既夯实了基础,又在形式上做了一些变化,变“检查”为“展示”;变“机械”为“灵活”;变“单向”为“多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导入设疑:

  板书1: 生活

  (我会在黑板上写上两个字——“生活”,然后问大家:)每个人对生活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同学们,如果让你在“生活”一词前面添加一个动词来表达你初三的真实感受,你会选择“忍受”还是“享受”呢?

  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忍受”。(在“生活”前板书2:忍受)

  当很多人不堪生活之苦之无聊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在享受生活的乐趣,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一起走进课文。

  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二)比一比,看谁找的快?

  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事实上,我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

  重读是一种常见的朗读技巧,通过重读某个词,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接下来,我将从重读这一角度切入,来引导学生体会涵咏之妙。

  师:那么,上面这句话有哪几种读法和理解呢?试试看!

  学生自己朗读,体会,发言交流。有三种:

  事实上,我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突出形式多样) ....

  事实上,我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突出乐在其中) ..

  事实上,我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强调后句,否定前句) ...

  这一环节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于平淡处读出深意,二是引出下面三个环节。

  (三)比一比,看谁找的准?

  跳读课文:“我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在文中都写到哪些乐趣呢?(问题一) ....

  (田野漫步、户外运动、划船、编织、玩纸牌、做游戏;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欣赏歌剧等。)

  学生找出来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板书3:1游戏活动;2文化艺术)

  (四)比一比,看谁品得妙?

  1. “我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乐在其中,深得其趣?(问题二) ..

  引导学生将找出的句子按照抒情方式进行分类,并比较他们在特点和作用方面的异同。

  一种是直抒胸臆:(比如,“我非常喜爱田野漫步和户外活动。”) ....

  一种是借景抒情:(比如,“它轻轻地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

  异:一种直接,一种间接,一种强烈,一种含蓄。

  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 “事实上,我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联系全文内容及...

  作者资料来谈理解。(问题三)

  因为她是一个残疾人,按说应该失去很多生活的乐趣。

  学生可以找到这样的句子:“的确,我不可能看见月亮从松树后面爬上天空。”暗示其.....

  盲。

  “有时唇读也未能弄明白他们的话,只好依赖手势。”说明她聋。

  “那时,我才会开始说话。”证明她曾哑。

  这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你能想象吗,一个人看不见听不见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如果是你,你会觉得生活是一种享受吗?但是,她为什么不哭泣不抱怨不消沉,而选择了“享受生活”?

  学生从最后两段的议论中可以找到答案,她的秘诀就是,“忘我就是快乐。”

  另外,从“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可以看出她的乐观

  总结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等。

  (五)演一演,看谁体会深? 3分钟的黑暗

  同学们,如果现在重新让你在“生活”前面添加一个动词,你会选择“忍受”还是“享受”呢? 如果你心灵深处还是摇摆不定,就请你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一回海伦·凯勒吧: 请拉上窗帘,关上灯,闭上眼睛,在老师宣布活动结束之前请不要睁开。请从书包里摸一支笔,再摸一个本子,掀开空白的一页,认真地写上:“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写完后请将这张纸撕下来,离开座位,亲手交给你这一列最后一个同学。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句话吧。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海伦·凯勒,(板书7:海伦•凯勒)记住这一个伟大而闪光的名字吧!

  学生开始活动,老师在一旁观察,提醒孩子注意安全。老师宣布活动结束,请大家睁开眼睛。找学生交流活动感受。

  我们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这多彩的世界,就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响,可以自由的奔跑,尽情的跳跃,大声地歌唱„„我们会突然发现,和海伦•凯勒比起来,我们拥有的实在是太多了。可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到不快乐不幸福呢?和海伦•凯勒比起来,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对,“忘我”“乐观”。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蛹在黑暗中挣扎,(板书8:勾勒出蛹的形状)但只要拥有了“忘我”“乐观”这两种神奇的力量,就一定能够破茧成蝶!(板书9:勾勒出蝴蝶的形状)就会变“忍受生活”为“享受生活”!(板书10:享受)

  (六)布置作业:写一写,看谁写得好?

  不管是海伦·凯勒的故事,还是我们刚才的黑暗体验,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领悟,那就写出来吧,作为你告别“黑暗”的纪念!


  看了“享受生活教学设计”

6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