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初一语文 >

初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 如英2 初一语文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词类活用

  (1).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例句: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例句:石青糁之

  (3).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例句:石青糁之

  (4).卧:使动用法,使……卧,平放。例句:卧右膝

  (5).诎:使动用法,使……屈,弯曲。例句:诎右臂支船

  (6).竖: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例句:而竖其左膝

  (7).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例句:居右者椎髻仰面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重点词语解释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巧:特殊的技艺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 罔:无,没有 因:根据,依据 象: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

  6、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乘船浮行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jī零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可:大约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缓缓地 兴: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13、舟尾横卧一楫 楫:船桨

  14、其人视端容寂 端:正

  15、其船背稍夷 背:这里指船底 夷:平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17、钩画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

  18、其色墨 墨:黑

  19、其色丹 丹:朱红色

  20、为人五;为窗八 为:刻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狭:长而窄

  比较多义词的用法

  为宫室: 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 雕刻

  能以径寸之木: 木头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如“草木皆兵”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特别

  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东坡右手执卷端: 边

  其人视端容寂: 正,如“端正”

  说明顺序:空间方位(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先正面后背面)为顺序

  第一部分:

  1. 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 奇巧。

  2. 本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能以……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3. “盖大苏泛赤壁云”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

  2. 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

  4.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5. 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6.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9. 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10. 第五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11. 写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第三部分:

  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点数和说明?

  强调了尽管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感叹“技艺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地感受。

  第六段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 嘻,技艺灵怪矣哉!

  初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大道之行也》

  大道(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行(施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推举,选举)能(名词,有才能的人),讲信修(培养)睦。故(因此)人不独(单独)亲(用作动词,以……为亲,奉养)其(代词,他的,指前面的“人”)亲(名词,双亲,指父母),不独子(用作动词,以……为子,抚养)其子(名词,子女),使老有所终(终老,养老),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之成长,即抚养),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女有归(归宿,指女子出嫁)。货恶(wù憎恶)其弃(丢弃)于地也,不必藏(私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身身,自己)也,不必为己。是故(因此)谋(计谋)闭(关闭)而不兴(发生),盗(盗窃,偷)窃(偷窃)乱(造反)贼(指害人)而不作(兴起),故外户(泛指大门)而不闭(用门闩插门),是(供词一,这,指上文描述的各种社会状况)谓(称为)大同。

  【常识】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成语】

  1、天下为公: 2、老有所终: 3、矜(鳏)寡孤独:

  【理解】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男有分,女有归;(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即“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初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三峡》

  1 基本知识

  *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

  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1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三峡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 问题探究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l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看过“初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

42009